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偉偉
冠縣人民醫院婦產科,山東冠縣252500
妊娠期高血壓是妊娠期的常見病,其并發癥會對母嬰造成嚴重影響。對癥治療和及時終止妊娠是治療該病的關鍵。妊娠期高血壓是妊娠期的常見病,通常發生在妊娠20周后,分娩2周后,約占妊娠期疾病總數的5%[1]。患者臨床癥狀為高血壓、蛋白尿或水腫,伴隨全身多臟器損害,病情嚴重可出現驚厥、腦出血、胎盤早剝、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甚至死亡。該病嚴重影響婦幼健康,是孕產婦和圍產期發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妊娠期高血壓的防治中,首選的藥物是硫酸鎂,硫酸鎂在妊娠期高血壓合并子宮收縮無力、產后出血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妊娠期高血壓病多預測在妊娠中期,預測方法主要是測量平均動脈血壓,由于操作簡單,應用廣泛。同時還應注意妊娠期高血壓并發癥的檢測和治療[2]。妊娠期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臨床癥狀不明顯,給檢測和預防帶來很大困難。播散性血管內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篩查可以使患者在臨產前得到及時治療,避免產后出血的發生。該文選擇該院2017年12月—2019年2月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觀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及其并發癥治療探析,現報道如下。
選擇在該院診治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平均分成觀察組和參考組,各50例。患者平均年齡(24.27±3.27)歲,平均身高(165.02±6.40)cm,兩組患者的年齡、身高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按照《婦產科學》中診斷標準確診;治療研究征得患者同意,且簽署同意書,研究符合倫理規范標準,獲取倫理委員會許可;全部患者在入組前沒有接受任何降壓藥物治療;患者對該次研究使用藥物不存在過敏問題和禁忌證。
排除標準:存在嚴重瓣膜性心臟病、心肌病以及不穩定心絞痛患者;為繼發性高血壓患者;存在精神方面或血壓系統疾病;對該次研究涉及藥物存在禁忌證。
解痙∶硫酸鎂(國藥準字H31021940)15 g用于輕度子癇前期,10 g用于重度子癇前期,15 g用于子癇前期,首次將10 mg硫酸鎂(國藥準字H31021940)加入20 mL慢速靜脈注射的10%葡萄注射液(國藥準字H10983057)中,10 min后完成注射,將20 mL硫酸鎂加入5%葡萄注射液緩慢靜脈滴注250 mL,維持量2 g/h。
鎮靜∶重度子癇前期和子癇患者靜脈滴注安定(國藥準字H21022887)20mg,持續10 min,8 h可重復應用,同時肌注氟哌啶(國藥準字H11022239)20 mg,異丙嗪(國藥準字H12020237)25mg,間隔12 h可重復,6 h內分娩者禁止使用。產后可肌肉注射冬眠合劑半量。
降壓∶口服硝苯地平控釋片(國藥準字J20180025)30 mg,1次/d。
癥狀∶部分心衰、肺水腫、少尿水腫患者于利尿治療,速尿(國藥準字H31021063)20 mg加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靜脈滴注,對DIC及產后出血并發癥進行常規篩查,及時使用肝素治療,病情好轉后進行產科治療。
剖宮產∶適用于有產科剖宮產指征,宮頸條件不成熟,短時間內不能經陰道分娩,不能引產,胎盤功能明顯下降,或有胎兒窘迫癥狀者。
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有效:改善臨床癥狀體征;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治療后兩組患者均進行超聲檢查記錄羊水過多、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升高、興奮恐怖、宮內發育遲緩。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s),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0%,明顯比參考組的80.0%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效果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n(%)]
觀察組患者羊水過多、產后出血、興奮恐怖、宮內發育遲緩、新生兒窒息升高小于參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妊娠期高血壓病的主要病理是全身小血管痙攣。各系統臟器灌注減少導致各器官內皮細胞變性和損傷,血小板和纖維蛋白原可以粘附在血小板上,消耗纖維蛋白原、血小板和其他凝血因子[3]。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預防產后出血,通常用硫酸鎂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首選藥物鎂離子可以抑制運動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堿阻斷神經肌肉之間信息傳輸的影響。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及其并發癥預防和合理積極地治療使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和并發癥沒有及時控制孕產婦死亡,認識和積極防治孕期高血壓,減少高血壓病的發生及其并發癥的發展是降低孕產婦病死率的基本措施。及時終止妊娠是治療妊娠期高血壓及其并發癥的有效措施。
子癇前期患者在積極治療后24 h沒有明顯改善,患者孕齡超過34周。盡管子癇前期患者胎齡<34周,但胎盤功能下降,胎兒已經成熟,控制驚厥2 h后可終止妊娠。胎盤功能下降,胎兒尚未成熟,可用地塞米松促進胎肺成熟終止后,根據產科指征終止妊娠。一般來說,硫酸鎂是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的首選藥物,重視并積極防治妊娠期高血壓及其并發癥的發生發展是降低孕產婦病死率的根本措施。首先因為自然或過早疾病導致早產妊娠、早期妊娠高血壓小動脈痙攣,造成胎盤灌注下降、胎兒慢性缺氧狀態、發育遲緩、新生兒低出生體重、妊娠高血壓疾病更重、新生兒出生體重會降低。對于妊娠期高血壓嚴重并發癥患者,臨床治療的重點往往是孕婦的安全,及時終止妊娠是非常有效的措施[4]。建立有效的防治措施,減少妊娠期高血壓的嚴重并發癥,改善母嬰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圍產期心肌病是心臟病尤其是懷孕,與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類似子癇前期,也是心臟功能衰退的臨床表現,例如乏力、胸悶、心悸,伴隨各種心律失常[5]。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表現相似,兩者有時確實難以區分,但兩者的發病機制、病程及預后仍有其不同之處,不可混淆。兩種不同的基本病理變化,子癇前期并發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痙攣,血管冠狀動脈微血栓形成,心肌水腫,同時引起的心臟后負荷增加,心肌收縮力下降,長期嚴重高血壓的發病之前,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癥,重度子癇前期的歷史,和圍產期心肌病心肌纖維化的發病機制[6]。該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8.0%)明顯比參考組(80.0%)高(P<0.05)。這與陶麗靜[7]的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基本一致。
Muhammad Jami Husain的研究[8]結果:圍產期心肌病左室擴張明顯或全心擴張,室壁運動普遍減弱。妊娠終止后的隨訪更重要,先兆子癇伴心衰及妊娠的剝脫,經利尿劑、血管擴張劑及心臟治療后,病情恢復快,很快心率下降,心臟泵功能改善,但圍產期心肌病恢復期緩慢彌漫性,也與該文基本一致。分析心臟彩超的差異,發現先兆子癇合并心力衰竭以左室擴張為主,程度較輕,心室壁增厚[7]。
綜上所述,觀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及其并發癥治療探析,臨床效果明顯改善、癥狀有所減輕,為臨床研究與治療提供新的方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