廖凱
博伊德·鄧利維9年前到醫院做了一次檢查,想知道自己為什么經常流鼻血,兩條腿總會出現淤青。他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么,需要答案。檢查結果就像晴天霹靂,他被診斷出患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那是一種罕見的血癌。鄧利維被告知生命只剩下不到一年時間,除非他能迅速找到一位干細胞捐獻者。
鄧利維經歷了三輪化療,必須先緩解癌癥癥狀,干細胞移植才能發揮作用。之后,鄧利維希望能找到一位合適的捐獻者,如果沒有立即找到匹配對象,他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再接受兩輪化療,繼續尋找干細胞捐贈者,要么放棄。
37歲的鄧利維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位銀行家,已婚,有3個小孩,年齡最小的女兒才幾個月大。鄧利維不怕死,但相信自己能活下去。他決心與病魔抗爭。妻子原計劃在產假結束后回到工作崗位,她再次請假,幫助丈夫渡過難關。鄧利維暗暗祈禱,希望等來好消息。

又經過幾輪化療,他終于找到了一位匹配的干細胞捐獻者。2012年5月,鄧利維被推進手術室,接受干細胞移植手術。手術很成功,他再次過上了正常的生活。幾年過去,鄧利維始終不知道自己的救命恩人是誰,直到2019年11月,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兩人才在迪士尼“吃喝”半程馬拉松上第一次見面。
出于內心的善意,內森·巴恩斯將他的名字填進了骨髓登記名單中,接到醫院打來的電話,他已經在美國海軍服役四年。醫院告訴巴恩斯,他的骨髓與一名癌癥患者相匹配,并問他是否愿意捐獻干細胞。
巴恩斯的母親是一位退休護士。他將電話打給母親,詢問了一些問題。巴恩斯有些緊張,但想到自己也許能挽救別人的生命,他毫不猶豫地做出決定:讓醫院從血液中提取干細胞。但巴恩斯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干細胞移植給誰。
移植手術結束后,鄧利維必須先等待一年,確保已經完全擺脫癌癥,才能聯系匿名捐獻者。他打開干細胞捐獻者的檔案,看到上面寫著:內森·巴恩斯,美國人。鄧利維迅速上網搜索,在社交媒體上與他取得了聯系。
鄧利維給巴恩斯發送消息,一次又一次地感謝他挽救了自己的生命。鄧利維回憶說:“與他第一次接觸時,我覺得特別驚訝。”
巴恩斯說,鄧利維發來的消息更讓他為當初的決定感到自豪。由于巴恩斯在部隊有固定的日程安排,與鄧利維見面似乎不太可能。直到2019年,當鄧利維聽說巴恩斯會在佛羅里達州停留一段時間時,他有了主意。
鄧利維生病期間經常逛迪斯尼樂園,對他來說,那里就像一個避難所。所以,他決定參加半程馬拉松,邀請巴恩斯和他們一家人共度周末。
在半程馬拉松開始前兩天,緊張的鄧利維終于見到了巴恩斯。此前鄧利維一直在思考該怎樣感謝巴恩斯,當他見到巴恩斯時,卻不知道該說什么了。鄧利維給了巴恩斯一個大大的熊抱,兩人一起逛迪士尼動物王國。
鄧利維告訴過很多朋友,巴恩斯救了他一命,但他倆在8年后才初次見面。鄧利維說:“很多人在小時候被收養,直到多年后才見到親生父母。我的感覺與那有點相似,就像見到了一位失散多年的親人。”
在迪士尼“吃喝”半程馬拉松上,巴恩斯站在終點處,無法抑制自己的淚水。當45歲的鄧利維跨過終點線后,他將獎牌掛到了這個加拿大人的脖子上。鄧利維向空中揮拳,高喊著:“我們做到了!”
巴恩斯觀看鄧利維奔跑,了解鄧利維的生活,并初次與他的家人見面,非常激動。巴恩斯無法用言語表達內心感受,默默地享受著這一刻。鄧利維和巴恩斯愉快相處,輕松聊天、說笑,在短時間內建立了真誠的友誼,就像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