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卓鳴 王莉 溫選鵬

俗語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是享譽國內外的長壽之鄉。這里百歲以上的老人比全國高10.34%,是一個經多學科專家論證的“中國長壽之鄉”。
楊學彬:啥事別往心里去,從未與人發生爭執
楊學彬,家住在彭山區彭溪鎮興崇村6組。小時候每周上學要徒步走十幾千米的路程。回憶起往事,楊學彬說:“只要能讀書,就感覺很幸福。”
現在雖已過百歲高齡,楊學彬的視力仍然很好,她房間的箱子、床頭上堆滿了書,許多已被翻閱得十分破舊。
楊學彬性格外向,開朗大方,喜歡與人交談。盡管她的聽力大不如從前,仍喜歡與人交談。為此,小兒子還特意買了一塊小黑板。只要老人聽不見,他便一字一句地寫下來與她交流。“盡管已過百歲,但我媽媽寫起字來絲毫不馬虎,端端正正的字也是她一生教書育人的寫照。”楊學彬的小兒子自豪地說。
在教書生涯中,楊學彬總是用自己的言行教誨著學生;在晚年生活中,她性格溫和、恬靜,凡事不計較,從未與家人、鄰居發生爭執;與媳婦兒子相處和睦,逢人便夸獎兒媳孝順懂事。“心胸開闊,啥事別往心里去,就能睡得好,吃得好。”她說。
楊學彬的家靠近城郊,每天早飯過后,她都會在村里散散步。隨著日子越過越好,村民們的生活變化很大,楊學彬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她說,小說中描繪的好日子,她現在已經過上了;小說中想象不到的好日子,她也過上了。
趙步云:保持一顆平常心,自己的事自己做
“你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眉山市彭山區武陽鎮幽靜的農家院里,住著一位退役軍人,從抗日戰爭至抗美援朝,他的足跡遍及中國的眾多重要戰場。他叫趙步云,年過百歲,雖已須發皆白,但精神矍鑠,口齒清楚,講起往事慷慨激昂。
趙步云1915年出身在一個貧寒的農戶家庭里。1936年,年僅21歲的趙步云加入部隊,后曾參加了臺兒莊戰役、長沙會戰等大小戰役和戰斗近百次。
由于長期打仗,趙步云多次負傷,至今身上還留著槍傷導致的瘢痕。離休后,他一直賦閑在家享受天倫之樂。別看趙步云已年過百歲,但自己的事基本不允許別人插手,疊被子、穿衣服、讀書看報,樣樣干得利索。“我現在身體還可以,只要天氣允許,就會約上村里一幫老年朋友,從家走到老年活動中心喝喝茶、擺擺龍門陣。”老人高興地說。
趙步云說:“自己沒有什么長壽秘訣,走的是平常人的路,做的是平常人的事,懷的是平常人的心。”他常常告誡后人,現在黨的政策一天比一天好,要懂得感恩國家和社會,好好珍惜來之不易而又美好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