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露分,趙方圓
湖南省腫瘤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頭頸外科,湖南長沙 410000
頭頸外科是疾病種類較多、病因較繁雜的科室,在進行臨床護理工作時,要求護理人員具有較高的理論知識水平和高超的實踐操作技能,且隨著頭頸外科患者逐漸增多,臨床護理工作的壓力逐漸增大。 護理實習生未來多數將從事相關臨床護理工作,臨床實踐是護理實習生成為職業護士前學習、積累實踐經驗的重要途徑,通過臨床實踐護生可學習人際溝通能力、臨床護理能力、應急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等[1]。因此,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帶教護理質量可直接影響護生的臨床實踐質量,須引起各大醫療機構高度重視。 作為臨床帶教中的一種教學方法,自主導向學習法以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基礎,即在帶教老師引導下,強化護生自主學習能力、臨床護理能力等[2]。 目前,國外護理教研已廣泛應用該帶教方法,但在我國僅有少部分護理教研應用了該教學方法,因此其應用價值還須進一步探究。 基于此,該文選取2018 年1月—2019 年6 月于該院頭頸外科實習的50 名護理實習生,探究自主導向學習法教學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頭頸外科實習的50 名護理實習生, 隨機分成參照組和實驗組,各25 名,所有護生均為女性。 實驗組年齡 19~24 歲,平均年齡(20.12±0.62)歲;其中本科19 名,專科 6 名。 參照組年齡 18~24 歲,平均年齡(20.20±0.65)歲;其中本科20 名,專科5 名。 兩組護生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帶教教師為該院頭頸外科具有5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專業護理人員,帶教前均已接受統一培訓,了解教學實習的內容。 此外,實驗組帶教老師均已掌握該研究自主導向學習法具體操作步驟,包括該次實習具體目標,如何引導護生進行自主學習,對護生學習中的問題予以協助及解答,并不斷改進給予護生的指導,對護生的學習予以評價等。 兩組具體教學方法為:①參照組予以傳統教學法:護生入科后,首先分組(2~3 人一組)并安排好帶教老師,帶教老師結合本節課知識點予以教授,學習頭頸外科相關護理知識及操作技能。②實驗組予以自主導向學習法:護生入科后,分組(2~3 人一組)后,先由帶教老師進行科室環境、課程安排、科室制度等了解,并于3 d 內完成頭頸外科相關理論及操作技能基礎學習,掌握相關疾病患者基礎護理流程。 此后,逐漸指導學生學習相關器械使用方法等,并指導患者獨立完成臨床教學所需學習的檢驗方法等,再由護生以上述為基礎,按照該次實習目標制定自己的護理學習方案,可由小組成員及帶教老師協助完成或獨立完成,再由護生自行搜集相關資料及學習方法予以自主學習,帶教老師負責對護理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及問題予以指正,并總結、分析、評價護生學習情況。
比較兩組護生考核成績、自主學習能力和教學滿意度。
考核成績包括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其中理論考核滿分40 分,操作技能考核滿分60 分,總分數100 分,分數越高,考核成績越好。
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經護生自主學習才能測評量表評定,包括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合作能力3 項內容,滿分140 分,分數越高,自主學習能力越好。
教學滿意度采用該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評估,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教學滿意度=(非常滿意人數+滿意人數)/總人數×100.00%。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采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及總考核成績評分均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 1。
表 1 兩組實習護生考核成績對比[(),分]

表 1 兩組實習護生考核成績對比[(),分]
組別 理論知識 操作技能 總成績實驗組(n=25)參照組(n=25)t 值P 值25.88±3.27 20.17±3.42 6.034<0.001 56.23±2.96 50.29±2.49 7.678<0.001 89.11±8.26 73.46±6.87 6.553<0.001
實驗組自主學習能力各項評分和總成績均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實習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對比[(),分]

表2 兩組實習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對比[(),分]
組別 自我管理能力 總成績信息能力 合作能力實驗組(n=25)參照組(n=25)t 值P 值35.29±4.13 30.89±3.62 4.006<0.001 36.99±5.35 30.59±6.67 3.742 0.001 16.67±3.13 11.18±3.45 5.893<0.001 88.95±7.30 72.66±7.28 7.605<0.001
實驗組實習護生教學滿意度96.00%高于參照組64.00%(P<0.05),見表 3。

表3 兩組實習護生教學滿意度對比[n(%)]
臨床護理服務是頭頸外科患者治療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疾病的不同,患者需要護理采取的方式也有所差異,這要求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 護理實習生也是護理服務人員中的一部分,雖然學習過相關護理操作的理論知識,但未經歷過臨床實踐護理工作,在進行護理服務時容易出現紕漏,故在其從事相關護理工作前需要進行護理實習。護理臨床實習是護理專業實習生成為正式職業護士前最后的學習階段。這一階段以培養護生臨床護生實踐能力為主,目的在于護生正式進入護士崗位后能順利開展工作,并獨立解決護理問題[3]。
目前,各大醫療機構在進行護理臨床實習帶教時已不再僅采取傳統教學方法,且效果頗佳[4]。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自主導向學習法已在發達國家得到了廣泛應用,強調學生自我認知及自我意識,更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而為各大院校所廣泛使用[5]。 該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理論知識(25.88±3.27)分、操作技能(56.23±2.96)分及總考核成績(89.11±8.26)分均高于參照組(P<0.05),實驗組自主學習能力中自我管理能力(35.29±4.13)分、信息能力(36.99±5.35)分、合作能力(16.67±3.13)分和總成績(88.95±7.30)分均高于參照組(P<0.05),實驗組實習護生教學滿意度96.00%顯著高于參照組64.00%(P<0.05)。傳統教學法通常是由醫院頭頸外科臨床護理經驗豐富且善于教學的專業護理人員作為帶教老師,每位帶教老師負責一名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醫院要求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案,通過帶教老師的言語敘述,護生學習頭頸外科護理的理論知識要點,通過帶教老師的護理操作示范,了解以后從事護理行業需要進行的工作內容。此教學模式雖有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實踐操作較少,不能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容易在進行臨床護理服務過程中出現失誤,降低患者舒適度,減少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不利于形成醫患良好關系。相比于傳統教學法,自主導向學習法能夠使護生主觀能動性得以有效發揮,提高護生探討課程知識點的興奮性,使護生能夠自行搜集相關學習資料,不斷進行更深入探究,從而提高護生知識認知度及整體教學質量[6]。 此外,自主導向學習法對護生、帶教老師間關系進行了有效細化, 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帶教老師只需引導護生, 并集中處理護生學習時的問題,其余時間均由護生按照自己的學習方案自行完成,期間帶教老師應引導護生圍繞課程知識點進行探討與分析,更利于護生通過個人能力進行學習[7-8]。 同時,自主導向學習更重視學生對于知識點學習的反饋,即需要護生在學習過程中記錄好相關學習問題、疑慮,并予以反思,再由帶教老師負責予以針對性指導,由此進一步強化護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更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9-10]。
綜上所述,頭頸外科護生臨床護理帶教中實施自主導向學習法教學可有效提高護生學習成績、自主學習能力和教學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