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是人類智慧的發現.
遠大前途
從前的從前,人們吃生食,與野獸一樣。
下雨了,電閃雷鳴,躲在山洞里的人們,眼看雷電把一棵大樹給燒著了,一只奔逃的野兔,慌忙間跌入火中,來不及叫一聲,就被大火吞沒。人們后怕不已:要不是躲得快,也許自己就跟野兔一樣了。
大雨澆滅了大火,雨水漸漸稀疏,人們回過神來,肚子卻咕咕叫了起來。走出山洞,極目四顧,沒吃的。有人想起那只野兔,從灰燼里扒出來,一咬,哎呀,燒過的真好吃!
可是,火沒了。
有人還在扒灰燼尋覓食物,灰燼里存有星星點點的紅色,有未燃燒完的干枯枝葉被扒到了紅色上……突然,星點躥成火苗……
智慧的人們悟到了星星之火的“遠大前途”,小心翼翼地把火種保留起來……
這可以說是猜想,也可以說不是。在北京人遺址、元謀人遺址、師趙村遺址、大地灣遺址等地,發現了上百萬年前到七八千年前的人們用火的遺跡、保留火種的遺存。那些保留火種的地方,很像后來的人用的爐灶的灶膛。
哦,說錯了,應該是灶膛像保留火種的地方,就如,只能說你像爸爸,不能說爸爸像你,對吧?
有了火,不僅可以吃熟食,還能取暖、照明、驅趕野獸。
可是,火種滅了怎么辦?只能祈盼雷公光臨?
摩擦造火
等待“天火”畢竟不便,一位智者出現了。
古籍記載,智者看到鳥兒用嘴啄樹木,每啄一下,就有火光發出,他突發靈感,試著鉆木取火——用硬硬的樹枝對著樹木摩擦,果然,取到了火。
人工取火,意味著人可以隨時用火,再也不用茹毛飲血了。熟食讓人的腦袋越來越聰明,而那些野兔什么的,至今頂多成為了“家兔”,沒有多大進步。
這位智者被尊稱為“燧人氏”。“燧”是取火的工具,也有火炬等意思。
這可以說是傳說,也可以說不是。古籍記載,如今的河南商丘曾有個燧明國,燧人氏就是那里的首領,尊稱“燧皇”,大名風允諾。還有文獻記載了燧皇的墓地——燧皇陵的模樣。
有一位偉人說: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分開。
意思是,沒有摩擦生火,人還只能混同于野獸呢。
燎原威力
越來越智慧的人們發現,僅僅用火燒煮、取暖等,太小用火了,因為它一旦燎原,威力不可抵擋。
最初人們主要靠樹枝等木類來助火燃燒,后來又發掘了硫磺、煤、石油、天然氣等,還有什么硼氫化鈉、對苯二酚……
總之,不斷地驅使火發揮出更大、更強的威力。
所以,就有了煙花、槍彈;
有了蒸汽機推動火車隆隆前行;
有了隨著一聲“點火”,巨大的火箭在熊熊烈焰中騰空而起,呼嘯著飛出地球;
燎原威脅
可是,人們發現,燎原一旦無法控制,在火字后連上一個災字,那就太可怕了!
亞馬孫熱帶雨林占全球森林面積五分之一,被稱為地球之肺、綠色心臟。可是,心臟著火了,肺難以呼吸了!
巴黎圣母院,是巴黎的地標,法國的象征。可是,它也著火了!
上海一幢居民樓發生火災,當消防員聽說三樓還有人時,冒著屋頂正在坍塌的危險,沖上去把人救出。為了讓被救者保持清醒,他邊救援邊不斷說:“奶奶,沒事!我是消防員!不要怕!”
沒事?
是的,我們看到了消防員的全副武裝,看到了消防車、消防船來到巴黎圣母院,看到了飛機在亞馬孫熱帶雨林上空滅火……
可是,很多火很難及時撲滅,火災的損失無法估量,每年都有消防員犧牲。
某國總統給巴黎圣母院“支招”:用“飛行的水箱”滅火。法國回復:所有的方法都在使用,除了用飛機滅火。因為這相當于幾噸重的水從空中高速砸下去,將會導致教堂整體垮塌,也會給周邊的建筑、人群造成危險。
燎原速度
你說,不是用了大疆無人機嗎?
沒錯。正是無人機在高溫和濃煙中飛到了人無法接近的火場,幫助消防員及時了解火情,才使得他們能用最合適的工具、放置在最有效的位置,精確滅火。巴黎消防局官員和媒體說:無人機在關鍵時刻拯救了教堂的兩座鐘樓,否則火災造成的損害可能會嚴重得多。
無人機幫忙減少了損失,但火災還是發生了呀。
要知道,巴黎圣母院從報告起火到火焰躥上房頂僅僅一兩分鐘,無人機即便及時升空,消防員也來不及即刻滅火。
還有,火災對生命的威脅,是最可怕的,特別是在人流密集、相對封閉的場所。所以,學校會組織大家進行逃生演習,而“快速”是其中一個要點。
滅于星火
逃生是無奈,重要的是加強防范。
很多場所都要安檢,安檢包括防火,攜帶易燃易爆的東西,是被禁止的。
這,只不過是你看得到的防范。
起火原因有雷電起火、物體摩擦起火、電器零部件起火、有些半圓形的玻璃幕墻也容易被陽光“點燃”(想想奧運會利用陽光采集圣火的方法)……
無法杜絕星火產生,那么可以設法把它“扼殺在搖籃里”。
你說,裝在室內的消防噴淋頭和火災自動報警設備?
這些設備為減少火災損失起了重要作用。可是,消防噴淋頭要溫度上升到攝氏68度左右,才會噴水。自動報警則要兩個消防報警設備確認火災了才會報警,這個時候火災已經形成了。
搶跑密鑰
滅星火的關鍵,是與燎原速度搶跑。
有辦法嗎?
智慧消防攜帶5C、AI、IoT、云計算平臺等等,登場了。
AI、IoT都是英文縮寫,意思是人工智能、物聯網。
智慧消防不是藍圖,也許你踏人的某個大型展會里,它已經在默默地為你的安全服務了。
經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能快速識別火苗,被譽為“火眼”。“認出”火苗后即聯合5G等“兄弟姐妹”們,及時報警并處置。
來看看“火眼”的響應速度,也就是識別火苗的速度,以及隨之而起的報警速度。測試的是夜間室內用不同方法剛燃起的火苗。
智慧消防是個完整的系統,“火眼”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細節,組成了類似大腦細胞那樣的分布圖,隨時監控。例如它對噴淋頭的監控,細分到噴淋頭末端、消防泵水壓,等等。在監視屏上,所有數據都是即時的;通過5G,可以迅速調派消防隊,尋找AI消防栓……
隨著云平臺積累越來越多的數據,人工智能的學習越來越深入,人類對星火的把控、運用能力也隨之不斷提升。
那么,野外的星火怎么辦?
主要是監測。比如,亞馬孫熱帶雨林的火災是不斷的,僅2019年1月到8月,依靠衛星等,巴西國家空間研究院已監測到超過7.4萬起。
我們國家一些科技公司,利用北斗、遙感、云平臺、物聯網、無人機等,建立起森林智能防火系統,一些成果令人嘆服。
比如,有的人工智能,在室外對火焰的響應時間達到30秒以內,對煙霧則是33-80秒之間。
又如,防火系統不僅可以及時發現火苗、隨時定位消防人員與消防車的位置,還能預估森林火災蔓延趨勢,以便搶在蔓延之前落實有效措施……
小實驗
春節到了,我們來自制無火“煙花”
材料:
1.透明玻璃杯或瓶,為觀看效果,最好比一般馬克杯大一些:
2.普通容器,如餐盤;
3.3-4湯匙食用油;
4.能裝到容器約3/4,左右的溫水;
5.3-4種顏色差別大些的液體食用色素。
步驟:
1.將溫水倒入瑯璃容器;
2.在普通容器里放入食用油,再滴入每種食用色素1-2滴,輕輕攪拌;
3.油和色素呈現小顆粒樣后全部倒入溫水中。
屏住呼吸,“煙花”即將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