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英
日照港口醫院外科,山東日照 276800
胃腸疾病的病情相對復雜,并發癥較多,病情發展也快,故而胃腸系統疾病患者的護理尤其需要注意護理風險[1]。 護理風險管理主要是對于科室中非常容易出現和可能潛在的護理風險進行事前干預,利用事前對患者進行護理風險評估,提前發現并解決潛在的護理風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把護理風險事件扼殺在萌芽階段,不讓其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更為嚴重的影響。針對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胃腸患者,可采取護理風險管理的方式,預先識別患者診治過程中存在的護理風險,針對護理風險進行科學護理,可有效保障患者的診療質量[2]。 該文擇取2018 年 6 月—2019 年5 月該院的94 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旨在研究胃腸外科中護理管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擇取該院的94 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方案劃分為管理組和常規組,每組47 名。 納入標準:護理人員自愿參與臨床研究,同意簽署知情文件。 研究期間管理組護理人員負責患者230 例,常規組護理人員共負責227 例患者。管理組中男女患者比例為130∶100,年齡處于 46~74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9±1.6)歲;常規組中男女比例為 127∶100,年齡處于 47~73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3±1.7)歲。管理組中護理人員男性與女性比例為 2:45,年齡為 19~41 歲,平均年齡為(27.4±2.9)歲;工作年限為 1~17 年,平均工作年限為(7.3±1.8)年。 常規組中男性與女性比例為3:44,護理人員年齡為19~40歲,平均年齡為(27.1±2.8)歲;工作年限為 1~18 年,平均工作年限為(7.1±1.9)年。 兩組護理人員男女比例、年齡以及工作年限之間,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資料之間均采用基線比較法,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該次研究已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常規組護理人員接受普通護理管理,護理人員采取護理風險管理模式:①成立風險管理小組:選拔有胃腸外科豐富護理經驗的護理人員組建風險管理小組,組內成員開展工作前需要預先接受護理風險培訓,合格后正式上崗。 ②排查護理風險:組內護理人員為患者進行護理服務之前,必須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的護理細節培訓,譬如要求護理人員在術前需要詳細詢問患者過往病史,了解患者的各項身體健康狀況,評估患者圍手術期可能存在的風險。另外還需要培訓護理人員的耐心和專業能力,同時培訓護理人員需要注重對患者的心理引導,引導患者摒棄術前焦慮情緒,便于患者順利接受手術治療[3]。需協助主治醫生完成各項手術操作, 密切檢查患者心率、血壓及呼吸頻率,一旦發生異常需要啟用應急預案,爭取將危害降至最低。 ③做好風險監測管理工作:護理人員需要按時巡查病房,定期觀測并記錄患者各項生命指征,做好患者病情走向評估,護理風險高的患者需要加強護理檢測,使用護理標識進行注明。 ④定期召開護理風險會議:定期召開護理工作會議檢查護理工作質量,根據臨床中的護理風險事件分析護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做好護理工作改進,設立護理管理意見改進箱,收集護理人員工作意見,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制度改進,持續提升科室護理水平。
①記錄兩組護理人員負責護理的患者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包括壓瘡、跌倒以及墜床。②評定兩組護理質量,從基礎護理、病房管理、急救護理以及病歷書寫4 個方面進行測評,各項分值均為100 分,分值越高則表示護理質量越好。③調查兩組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運用不記名形式進行,調查問卷選項有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 工作滿意度=(非常滿意人數+基本滿意人數)/總人數×100.00%[4-5]。
該次研究采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行 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管理組患者中共發生護理不良事件5 例,護理不良發生率為2.17%;常規組中共計有28 例患者發生護理不良事件,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2.33%。 管理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管理組各項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對比[(),分]
組別 基礎護理 病房管理 急救護理 病歷書寫管理組(n=47)常規組(n=47)t 值P 值92.4±1.1 82.7±1.9 9.693<0.05 93.5±2.4 83.5±2.7 9.758<0.05 92.6±1.5 84.1±2.9 9.572<0.05 92.9±2.1 85.9±2.7 9.605<0.05
管理組中一共有30 名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管理制度非常滿意,15 名護理人員表示基本滿意,僅有2 名護理人員對工作管理制度表示不滿意,工作滿意度為95.74%;常規組中共計有22 名護理人員對護理管理制度表示非常滿意,18 名護理人員表示基本滿意,共計有7 名護理人員對護理管理制度表示不滿意,工作滿意度為85.11%??芍芾斫M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高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784,P<0.05)。
該次研究中,在胃腸外科中開展護理風險管理,發現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下降。胃腸外科中開展護理風險管理,護理人員需要預先學習胃腸外科護理風險知識,了解胃腸外科護理工作中預防護理風險的措施,組內護理人員還需要著重學習法律知識,提高規避風險意識[6-7]。 完成護理風險培訓的護理人員方能正式上崗,日常護理風險工作需要按照護理風險管理制度開展,制定護理風險管理制度需要由護理小組長和科室主任醫生共同商定,觀察患者病情、靜脈輸液操作以及管理護理均需要按照護理風險管理制度進行[8]。 科室需要優化護理人員排班,設立彈性制排班制度,讓護理人員有足夠的精力投入風險護理工作中;還需要制定應急預案,提升護理人員在處理緊急不良事件方面的能力,將護理不良事件的危害降至最低;制定個人責任制,當科室中發生護理不良事件后,需要第一時間進行追責處理,確定責任人進行處罰,以提升護理人員工作責任意識,同時還需要設立一套表彰制度,針對護理人員在護理風險管理中有重大貢獻的予以表彰。 需要特別指出,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理念時,需要注意護理人員工作反饋,根據護理風險管理模式應用情況,進行制度改進,通過定期召開護理工作會議,持續提升護理管理水平,保障患者住院治療期間的診療質量,打造一流的科室,促進醫院可持續發展。此外,改進護理管理制度時,還需要廣泛收集患者的反饋意見,可設立投訴熱線、意見箱,用以改進護理管理制度,滿足患者住院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期望值,提升患者住院治療期間的滿意度。
通過上文的實驗對比結果可知:①管理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②護理質量:管理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常規組(P<0.05)。 ③管理組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高于常規組(P<0.05)。 因此可得出相關結論,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胃腸外科護理管理中,可有效提升護理質量,降低護理不良風險,具有臨床應用實踐意義。
通過對既往護理糾紛案件的研究可知,進行預見性風險管理,可更好地控制護理階段中隱藏的風險。詳細的干預措施如下:不斷強化對護理人員培訓[9]。聘請經驗更加豐富的護士長對護理操作方式、應急事件處理、交流技巧、服務態度等相關內容進行培訓,通過培訓達到幫助護理人員樹立責任意識,提升操作技能的目的;其次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護理人員必須進行換位思考,更加主動性關心患者,保障所有患者都可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對可能出現的醫療糾紛必須進行充分的針對性預防工作[10]。 對于年齡較大以及行動不便的患者,必須特別給予關注,做到全程陪護。病房地面必須確保干燥,避免患者發生摔傷以及滑倒,控制意外事件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胃腸外科應用護理風險管理開展護理工作,可增加患者住院治療期間的安全保障,對于患者而言無疑提升其診療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