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莎莎
淄博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心醫院,山東淄博 255120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伴隨我國居民價值觀的改變以及消費維權意識的增強,臨床上護患糾紛的發生率明顯增加,已引起社會和各級醫療機構的普遍關注[1]。護理人員作為和患者及家屬的密切接觸者,承擔各種治療及護理措施的執行和落實,因此發生各種危機事件如用藥錯誤、護理不當等的幾率也明顯增加,是臨床誘發護患糾紛的重要原因[2]。而大量臨床研究發現,絕大多數的危機事件都是由管理不當導致,僅有少數危機事件不可避免,而且幾乎所有危機事件發生前都會有征兆[3]。 為了提高呼吸內科護理安全管理質量,該院將2018 年1—12 月在呼吸內科工作的25 名護理人員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并在不同時間段予以不同的護理安全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現報道如下。
將該院在呼吸內科工作的25 名護理人員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其中2018 年1—6 月給予常規護理安全管理模式,而2018年7—12 月則實施危機管理理論;此次研究征得醫院倫理委員會討論通過和備案。25 名護理人員中含男性 2 名、女性 23 名;年齡 20~43 歲,平均(25.6±5.3)歲;工作時間 1~20 年,平均(5.3±1.6)年;受教育水平:中專學歷15 名,大專及以上學歷10 名。
2018 年1—6 月予以常規護理安全管理模式[4],如根據病房實際情況擬定值班表,要求全體護理人員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程,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等。 而2018 年7—12 月則根據該院呼吸內科人員配置、崗位設置等具體情況,在護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危機管理理論,具體為[5-6]:①設立危機管理小組:其中病房護士長作為組長,責任護士作為副組長,擬定危機管理理論具體流程。 ②加強危機前的預防和準備工作:小組成員一起回顧和分析呼吸內科既往曾發生的護理安全管理事件的細節和誘因,尋找病房當前人員、醫療設備以及護理流程等諸方面存在的危機環節,發現源頭,及時干預危機因素。 查閱相關資料,擬定科學、完善的危機管理方案,建立健全危機管理預警機制,制定預防方法和方案以及危機發生后的具體操作流程,培訓小組成員。 首先要重視科室內護理人員的業務培訓:邀請專業人員對新引進的醫療器械、藥品等進行培訓,保證每個小組成員都可以熟練掌握器械的正確使用方法,新藥品的名稱、常規用量以及藥物不良反應等,定期對小組成員進行理論和操作考核,通過知識競賽等形式互相督促和學習,優秀人員可適當予以獎勵。 其次小組全體成員要牢固樹立危機意識:在日常工作中,護理人員要牢記自己的崗位職責,護理期間不能單純遵醫囑實施護理服務。 全體護理人員要熟練掌握各項操作規范,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由于老年患者較多,在進行各種操作之前,護理人員必須反復確認各項信息,完全正確后方可執行診療操作。 第三重視護理人員職業道德的培訓:危機管理小組組長必須嚴格要求小組成員,護理期間嚴格執行各種操作流程,盡可能與患者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時護理人員還要重視健康宣教,及時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病房的規則制度以及周圍環境,消除患者入院后的陌生感。 組長在管理期間,要充分體現人文管理, 及時了解小組成員需求和不滿,盡可能調動全體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③科學合理地處理危機:護理人員一旦發現危機苗頭,要及時按流程上報,盡可能在第一時間遏制危機的發生及蔓延,將危機危害性降到最低點。 而危機小組組長則要第一時間評估危機風險,盡快了解危機事件起因,然后根據防范措施處置危機。 同時和患者及家屬進行交流與溝通,做好詳盡備案。④做好危機后恢復工作:危機處置完后,組長還要重視危機的善后工作,盡可能保護患者切身利益。 同時組織小組成員分析、討論和總結危機事件,通過學習和討論進一步完善危機管理各環節。
從基礎護理、專科護理、護理記錄及危重患者管理4 個方面評估危機管理理論實施前后護理質量評分差異,滿分為100 分,分值越高則代表護理質量越好[7]。每階段各選取100 例患者參與研究,調查共不良事件發生率。
此次研究結果運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差異比較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 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數據顯示,和危機管理理論實施前相比,實施后護理人員在基礎護理、專科護理、護理記錄及危重患者管理4 個方面評分均明顯增加,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危機管理理論實施前后護理質量各指標評分比較[(),分]

表1 危機管理理論實施前后護理質量各指標評分比較[(),分]
時間 基礎護理 專科護理 護理記錄 危重患者管理實施前(n=25)實施后(n=25)t 值P 值73.50±3.78 97.60±3.20 21.106<0.001 76.03±4.50 97.80±3.50 19.315<0.001 73.63±2.63 96.34±3.63 19.214<0.001 75.15±2.23 95.74±3.23 17.035<0.001
從實施危機管理理論前、后各抽取10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記錄其不良事件的發生,結果顯示,實施危機管理理論后的不良事件發生率4.00%(4/100) 較實施前24.00%(24/100)明顯降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610,P<0.05),見表 2。

表2 危機管理理論實施前后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n(%)]
作為現代科學管理方法之一,危機管理理論是為了盡可能減少危機帶來的各種損失和威脅,在處置各種危機情境時采取的動態調整、規劃決策等行為,不斷推動組織優化[8]。最新數據顯示,危機管理理論在護理實踐中的應用越來越多,而結合醫院現實狀況設置和自身特色相一致的危機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危機事件[9]。呼吸內科老年患者居多,病情較為復雜易變,而其呼吸機等儀器設備型號多,操作管理存在一定差異,加之年輕護理人員多,缺乏臨床經驗,危機事件時有發生,因此要求護理人員必須時刻提高警惕,以高度的責任心盡可能避免危機的發生[10]。該研究顯示,危機理論實施前服務態度、溝通能力、業務水平及工作責任心4個方面評分遠低于危機理論實施后的評分(P<0.05);實施危機管理理論后的不良事件發生率4.00%(4/100)較實施前 24.00%(24/100)明顯降低(P<0.05),這說明實施危機管理理論在臨床具有應用價值。 宋美紅等[11]在其研究中指出,觀察組的護理質量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這和此次報道相一致。 提前匯總整理既往危機事件發生的各種相關因素,預測危機事件可能導致的后果,擬定相應的干預和應對措施,既可以將危機事件發生的苗頭提前扼殺,又可以針對可能產生的后果提前預防,避免危機發生后產生不必要的恐慌及事態進一步惡化。 危機事件發生后,參考提前擬定的制度予以處置,做好善后工作[12]。 事后科室內部回顧分析整個危機事件,歸納總結不足,避免類似事件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次發生[13]。 在呼吸內科護理安全管理中實施危機管理理論,不僅提高了科室的護理質量,而且通過理論和臨床實踐培訓,提高了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變化的敏感度,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防止不良事件的發生。 通過理論和臨床實踐培訓,護理人員的專業理論和臨床實踐操作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有助于增加護理人員工作中的自信心并與患者及家屬形成和諧的護患關系。通過實施危機管理理論,呼吸內科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明顯提高,這利于進一步優化治療、護理和檢查等流程,規避了很多環節風險的發生,而隨著護理人員風險意識的提高,能夠主動發現和匯報工作中的潛在風險,在交班中予以提醒,共同協商管理處置方式,有利于在病房內形成醫護主動參與安全管理的良性風氣。 綜上所述,在呼吸內科護理管理中實施危機管理理論,可以明顯改善呼吸內科護理人員服務質量,預防和減少護患糾紛發生,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