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輝
摘? ? 要:首先分析了現代農業中的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包括選種、播種、種植管理、田間管理,隨后介紹了高產玉米種植中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包括大斑病、病毒病和玉米螟等病蟲害防治對策,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現代農業;高產玉米;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0)24-0034-02? ? ? ?中圖分類號: S513? ? ? ?文獻標志碼: B
在我國農業生產領域內,因為玉米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實用價值受到了農民的廣泛歡迎,同時玉米種植面積十分廣泛。玉米含有豐富的纖維素、維生素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屬于一種長壽食品,也得到了人民的喜愛。為此,種植者也十分關注玉米質量和產量等問題,因為玉米對于生長環境具有較高要求,容易被各種病蟲害問題所影響,因此需要加強現代化種植技術研究,做好病蟲害防控工作。
1? ?現代農業中的高產玉米種植技術
1.1? ?選種
玉米種子的選擇會影響玉米產量,為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對玉米種子進行合理篩選,特別是在不同地區,玉米種類各不相同,在不同環境因素和區域氣候環境下,會對玉米種子品質產生直接影響。在對種子進行選擇過程中,需要相關栽培人員進行合理選擇,聯系不同廠家玉米品質及種植狀況,對比分析后合理購買。我國土地遼闊,不同區域環境存在較大差異,為此選擇玉米品種時,應充分考慮到地理環境差異,分析玉米種子不同生產規律特征,如結合根莖區域防風能力、抗旱和抗澇能力及玉米結棒條件下顆粒深度不同特征,合理選擇種植環境和品種。對良種進行合理選擇,了解區域栽培特征,借助種子雜交相關技術,選擇擁有較強抗倒伏、抗旱及抗病能力的玉米品種,在土壤肥沃區域內還可以選擇喜好肥水的玉米品種,在土壤貧瘠的區域應該選擇抗旱品種。種子的精選可確保種子出芽率,將種子里面的碎粒、蟲種、殘種、病種去除,選擇大小相同、外表光澤度高的種子,精選后保證種子出苗一致性。可以提前2~3 d晾曬種子,將種子表層病菌徹底殺死,提升種子發芽率和活性。提前3 d通過藥物拌種,能夠有效減少病蟲出現概率。
1.2? ?播種
玉米播種是一項重要的高產技術,在正式播種前,需要對種植土壤進行全面深耕,通常條件下深耕的具體深度應該控制在15 cm以內,因為我國各個區域具有不同的地質環境特征,具體的翻耕深度應該結合實際狀況靈活調節。深耕土壤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保肥性,加大雨水的吸收力度。播種時間方面的差異,也能夠對深耕厚度產生一定影響,如果播種時間相對較早,則土壤翻耕深度也相對深一些;如果播種時間相對較晚,則翻耕深度也相對較淺,特別是在雨水較少的干旱年份中,因為水資源不足,則需要擴大翻耕深度。土地深耕結束后,應該實施耙平處理,及時耙平深耕后的土地,如此有效避免土壤受到風蝕影響,保證玉米產量。實際播種中,避免選擇傳統模式下的播撒方式種植,該種方法下,種子僅留存于土壤表層,無法深入土壤內部,抑制種子出苗。為此,可以選擇條播措施,播種作業中還可以有效控制玉米種子的種植間距。所以大部分條件下,種子耕種深度主要是在土層下方的5 cm左右,在結束播種工作后,應該立刻覆土鎮壓。玉米種植不能過于緊密,不然會產生倒伏現象,影響玉米產量。
播種時間的選擇會影響玉米產量,為此需要聯系種植區域內的水文條件、地理狀況、玉米質量等因素合理種植。結合專家多年研究分析發現,我國北方種植區域內氣候寒冷,和南方種植時間相比,北方玉米種植時間大概會晚30 d,因為南方天氣濕潤,所以種植通常會選擇3—4月,兩種差異對于種植玉米而言,會影響玉米成熟期,所以南方玉米種植時間和玉米種植習性較為接近。
1.3? ?種植管理
做好間苗和水肥管理等工作,間苗操作中,為了進一步降低幼苗在土壤內對于養分和水分的搶奪,促進幼苗茁壯生長,需要合理地控制玉米幼苗的種植密度,按照去弱留壯的基礎原則進行操作,而玉米從播種再到發展成熟主要包括5個階段,幼苗期內,土壤內水分含量會影響玉米生長,假如土壤內部水分含量較大,超出玉米幼苗需求,會導致幼苗澇害死亡;假如土壤內部水分含量較低,能夠促進玉米根系不斷朝地底延伸,發展玉米根系。所以在玉米幼苗生長中,應該使土壤維持適當干旱,控制水量,避免玉米受到澇害影響。
大喇叭口階段,是玉米形成穗粒的重要時期,而大喇叭口階段主要是玉米擁有8~10片葉子的階段。處于該生長階段下,土壤水肥管理會影響雌穗粒的大小和數量。所以為了促進雌穗粒的穩步增長,促進玉米營養生長順利朝著生殖生長轉化,加快葉片光合作用,應該確保該階段內玉米獲得充足的水分和養分,預防葉片受損。
吐絲期內,為了保障玉米產量,應避免偏施氮肥。假如氮肥應用過多,會影響雌雄穗花期。當玉米處于蠟熟期后,玉米胚乳呈現蠟狀,而玉米籽粒重量也接近最大干重,所以在該階段內收獲,可以實現玉米高產目標。完熟期內,玉米籽粒乳線小時,基層產生黑化現象,而如果在該階段內收獲玉米,會影響高產目標的實現。
1.4? ?田間管理
為了實現高產目標,在玉米種植中應該進行合理灌溉與施肥,為玉米生長提供充足養料。玉米整個生長周期相對較短,所以應該提前針對土壤補充種肥和基肥,預防出現后期肥料不足又補充不及時所導致的玉米產量降低問題。應該施用大量基肥,為玉米生長提供充足養料支持。田間基肥建議應用農家肥,而農家肥擁有改善土壤、養分充足等優勢,可以提升玉米質量,生產出綠色安全的玉米產品。基肥內相關農家肥具體用量是2 m3/667 m2,在土地中對肥料進行均勻施灑,促進玉米的充分吸收。同時,還可以在底肥內額外增加氮肥,幫助提高玉米質量。磷肥則擁有壯苗功效,適當施用鉀肥,可以有效防控玉米秸稈的倒伏問題。通常玉米種植中會選擇各種復合肥或磷酸二銨,需要結合不同種植區域內的土壤狀況,靈活調整施肥用量。播種玉米前,還應該按照科學比例,適當摻入化學肥料,均勻攪拌,能夠促進玉米產量全面提升。將種衣劑添加到種子內,能夠有效防控病蟲害。而除草劑盡管能夠有效消除雜草,但同時會降低玉米產量,為此應該盡量避免應用除草劑。對土地水分含量進行查看,靈活澆灌。建議選擇噴灌或滴灌等方式,能夠在促進玉米高產的基礎上,減少水資源浪費[1]。
2? ?高產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
2.1? ?大斑病防治
大斑病在玉米栽培過程中,通常會產生于生長期內,而該種玉米病害的具體表現如下:患有大斑病后,玉米葉片內部會呈現大小形狀不同的斑塊,而隨著該種病情的不斷惡化,葉片中的斑塊會進一步侵蝕到玉米苞葉上,當大斑病發展到中后期階段,則整個玉米根莖都會變為黃褐色,基于病情影響下玉米葉子徹底倒下,漸漸干枯凋零。
在該種病害防治中,應該做好以下工作:相關種植人員從初期玉米品種選擇入手,加強種子的消毒處理,預防病蟲害發生,可以選擇對大斑病抵抗能力較強的品種進行栽培。結束選種工作后,應該做好翻地處理,預防地下病菌對玉米種植工作產生不良影響。田間管理過程中,相關栽培人員應該高度重視不同階段玉米的生長狀況,假如發現玉米形成白斑葉片,則應該立即摘除,噴灑藥劑,控制交叉感染問題發生。
2.2? ?病毒病防治
玉米生長中除了會遇到大斑病外,同時還會遇到病毒威脅,該種病毒是矮花葉病,具體表現如下:玉米在關鍵生長階段內,花葉出現變形現象,具體形狀變化是花葉內形成圓點或細條狀,而該種形狀還會隨著種植時間的變化持續生長,從而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對玉米葉子產生影響,使其變成黃色。
對于上述病毒病進行防治,可以分為3種方式:利用生物方法防治,結合某些可以對病毒細菌造成破壞的方法治療,破壞病毒結構,預防該種病癥發生;結合化學防治措施,對藥劑進行定期噴灑,特別是在玉米生長階段內,相關種植人員需要對藥劑進行定量和定時噴灑;管理人員需要對玉米生長進行實時監控,做好田間管理工作,提升病害預警實力[2]。
2.3? ?玉米螟防治
蟲害是影響玉米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威脅玉米質量。而其中威脅較大的蟲害便是玉米螟,該種害蟲會從玉米葉子中鉆孔,隨后深入至玉米苗心葉中,影響玉米長勢,為害較為嚴重。假如在玉米螟發生初期沒有進行及時處理,便會對后期玉米質量和產量產生不良影響,威脅食品安全,縮減玉米經濟效益。在防治該種病蟲害的過程中,應該深入了解玉米螟生長習性和生長環境,做好防治處理,假如在突發性季節后,種植人員可以提前捕殺和防治。現代玉米栽培中,通常會選擇綠色防治手段,通過赤眼蜂實施無害控制,利用藥物輔助治療,如此能夠有效消除玉米螟,促進玉米穩定生長,同時,還應該選擇擁有較高抗病能力的種子[3]。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化背景下,農業生產技術也不斷提升,而在高產玉米種植中,其對于種植生產環境的要求相對較高,而提升高產玉米質量及產量也成為農民重點關心的內容。為此,需要聯系高產玉米在當地的實際狀況與相關栽培技術進行有效融合,加強病蟲害防治,進一步提升玉米產量。
參考文獻:
[ 1 ] 王莉.張家川縣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要點[J].農家參謀,2020(22):41,44.
[ 2 ] 吾木提·特留汗.新疆塔城地區玉米高產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業工程技術,2020,40(20):64.
[ 3 ] 宋憲.關于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及病蟲害防治措施研究[J].農家參謀,202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