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飛
摘? ? 要:根據甘肅省會寧縣氣候特點,對黃土高原半干旱山區人工草地管理技術進行了論述,為黃土高原半干旱山區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建設和保護生態環境、發展草地畜牧業、增加農民收入,提供草地建設的管理經驗。簡述了會寧縣紫花苜蓿草地資源概況、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監測情況、紫花苜蓿的特性及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管理措施,供參考。
關鍵詞:黃土高原半干旱山區;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管理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0)24-0087-02? ? ? ?中圖分類號: S541.9? ? ? ?文獻標志碼: B
會寧縣為甘肅省白銀市下轄縣,主要分布在甘肅省中部地區,距離蘭州市155 km的東南部方向,會寧縣東部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西吉縣相接,通渭縣分布在該縣南部,榆中縣、安定區和會寧縣在西部相靠,平川區和靖遠縣連接會寧縣的北部。會寧縣屬高原黃土丘陵溝壑區,氣候特點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海拔主要保持在1 500~2 400 m,平均年氣溫處在5.0~8.5 ℃范圍,年無霜期為136~186 d,年平均降水量保持在340 mm水平。會寧縣氣象災害多發,主要表現為暴雨、干旱、冰雹、洪水、雷暴、大風、冷凍、沙塵等。近10年來,我國陸續開展了牧草良種補貼、高產優質苜蓿示范片建設、新一輪退耕還草等項目或工程,會寧縣緊抓發展機遇,大力推進以紫花苜蓿為主的人工草地建設工作,使得草地畜牧業獲得很好發展,農民收入大幅增加。然而,當地由于惡劣的氣候環境條件,春夏季節人工草地牧草生長過程中,常常會滋生一些雜草,還頻繁出現各種病蟲害問題,如果不重視科學的管理,極易引發草地退化問題,對當地畜牧業發展也會形成很大影響[1]。
本文以會寧縣為例,探討分析黃土高原半干旱山區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管理技術,希望能為周邊地區種草養畜提供有效借鑒和參考。
1? ?會寧縣紫花苜蓿草地資源概況
會寧縣流域面積為6 439 km2,是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相互交接部位,地勢主要表現為東南高、西北低,梁峁起伏、溝壑縱橫,山地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川、塬地分布在北側區域上。
會寧縣約有農田26.7萬hm2,當地利用充足的土地資源,在會寧發展了約10.7萬hm2紫花苜蓿草地,主要分布在會寧中北部。豐富的人工草地資源,極大地推動了當地畜牧業的發展,同時減輕了天然草地放牧壓力,促進了天然草地植被改善,在保持水土、維持生態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監測情況
紫花苜蓿又稱為苜蓿,屬于豆科牧草,在我國各地都有廣泛種植[2]。紫花苜蓿具有較強的耐旱性及耐貧瘠性,非常適宜在會寧縣這種黃土高原半干旱山區生長。對當地紫花苜蓿草地基礎數據進行充分了解,能夠更好地指導當地科學種植紫花苜蓿人工草地,所以很有必要針對當地人工草地生長情況進行監測。
會寧縣2018年紫花苜蓿留床面積約11.1萬hm2,監測中共設置樣地6個。其中,中川鎮梁家堡村設置1個旱川地樣地,柴家門鎮孫家去村設置2個梯田樣地,翟家所鎮翟所村、韓家集鎮云臺村和漢家岔鎮漢家岔村各設置1個山旱地樣地,以上樣地土壤均為黃壤土,每個樣地設置1個3 m×5 m樣方,主要對草地的牧草高度、鮮干草產量、莖葉比等進行監測。經監測發現,由于當年降雨充沛,紫花苜蓿草地生長良好,一是長勢良好,頭茬高度達到74.34 cm,二茬高度達73.07 cm,除去刈割留茬,可利用牧草高度達137.4 cm;二是牧草品質良好,兩茬草莖葉比都約為1∶1;三是草產量較高,鮮草產量2 151 kg/667 m2,青干草量576 kg/667 m2,折合全縣鮮草產量358萬t,青干草產量96萬t。
3? ?紫花苜蓿特性
3.1? ?植物學特性
紫花苜蓿屬于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非常發達的根系,主根在土中入土較深,側根較少,根瘤菌共生,生長高度一般在100~150 cm,具有直立或傾斜的莖,表現為菱形、光滑、相對柔軟,在2~4 mm處,分布數10根枝條,第二、三次新枝在開花后生長,合理地進行收割,對其分枝生長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3.2? ?生物學特性
3.2.1? ?溫度
25 ℃的溫度條件非常適宜紫花苜蓿生長;5~6 ℃條件下,種子可以發芽;15~21 ℃平均氣溫條件下,能夠很好地生長;35 ℃以上的高溫,會對紫花苜蓿生長形成很大的抑制。而會寧縣適宜的溫度條件,為紫花苜蓿種植生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且可以多次進行收割,達到高產、穩產效果。
3.2.2? ?光照
紫花苜蓿對光照條件需求較大,適宜的溫度條件下,越是較長時間光照,越會增加紫花苜蓿干物質的積累量。會寧縣良好的光照條件,為紫花苜蓿生長提供了有利的基礎。
3.2.3? ?土壤
種植紫花苜蓿沒有嚴格的土壤要求,但是土壤肥力較好、疏松透氣、具有良好排灌條件,對紫花苜蓿生長非常有利。除一些低洼內澇和鹽堿較重的土壤無法生長外,其他的土壤均可以種植。黃土地是會寧縣的主要土壤類型,其不僅土層深厚,而且具有豐富的營養,這些非常適宜種植紫花苜蓿[3]。
4? ?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管理措施
4.1? ?整地
首選地勢平坦緩坡、土壤肥沃深厚、具有良好排水條件的地方進行種植,貧瘠土地或低濕地不利于紫花苜蓿生長。會寧縣種植紫花苜蓿過程中,應當對土地合理地進行秋翻秋耙,增加基肥施入,可以有效吸收秋冬降水,促進紫花苜蓿發芽生長,按照25 cm控制翻地深度。
雨季到來前,提前進行翻地和耙地,如果具備灌溉條件,土地翻整前進行澆灌,地表土壤變更后及時地翻地與播種,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出苗率。為了提高土壤肥效,應當增加基肥施入,根據15 000~30 000 kg/hm2控制有機肥的施入量,并根據450~750 kg/hm2施入過磷酸鈣,之后進行翻地,埋入土中。
4.2? ?播種
紫花苜蓿種子在3~4年中都有較好的發芽力,可達到40%左右種子硬實率,新種子具有更高的硬實率,在進行播種前應當合理研磨,并在播種前2~3 d進行曬種,可以提升紫花苜蓿發芽率。同時對根瘤菌進行接種,可以達到20%左右的增產率,所以種子可以利用相應的根瘤菌制劑進行拌種,也可對原來種植苜蓿地塊,選取菌土進行拌種。會寧縣種植紫花苜蓿,多選擇在春、秋兩季進行,夏季土壤墑情良好時也可以播種,播種量控制在1~1.5 kg/667 m2,根據土壤墑情適當調整,潮濕時可以少用種子,干旱時可以適當增加種子用量[4]。
4.3? ?管理措施
4.3.1? ?施肥
對土壤條件進行充分了解和掌握,了解土壤pH值和肥效情況,依照土壤pH值和土壤微量元素,合理改良土壤,增加氮、磷、鉀肥施入,為紫花苜蓿生長提供充足的肥料供應,提高其產量和質量。
4.3.1.1? ? 施基肥
播種前結合開墾施用的肥料稱為基肥。基肥可供給牧草整個生長期需要的營養,以有機肥為主,也可用硫酸銨、過磷酸鈣、鉀肥。
4.3.1.2? ? 施種肥
播種過程中,通過拌種或在播種溝內施入種肥,能夠促進紫花苜蓿幼苗健康生長。通常選擇復合肥,也可應用一些有機肥。
4.3.1.3? ? 追肥
為了保證紫花苜蓿健康生長,應當充分重視追肥工作,追肥過程中可以選擇有機肥或者速效無機肥,在紫花苜蓿分蘗前,運用氮肥進行追肥,也可增加磷肥,每667 m2可施入尿素2 kg和磷肥3 kg,保證紫花苜蓿生長充足的肥效供應。夏季進行追肥過程中,應當在利用牧草后合理施入氮、磷、鉀全肥,根據每667 m2施入6.5 kg控制施肥量。秋季追肥過程中,每667 m2追施磷肥5 kg、鉀肥5 kg。
4.3.2? ?除草
紫花苜蓿生長過程中,苗期階段常常遭受很多雜草為害,雜草快速生長會使紫花苜蓿草地成為荒草地,所以在紫花苜蓿出苗階段到分枝期,及時地進行中耕除草,不僅能夠疏松土壤,而且能夠消除各類雜草造成的不利影響[5]。在紫花苜蓿生長后期,是紫花苜蓿積累養分順利越冬的關鍵時期,其中,如果雜草過多,會對紫花苜蓿生長發育及其產量造成很大影響,還不利于紫花苜蓿順利越冬,所以秋季必須要將各類雜草及時清除。
4.3.3? ?蟲害防治
螟蟲、盲蝽象是紫花苜蓿生長過程中的主要蟲害,應當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防治,選擇應用速滅殺丁、敵殺死等防治,具有非常好的效果[6]。
參考文獻:
[ 1 ] 孔祥金,賴霞,張克春.南方地區有機牧場人工草地建植技術的研究[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19(2):21-23.
[ 2 ] 馮樹林,龍顯靜,陳功.我國人工草地節水灌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初探[J].草業與畜牧,2014(4):54-57.
[ 3 ] 劉敏,龔吉蕊,王憶慧,等.豆禾混播建植人工草地對牧草產量和草質的影響[J].干旱區研究,2016(1):179-185.
[ 4 ] 李長波.苜蓿與鴨茅混播草地建植第二年前期生長特征與第一茬產量分析[J].農村科技,2016(2):64-66.
[ 5 ] 廖建軍,熊康寧,池永寬,等.多年生人工草地建植技術及其在石漠化治理中的應用[J].家畜生態學報,2017(12):62-66.
[ 6 ] 李正武,熊先勤.施秉縣人工草地的建植和管理技術要點[J].貴州畜牧獸醫,2011(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