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麟
合浦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廣西北海536100
急性胰腺炎即各類病因造成胰酶于胰臟內被激活,后引發胰腺組織水腫、消化或壞死的一種炎癥反應。患者臨床特征是血胰酶增高、發熱、惡心嘔吐以及急性上腹痛等。病變程度輕重不一,輕者表現為胰腺水腫,病情預后良好,而少數患者會出現胰腺出血甚至壞死,常并發休克、感染等嚴重并發癥,預后較差,又稱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eute pancreatitis,SAP)[1]。SAP發病較急,且病情變化較快,病死率極高。因此,疾病一經確診后及時予以有效治療意義重大。有研究發現[2],血液凈化、選擇性腸道去污屬于SAP治療中的有效手段,然而實施時機與實施效果如何目前仍存在一定爭議。該文對2017年1月—2019年10月該院收治的SAP患者共42例開展回顧性分析,分析早期血液凈化+早期腸道去污對該類患者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該院收治的SAP患者共42例,均經臨床檢查確診為SAP,急性胰腺炎伴持續性器官功能障礙,同時改良Marshallp評分不低于2分。42例患者中包含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齡范圍在36~56歲,平均(44.35±5.62)歲。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 II)評分在22~27分,平均(24.12±2.05)分;修正CT嚴重指數(MCTSI)評分在4~7分,平均(5.58±0.62)分;改良Marshall評分在5~8分,均值(6.45±0.72)分。依據胰腺炎干預措施分成對照組14例和觀察組28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見表1及續表1。該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時取得患者和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的一般資料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兩組的一般資料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組別 年齡(歲)APACHE II評分(分)MCTSI評分(分)改良Marshall評分(分)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44.30±5.18 44.26±5.25 0.023>0.05 24.45±2.05 24.38±1.65 0.111>0.05 5.60±0.58 5.52±0.65 0.405>0.05 6.42±0.69 6.50±0.70 0.352>0.05

續表1[n(%)]Continued Table 1
兩組均予以早期液體復蘇、預防性抗生素、抗胰酶藥物、營養支持以及胃腸道休息等常規治療,留置空腸管主要為徒手留置,未能成功則采取胃鏡導引下放管。
觀察組予以早期血液凈化及腸道去污,對照組受各類原因影響未早期規范采取血液凈化或(和)腸道去污者,該組多數患者為未及時開展血液凈化或者腸道去污,或者沒有完全執行。早期血液凈化指征包括:急性胰腺炎出現急性腎衰或者尿量不超過0.5 mL/(kg·h);早期伴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氣管功能障礙;全身炎癥反應伴呼吸急促與心動過速、開展一般處理效果不佳;水電解質嚴重紊亂;胰性腦病等。于6 h之內行血液凈化,開展連續性靜脈血液濾過(CVVH),開放血管通路,選擇CRRT機和CVVH濾過方法,濾器是費森尤斯AV600S型,置換液為改良port配方,對置換液適當稀釋后調整至合理比例給患者輸入,同時注意控制輸入流量與溫度,置換量在2 000~3 000 mL/h,流速在150~180 mL/min,針對性應用抗凝治療,如低分子肝素、無肝素生理鹽水以及普通肝素等。間隔10~12 h更換1次濾器。早期腸道去污即轉入ICU 6 h之內留置空腸管,采用10 g生大黃以100 mL溫水溶解,經胃管注入同時保留灌腸,4次/d。并將500 g芒硝裝進兩層棉布袋內,外敷全腹部,布袋潮濕之后應及時更換,2次/d。
觀察兩組早期胰腺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發生率與后期膿腫形成率及真菌感染率,治療后的膀胱壓下降到15 mmHg以下、使用呼吸機、使用血管活性藥物以及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和住院病死率情況。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早期胰腺感染及MODS發生率與后期真菌感染率比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后期胰腺膿腫形成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早期及后期療效對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early and late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表3 兩組治療后的各項臨床指標對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s)

表3 兩組治療后的各項臨床指標對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s)
組別膀胱壓降到15 mmHg以下時間(d)使用血管活性藥物時間(d)使用呼吸機時間(d)住院時間(d) 住院費用(萬元)觀察組(n=28)對照組(n=14)t值P值6.21±0.85 8.36±1.26 6.556<0.05 5.14±0.48 6.98±1.15 7.347<0.05 9.52±1.45 10.02±1.65 1.006>0.05 15.46±3.26 22.48±4.32 5.894<0.05 22.14±3.65 30.28±6.75 5.097<0.05
兩組的使用呼吸機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膀胱壓下降到15 mmHg以下、使用血管活性藥物以及住院時間比對照組更短,住院費用比對照組更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觀察組2例死亡,病死率為7.14%(2/28)少于對照組,4例死亡,病死率為28.57%(4/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56,P<0.05)。
SAP近幾年來發病率正不斷上升,已對患者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SAP患者因體內的胰蛋白酶大量活化,導致胰腺組織被不斷消化,進而出現胰腺與局部組織壞死現象,嚴重影響患者治療質量和預后[3]。積極開展有效合理治療對降低患者病死率有著重要作用。
沈利漢等[4]對39例SAP患者開展研究,一組予以早期血液凈化及腸道去污設為干預組,一組未早期予以血液凈化及腸道去污設為對照組,結果發現,干預組的膀胱壓下降到15 mmHg以下、使用血管活性藥物以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同時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病死率為9.50%低于對照組22.20%。該次研究發現,觀察組的膀胱壓下降到15 mmHg以下、使用血管活性藥物以及住院時間比對照組更短,同時住院費用比對照組更少,病死率7.14%比觀察組28.57%更低,這與沈利漢等研究中的結果相一致,說明早期予以血液凈化及腸道去污效果較好,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分析原因可能為觀察組開展CVVC能將機體中各類炎癥介質、細胞因子清除,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腸道去污能減輕患者的腹脹與腹腔壓力,同時還能減輕其全身炎癥反應[5]。
急性胰腺炎在發病期間,較多因素可造成腸道功能降低、腸道細菌與毒素移位以及腸黏膜屏障破壞等,這是胰腺炎患者病情進一步惡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6]。據有關研究表明[7],腸道去污能減輕患者的腹脹和腹腔壓力,同時還能緩解其全身性的炎癥反應。該研究比較了早期腸道去污以及早期未腸道去污患者,結果顯示,觀察組早期胰腺感染及MODS發生率與后期真菌感染率均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可能是保留灌腸可以將腸道中有害物質充分清除,有效改善腸麻痹現象,促進胃腸道的屏障功能恢復,減輕炎癥反應,可對腸源性感染發揮有效防治作用。運用大黃開展保留灌腸,不僅能發揮抑菌排菌作用,還能降低腸道內的氧自由基和炎癥因子等一系列有害物質,加快腸道蠕動,提升腸黏膜的血流量,避免腸內致病菌的過度繁殖與粘附,有效松弛括約,因此有助于胰腺炎與胰周器官的早期修復,同時能使其盡快回復正常的生理功能[8]。此外,觀察組早期進行空腸管留置并建立腸內營養通道,也可能是其病情改善的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予以SAP患者早期血液凈化及腸道去污效果顯著,值得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