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花
吉林省人民醫院體檢中心,吉林長春130021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是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我國,其所致死亡數占全部死因的11%[1],位居疾病負擔和死因的第3位。慢阻肺的急性加重(AECOPD)是指由于各種誘因的影響,短時間內患者原有慢性呼吸道癥狀(咳、痰、喘)加重,肺功能惡化,是慢阻肺病程中的重要事件[2],可加速病程進展,從而影響患者的預后及生存質量。對AECOPD的治療,重在控制癥狀、減輕病情、預防再次加重、改善預后,降低由于頻繁惡化增加的死亡風險。慢阻肺的發病機制與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炎性細胞、氧化物-抗氧化物失衡、間質性纖維化等有關,其中氣道炎癥包括小氣道、肺部血管等慢性持續的炎癥及爆發性級聯效應是重要原因[2-3]。持續存在的炎性反應、肺組織的不斷修復最終導致小氣道狹窄、肺氣腫等肺部結構性變化,其治療也應以控制炎癥級聯反應為主。該院對以2017年7月—2019年9月收治的59例AECOPD患者給予布地奈德聯合特布他林治療,探究其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117例AECOPD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7年)》[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②患者或家屬均知情同意。該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合并肺癌、哮喘、肺炎等其他肺部疾病者;②認知障礙者;③惡性腫瘤、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心率失常者;④近1個月內有糖皮質激素治療史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59例)和對照組(58例)。觀察組59例中,男性35例、女性24例;年齡44~81歲,平均(65.63±5.73)歲;病程2~14年,平均(7.07±1.53)年。對照組58例中,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齡45~80歲,平均(66.17±5.82)歲;病程2~13年,平均(7.11±1.57)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特布他林(國藥準字H32022694)霧化吸入治療,1 mL/次,2次/d,15 min/次;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布地奈德混懸液,3 mg/次,2次/d,15 min/次。兩組均連續治療2周。
①臨床療效:治療后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及肺部啰音等癥狀明顯改善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及肺部啰音等癥狀有所緩解為有效;治療后未能滿足前述要求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②肺功能: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占預計值%)、PEF(呼氣峰值流速)。③CAT(慢阻肺自我評估測試問卷)評分:問卷包括咳嗽、胸悶、爬樓爬坡能力、睡眠質量等8項,采用6級評分法,總分40分,分數越高,程度越重。④炎性因子測定: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CRP)濃度、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5]。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兩組治療前各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為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a表示組內比較P<0.05,b表示組間比較P<0.05
組別時間FEV1(L)FEV1/FVC(%)PEF((L/min) FEV1%觀察組(n=59)對照組(n=58)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1.22±0.57(2.83±0.84)ab 1.21±0.56(1.93±0.77)a 55.14±6.27(75.52±8.58)ab 54.97±6.34(66.39±7.51)a 3.11±0.65(7.72±1.93)ab 3.12±0.71(5.49±1.84)a 58.29±6.43(79.32±8.54)ab 57.93±6.51(69.72±7.64)a
兩組治療前各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H值、PaO2高于對照組,PaCO2、CAT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兩組治療前各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但以觀察組降低更為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慢阻肺的發病率較高,在40歲以上人群中達到9%~10%[5],在我國慢阻肺患者中,發生急性加重的頻率約為每年0.5~3.5次。每次急性加重會導致患者肺功能發生不同程度的惡化,引起肺功能不可逆下降[6],從而促進慢阻肺疾病的發展,帶來住院率增加、增加醫療支出等問題。而對于終末期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頻率增加,肺功能嚴重下降,生活不能自理,生存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變化情況對比(±s)Table 4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變化情況對比(±s)Table 4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組別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IL-6(ng/mL)治療前 治療后TNF-α(ng/m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59)對照組(n=58)t值P值147.38±22.42 146.49±21.93 0.217 0.829 49.19±5.82 68.72±7.09 16.298<0.001 73.83±6.51 72.75±7.48 0.833 0.406 13.26±2.54 19.34±2.97 11.907<0.001 122.53±13.87 121.41±14.03 0.434 0.665 47.76±5.54 60.01±7.47 10.087<0.001
表3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a表示組內比較P<0.05,b表示組間比較P<0.05
組別時間PH PaO2(mmHg)PaCO2(mmHg)CAT評分(分)觀察組(n=59)對照組(n=58)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7.20±0.41 7.54±0.81 7.20±0.38 7.26±0.52 55.75±6.35(82.57±8.85)ab 54.18±6.57(73.47±7.39)a 76.38±7.25(53.34±6.37)ab 75.92±7.31(63.59±7.59)a 28.32±3.39(14.75±2.46)ab 27.87±3.53(19.52±2.88)a
AECOPD的誘發因素較多,常見的如病毒感染、空氣污染、吸煙等,多種因素互相影響并疊加,共同促進慢阻肺呼吸患者氣道慢性炎癥的積聚爆發,促進病情急性加重。AECOPD的治療目的在于控制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血氧飽和度和肺功能,預防急性加重的再次發生。其治療策略為氧療、藥物治療、機械通氣及處理并發癥。其中糖皮質激素由于其強大的抗炎效應被認為是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有效的藥物[6]。該組資料中糖皮質激素選擇布地奈德,其可通過抑制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等炎性細胞的活化、抑制前列腺素類介質的合成、調節肺內氧化–抗氧化失衡、抑制炎性細胞的生成和遷移等途徑抑制氣道炎癥級聯反應,進而減輕氣道黏膜水腫、肺微血管的滲出;并通過降低氣道相關受體敏感性、抑制乙酰膽堿作用等作用舒張氣道平滑肌,減少氣流受限。特布他林是一種β2受體激動劑,通過興奮β2受體,發揮舒張氣道平滑肌、抑制炎癥介質的釋放、降低氣道反應性等作用[7]。兩藥均以霧化吸入的方式給藥,藥物可直接入肺并作用于靶點,藥物作用快,且幾乎不吸收入血,不良反應小。
該組資料中,觀察組治療后有效率為94.92%,與張岳[8]報道的94.67%、賀忠凱[7]報道的96.36%的結果相似,均高于特布他林治療的對照組。提示相較于單一特布他林治療,布地奈德聯合特布他林可提高慢阻肺的治療效果。
研究表明[9],氣道慢性炎癥機制在慢阻肺的發生發展中擔任重要角色且貫穿著整個疾病過程。參與氣道炎癥的各種細胞因子和炎癥介質互相作用,共同形成急性加重期炎癥爆發式級聯反應。表現為細胞因子及炎癥介質水平的升高。大量的研究認為[9-10],炎性因子CRP、IL-6、TNF-α在AECOPD患者中明顯升高。IL-6在肺部通過復雜的反應網絡機制,引起肺組織病理損傷和參與呼吸道結構重塑,并通過延緩中性粒細胞的凋亡,導致炎癥反應的持續存在[11]。TNF-α可破壞溶酶體,并刺激巨噬細胞產生多種炎癥介質。TNF-α與AECOPD患者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可用于疾病炎癥程度的判斷。CRP的靈敏度和特異性不及IL-6,但可作為預測再入院指標。該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CRP、IL-6、TNF-α水平較對照組降低更為明顯,提示布地奈德聯合特布他林控制炎癥效果較好。
AECOPD患者伴隨肺功能的嚴重損害,肺功能檢測不僅可評估其疾病嚴重程度,也可通過檢測氣道通氣情況評估其治療效果。CAT涵蓋 對患者臨床癥狀、生活質量的評價。長期呼吸困難使慢阻肺患者毛細血管面積降低,AECOPD患者體內血流不足,存在血流和通氣的比例平衡的嚴重失調和嚴重的缺氧、缺血狀況,使患者體內PaO2、PaCO2水平異常[10]。該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肺功能指標、血氣分析指標、CAT評分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進一步證實布地奈德聯合特布他林在AECOPD患者治療中的優勢,與資料報道相似[10-11]。
綜上所述,布地奈德與特布他林聯合治療AECOPD,可有效降低炎性反應,增強細胞抗缺氧和對有害顆粒的抵抗能力,改善肺功能,緩解臨床癥狀,阻止疾病進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