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巖,唐鋮,張業清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江蘇南京210028
支氣管哮喘是由多因素引發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是氣道炎癥反應引發的喘息、氣急、胸悶、咳嗽等反復發作類疾病。該疾病的主要發病特征為易在夜間或者凌晨出現加重情況。支氣管哮喘發病與患者家族遺傳因素或者環境等因素等有很大的關系,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大[1]。臨床對于支氣管哮喘的治療,主要采用抗菌消炎以及對各種臨床癥狀進行對癥治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且根據臨床研究顯示,臨床耐藥性的不斷增加,使得常規臨床治療效果不盡人意。而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兩種藥物在各種支氣管疾病中有較好治療效果。且采用霧化吸入方式,用藥量低,經支氣管直接給藥,可迅速起效,并且治療更加安全[2]。該研究擬將兩種藥物共同應用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支氣管哮喘的治療中,觀察聯合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該院收治的10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患者根據隨機、單盲法平均分組,各50例。研究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15~65歲,平均(42.6±2.6)歲;平 均 病程(8.0±2.1)d。對比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14~66歲,平均(42.8±2.3)歲;平均病程(7.8±1.9)d。
納入標準[3]:患者出現咳嗽、胸悶、喘息等癥狀,以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哮喘組制定的支氣管哮喘診療標準為準。排除標準[4]:1周內使用同類藥物或者影響該研究藥物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合并重大器官、系統惡性病變者。該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在門診就診后,根據其病情嚴重程度,給予祛痰、止咳、抗感染、解痙平喘等治療,并適量采取吸氧輔助治療。針對患者水電解質紊亂情況,還要積極補液[5]。
1.2.1 對比組 對比組以特布他林霧化液(規格:2 mL:5 mg×20支)治療。15 mg/d,分3次霧化吸入,吸入時間為15~20 min。霧化吸入方法為,取該藥品與4 mL生理鹽水充分混合后,將其壓縮吸入儀器中,霧化后吸入。
1.2.2 研究組 研究組在對比組基礎上,增加布地奈德混懸液(規格:2 mL:1 mg×5支)治療。根據患者不同病情嚴重程度,給予輕中度患者4 mL/d用量,分早晚霧化吸入;重度患者,每日用藥量為8 mL,分4次霧化吸入。吸入時間為15~20 min。
兩組治療結束后,均采用清水漱口。共治療3~6 d左右后評估治療效果。
1.3.1 對兩組用藥療效進行評估 以顯效、有效和無效指標作為評估標準。顯效:患者喘息、咳嗽、胸悶等癥狀消失,聽診無肺部哮鳴音;有效:患者上述癥狀出現不斷改善,并且肺部哮鳴音比治療前改善;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及肺部哮鳴音等癥狀無變化,或病情加重。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3.2 對兩組肺功能指標進行評估 評估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末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預計值(FEV1%)。
1.3.3 對比兩組患者主要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包括咳嗽、喘息、哮鳴音、呼吸困難。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方案應用效果分析,研究組有效率(96.0%)與對比組(82.0%)比較,前者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用藥療效評估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efficacy evaluation of two groups of drugs
組間肺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FVC、FEV1及FEV1%等指標有明顯提升,且指標均與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評估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 assess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FEV1(L)治療前 治療后FVC(L)治療前 治療后FEV1%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對比組t值P值0.8±0.2 0.9±0.3 1.961 0.053 1.3±0.5 1.0±0.4 3.313 0.001 1.4±0.5 1.4±0.2 0.000 1.000 2.3±0.7 1.9±0.6 3.068 0.003 40.2±8.9 39.9±9.6 0.162 0.872 66.3±10.1 58.3±9.9 4.000<0.001
研究組患者主要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均比對比組更加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主要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Table 3 Comparison of disappearance time of main clinical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表3 兩組患者主要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Table 3 Comparison of disappearance time of main clinical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組別 咳嗽 喘息 哮鳴音 呼吸困難研究組(n=50)對比組(n=50)t值P值4.9±1.6 6.8±1.4 6.319<0.001 3.5±1.2 5.3±1.6 6.364<0.001 3.6±1.4 6.3±1.6 8.980<0.001 2.2±0.6 4.3±1.3 10.371<0.001
支氣管哮喘是因T淋巴細胞等炎癥細胞受到多因素影響導致的氣道炎性病變。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支氣管哮喘與遺傳因素、環境、飲食習慣等都有很大的關系。支氣管哮喘發作時,患者出現嚴重的氣道炎癥反應,氣管出現痙攣,引發喘息、呼吸困難以及胸悶等癥狀。臨床治療中,主要采取止咳、平喘、消炎及吸入氧氣等方法進行干預[6]。
臨床治療支氣管哮喘,主要采取霧化吸入方法干預。該種治療方法,通過原理,將藥液分解成微小的霧粒,經呼吸道加壓給藥。藥物直接到達支氣管及肺泡部位,迅速發揮作用,對深部氣道和肺臟中的炎癥反應進行抑制[7]。
通過直接給藥,可對病灶部位直接發揮作用,且不經肝腎代謝,臨床安全性更高。相對經口給藥,藥效快,機體損傷小。
臨床采取特布他林進行治療,該藥物是一種高選擇性的β2受體激動劑。通過對支氣管平滑肌進行松弛,可緩解支氣管痙攣。并通過炎癥抑制因子的抑制,改善纖毛運動功能[8]。有效改善氣道黏膜充血情況,緩解其水腫狀態。該藥物有較好的舒張氣管作用,可促進氣管舒張。該藥物是哮喘急性發作期推薦使用的基礎藥物。通過抑制氣道內源性遞質以及黏膜纖毛的運動,可以促進通氣/血流比值的改善,減少肺動脈氧分壓的消耗,提升肺部氧合能力。而布地奈德是一種一線類糖皮質激素。該藥物主要采取霧化吸入方式治療。通過呼吸道直接給藥,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炎癥細胞[9]。通過對支氣管上皮細胞、平滑肌細胞等的作用進行改善,對嗜酸性細胞、中性粒細胞等炎性細胞進行抑制,可以有效逆轉炎癥因子的損傷,從而起到有效修復支氣管黏膜的作用。通過炎性反應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減少腺體分泌量,從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促進其支氣管哮喘癥狀的改善。并且布地奈德的抗菌消炎作用強于地塞米松,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布地奈德的高水溶性,也使得其能夠有效地與糖皮質醇受體相結合,對乙酰膽堿和組胺等成分的分泌進行抑制[10-11]。減少其引發的氣道高反應癥狀。相關研究證實,霧化吸入布地奈德可以達到與全身用激素類藥物達到相同的治療效果。但布地奈德可對局部病灶發揮作用,引發的全身毒性、不良反應等更少。霧化吸入治療,藥物在下呼吸道部位有效凝集,可蓄積高濃度,用藥效果更高。
該研究結果顯示,治療方案應用效果對比,研究組有效率(96.0%)與對比組(82.0%)比較,前者更高(P<0.05)。這與石豐月等[12]的研究中,采用布地奈德聯合特布他林治療小兒哮喘的有效率高達94.3%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說明聯合用藥治療效果遠高于單獨特布他林用藥,聯合用藥價值更高。治療后,研究組FEV1、FVC及FEV1%指標分別為(1.3±0.5)L、(2.3±0.7)L和(66.3±10.1)%,對比組分別為(1.0±0.4)L、(1.9±0.6)L和(58.3±9.9)%,研究組更優(P<0.05)。肺功能指標是判斷支氣管哮喘治療的重要評估標準。對于疾病診療以及預后判斷都有較好判斷作用。該組研究中,聯合用藥對患者肺功能改善效果更佳,可有效促進肺通氣功能的恢復。研究組患者主要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均比對比組更加提前(P<0.05)。提示聯合用藥,可通過不同藥理作用,提升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作用。與單獨用藥相比,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更早。
綜上所述,支氣管哮喘是氣道炎癥反應引發的慢性疾病。該疾病在臨床上采用常規抗菌消炎藥物治療作用不明顯。而根據不同藥理作用,將布地奈德聯合特布他林霧化吸入應用在支氣管哮喘的治療中,經氣道直達病灶部位給藥,獲得了顯著效果。患者臨床癥狀及肺功能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臨床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