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平,孫賢俊,范勤毅,樊麗霞
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精神科,黑龍江哈爾濱 150086
強迫性障礙是一種病因比較復雜的精神類慢性疾病,青少年強迫性障礙發病率較高,病因主要有遺傳因素、心理環境因素以及大腦神經發育方面的因素,強迫癥狀的主要特點是反復或重復出現的想法或行為[1],需要通過重復或反復確認減輕痛苦,強迫可涉及各個心理活動領域[2],包括感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情感、動作和行為,以及人際關系等,臨床上一般分為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2個方面,尤其是在身心疲憊、精神壓力大的情況下更容易發生。舍曲林是一種強效的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3],它主要作用于單胺類神經遞質的5-羥色胺神經遞質,藥理機制比較單純,藥物不良反應小,被廣泛應用于強迫性障礙臨床治療當中[4]。認知行為療法強迫性障礙也是有效的治療方式之一,該研究主要對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該院治療的10例青少年強迫性障礙患者應用舍曲林聯合認知行為療法應用于青少年強迫性障礙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便利擇取于該院進行治療的20例青少年強迫性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患者均分為兩組,每組10例,分別設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患者最低年齡為11歲,最高年齡為17歲,平均年齡為(15.29±1.32)歲;病程最短7個月,最長1.5年,平均病程(1.0±0.3)年;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 分為(26.58±5.49)分,耶魯-布朗強迫量表(Y-BOCS)評分為(28.46±4.29)分。實驗組患者最低年齡為12歲,最高年齡為18歲,平均年齡為(16.16±1.21)歲;病程最短8個月,最長1.5年,平均病程(1.1±0.3)年;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為(27.46±5.49)分,耶魯-布朗強迫量表(Y-BOCS)評分為(28.42±5.64)分。該次研究對象均于該院確診為青少年強迫性障礙患者,并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且在使用2種以上抗強迫性障礙藥物后并未見好轉,排除患有嚴重軀體疾病或腦部病變的患者,以及乙醇、藥物依賴與過敏的患者。該文研究已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本人或家屬對該次研究知情,并與該院簽訂相關知情協議,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實施舍曲林治療,口服鹽酸舍曲林片(國藥準字H10980141),起始劑量是25~50 mg,1次/d,餐后口服。在第2周時,可根據患者病情酌情增減藥物,最大劑量200 mg,用藥周期為12周;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以認知行為治療,對其實施認知行為療法,在患者藥物治療的第3周進行,50 min左右,2次/周,治療周期為12周,具體認知行為療法措施如下:①支持性心理治療:治療師主動引導患者訴說不適情緒,為患者講解強迫性障礙的有關知識與主要治療方式,疏導患者情緒,理解患者的痛苦,維護和諧的護患關系,舉例說明治愈成功案例,增強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5]。②認知治療:對不同患者的臨床表現分別進行記錄,針對其臨床表現實施相應的認知技術,例如成本-效益分析法、序列時間概率分析法、控制變量法、普適性分析法、必然性等引導患者改變強迫性障礙的錯誤認知[6]。③行為治療:主要目的是讓患者在生活中減少強迫行為,采用暴露治療,讓患者主動接觸能引發其焦慮和恐懼的刺激,并且保持這種接觸;也可以利用強化原理增加患者在某方面獲得獎賞行為的頻率,或者通過讓患者集中于其他活動而減少其抑郁性思維反芻等懲罰行為的頻率,建立獎勵清單[7]。④家庭作業:多鼓勵家屬關心患者,并在心理治療后監督患者的日常行為,并書寫情緒變化,便于下一階段的治療。
表1 兩組患者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與耶魯-布朗強迫量表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與耶魯-布朗強迫量表評分對比[(±s),分]
治療前治療后3周治療后6周治療后12周時間28.42±5.64 16.29±4.28 11.75±2.59 7.49±2.46 27.46±5.49 15.75±5.29 10.54±4.88 6.49±4.68 28.46±4.29 21.65±4.62 15.46±3.49 11.42±4.26 26.58±5.49 22.36±4.28 17.56±4.29 12.45±3.19實驗組(n=10)Y-BOCS HAMA對照組(n=10)Y-BOCS HAMA
對治療前與治療后3、6、12周后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與耶魯-布朗強迫量表(Y-BOCS)的變化分別進行記錄。耶魯-布朗強迫癥狀量表總計10個條目,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各5項,每一項包括癥狀檢查表和嚴重性量表2個部分,嚴重性從痛苦、頻率、沖突、抵抗等維度進行評估,每個條目0~4分,總分0~40分,1~7分為亞臨床;8~15分為輕度;16~23分為中度;24~31分為重度;32~40分為極重度,患者無法生活自理,Y-BOCS總分<8分則證明已無強迫癥狀。漢密爾頓焦慮量表總分,嚴重焦慮≥29分,明顯焦慮≥21分,焦慮≥14分,可能焦慮≥7分,無焦慮<7分;對患者的強迫性障礙狀以及焦慮癥狀變化進行記錄,并計算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總有效率=治愈例數/總例數×100%。
實驗數據資料統計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確切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與耶魯-布朗強迫量表的評分變化進行記錄,治療前兩組患者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后,實驗組患者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1周期后,實驗組患者成功治愈10例,治療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患者成功治愈6例,治療總有效率為6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國強迫性障礙的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強迫性障礙是一種表現為以反復檢查某種事情、反復執行某種事情以及其他重復行為的精神障礙,強迫性障礙以強迫觀念、強迫動作、有意識的自我強迫與反強迫同時存在為特征,強迫性障礙的高發期為青少年時期,多數為緩慢起病[8]。有研究表明,強迫性障礙的主要病因為:①遺傳因素,遺傳因素是強迫性障礙的主要影響因素,且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女性的發病率高于男性,血緣關系越近,發病率越高;②家庭因素:由于家庭之間不和諧的生活關系,青少年會受到家庭的影響產生抑郁等不良心理,有研究表明,女性更容易受到家庭原因的影響造成抑郁心理;③社會因素:在青少年的生活過程中,受到外界因素例如同學關系不和諧等影響,容易引發抑郁癥[9]。強迫性障礙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尤其是青少年,正是成長的關鍵階段,在學習中難以集中注意力,思緒混亂,影響青少年的正常學習,同時還會損害其身體健康,降低社會適應能力,強迫性障礙的危害不僅表現在患者精神上的痛苦,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損害,嚴重者會誘發暴力、犯罪行為,因病情難愈出現悲觀和絕望,會繼發出現自殘、輕生等不良行為。
臨床中主要治療方式為支持性心理治療及認知行為治療,認知行為療法是治療強迫性障礙的主要方式之一,認知行為療法屬于心理療法的一種,通過改變思維或信念和行為的方法來改變不良認知,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有效治療方法,給患者以不同的思維、行為以及應對方法,其主要著眼點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認知問題上,意圖通過改變患者對已、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并改善所呈現的心理問題[10]。舍曲林被廣泛應用于強迫性障礙的臨床治療,舍曲林被廣泛用于治療焦慮癥、強迫癥以及創傷后應激障礙,其主要通過抑制5-羥酸轉運體發揮作用,所以又稱其為5-羥酸再攝取抑制劑,但有部分患者癥狀并無顯著的改善,無效率在45%左右,對此臨床應探究更為顯著的治療方式[11]。該文主要對舍曲林聯合認知行為治療青少年強迫性障礙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以該院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分組對照的形式進行,對照組實施單一舍曲林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以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與耶魯-布朗強迫量表評分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實驗組效果優于對照組;對兩組患者的總治療有效率進行對比,實驗組總有效率高達100%顯著優于對照組60%(P<0.05),該研究與陸奕彬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1%),臨床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舍曲林聯合認知行為治療青少年強迫性障礙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治療總有效率較高,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