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開展以來,貴州省越來越多的鄉村在產業發展上選擇了花椒。調查發現貴州省多數地區適宜花椒種植,且有種植、食用花椒的習慣,大力發展經濟價值高的花椒產業,既有利于加強水土保持、改善生態環境,又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產業興旺。
“全產業鏈”的概念由中糧集團提出,是一種由原料生產、加工到最終消費品的產業組織形式。從全產業鏈內部各組織要素的組織程度來看,“全產業鏈”可分為“緊密型全產業鏈”和“松散型全產業鏈”。“緊密型全產業鏈”以中糧集團為代表,在整個產業鏈中,由單個大型企業進行主導,其他企業通過參股等資本形式參與進來,從而有利于迅速形成規模經濟。由于此模式要求主導企業具有雄厚的資本實力和市場開拓能力,此模式在國內比較出名的僅中糧集團一家。“松散型全產業鏈”由多家企業進行主導,或者多家企業圍繞某一產業形成戰略聯盟,構建成多贏合作,互利共贏的多企業形式的“松散型全產業鏈”。此模式在國內外較為普遍。貴州花椒全產業鏈的形成是多家企業主導的結果,屬于“松散型全產業鏈”模式。花椒全產業鏈的核心產業鏈分為上游的育苗與種植,中游的加工,下游的品牌與營銷。
貴州省是花椒重要產區之一,種植歷史悠久,其中貞豐縣享有“中國花椒之鄉”的美譽。在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十二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中,花椒被列入中藥材產業中。近年來,經過不斷探索和努力,花椒在德江、貞豐等縣已形成規模化發展。此外,新浦新區、務川、正安、道真、關嶺、思南、威寧、沿河等區縣也有較大的種植規模。省科技廳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貴州省花椒種植面積為39.6萬畝,年產花椒2.4萬噸,年產值5.28億元。
散戶模式。該模式為農戶以家庭為單位獨立對花椒種植銷售等進行經營管理,規模較小。樹苗一般來源于當地退耕還林項目,種植過程中有鄉鎮技術人員進行指導。花椒成熟后主要銷售到周邊鄉鎮集市。由于沒有與合作社及龍頭企業進行合作,收益方式上沒有利益聯結,此模式不能形成規模效應。從抗風險能力來看,無論是自然風險還是市場風險,此模式抗風險能力最弱。
“合作社+農戶”模式。遵義市新浦新區新舟鎮綠塘村采取“合作社+農戶”模式,現已發展花椒基地1000畝。新舟鎮有種植花椒的歷史,十年前曾是花椒種植示范基地,但由于花椒品種選擇、土地流轉等原因,前些年發展態勢并不好。2018年以來,合作社采取“農戶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以資金入股”的形式,前3年農戶以每畝400元的價格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3年以后農戶以土地入股,每年獲取利潤的50%作為分紅。綠塘村沒有龍頭企業引領和帶動,但合作社在帶動農戶務工上有貢獻。新舟鎮綠塘村九葉青花椒基地負責人張總介紹,花椒采摘期間基地每天的用工量在150人左右。
“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旗上村在2018年引進龍頭企業貴州裕豐登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因地制宜發展花椒產業,現已取得初步成效。龍頭企業帶動花椒產業發展有兩大作用。一是帶動了產業發展。龍頭企業花椒種植成功,直接帶動了周邊4000余畝土地發展花椒產業,形成了產業規模。二是增加了農民收入。把小農生產引入大市場,讓農民特別是貧困戶在產業發展中享受更多收益。收益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土地流轉收益,土地流轉收入每畝500至800元。另一方面是務工收入,每天70元務工收入,務工季節每月收入為2000余元。該模式通過建立貧困戶與村社一體合作社以及企業的利益聯結機制,把農戶、村集體、企業聯成利益共同體,形成了“一業多贏”的局面。
貴州省92.5%的面積為丘陵和山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說法,山多水少田少決定了貴州必須發展農業特色產業。貴州發展花椒產業的特色主要體現在既能保持水土,破解石漠化難題,又能增加群眾收入,助力脫貧攻堅。發展花椒產業是“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理念的具體體現。
貴州有悠久的花椒食用和栽培習慣。在歷年來政府造林工程項目中,花椒是廣受群眾歡迎的樹種。在政府引導、企業主導下,群眾種植花椒的積極性不斷提高,貴州省花椒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貞豐縣持續發展花椒產業,花椒種植加工企業由2005年的頂罈椒業發展到現在的頂罈椒業、天牧農業、裕豐登農業三家龍頭企業。其中裕豐登農業2018年流轉土地3000畝發展花椒,2019年7月花椒喜獲豐收,直接帶動了周邊4000余畝土地發展花椒產業,形成了產業規模。再比如遵義新浦新區的新舟鎮、德江縣的穩坪鎮、桶井鄉等在當地政府引導后,成立了專業合作社,群眾積極參與,新舟鎮發展花椒8000余畝,穩坪鎮2.5萬畝,桶井鄉1.6萬畝。
重慶江津是著名的“中國花椒之鄉”,種植規模達到52萬畝,是中國最大的青花椒基地。我們在江津調研時發現當地經紀人對貴州花椒評價很高,對貴州花椒有極大的收購意愿,認為貴州花椒品質好,農藥、重金屬污染少,同時精油含量高,愿意出更高的收購價格。資料顯示貴州省花江峽谷兩岸生產的頂壇花椒精油含量達到12.6%,含油量位居青花椒系列之首。品質優勢使得貴州花椒銷售價格遠高于周邊省份,質優價好的花椒助力了脫貧攻堅。
對照“八要素”要求,花椒產業還存在一些問題,與重慶江津、陜西韓城及四川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四川省政府辦公廳2018年5月出臺《關于推進花椒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2018〕34號,提出打造“花椒產業第一省”計劃,規劃到2022年,花椒種植面積穩定在600萬畝。政策從基地、加工、資金、品牌、市場等方面提出了扶持對策。而貴州省花椒產業位列十二個農業產業中的中藥材產業中,沒有單列,也未單獨出臺扶持花椒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全省花椒產業發展享受的政策支持大部分來源于退耕還林政策,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規定種苗費每畝補助400元,現金補助每畝1200元。相對周邊省份而言,我省仍需要制定相關激勵政策。
農業產業周期性長,需要資金量大。調研走訪到的龍頭企業、合作社,談到最多的還是資金問題。他們主要是自籌資金加上貸款,在產業發展初期因租地、人工等費用大,對資金需求量大。而銀行貸款大多是短貸長用,貸款周期一般是一年左右,導致合作社、椒農壓力很大。同時大多數合作社或龍頭企業都沒有產業基金的注入。如德江縣金秋花椒種植專業合作社用來發展花椒產業的200萬元資金是其法人代表在廣東做生意期間的收入。
貴州省花椒龍頭企業少,深加工企業少,產品生產規模小,競爭力較弱。在龍頭企業方面,德江沒有1家花椒龍頭企業,貞豐僅有3家。在深加工方面,德江縣現有花椒冷庫4家,先進烘烤企業5家,全縣沒有花椒精油加工企業。貞豐縣僅有精油加工企業1家。從全省來看,組織方式上缺乏龍頭企業帶動,貴州省從事花椒精油萃取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僅貴州玄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家,雖然年產值達到2000萬元,但與國內領先企業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亟待進行產能擴容和技術升級。如果有更多的龍頭企業帶動,將會更大程度上提高農戶的組織化程度,降低市場風險。同時,農戶也能夠分享到因產業鏈延長而帶來的利益。
貴州省具有專業的花椒研發平臺和專業人才,如貴州省林業科學院擁有一批花椒專業研究人員,是“花椒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理事單位。貴州玄德生物科技公司也建有花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但農民合作社花椒專業技術人員缺乏,花椒管護水平還較低下,花椒種植中農藥肥料使用、修枝整形等管理技術還不夠規范。
市場的建立能夠聚集產業經紀人,帶動產業的持續發展。重慶江津的花椒綜合交易市場帶動了江津花椒產業的發展,遵義蝦子的中國辣椒城帶動了辣椒產業發展,提升了貴州的知名度。周邊省份的花椒交易市場有云南昭通花椒交易市場,重慶江津花椒綜合交易市場。然而,貴州省僅有一些微型交易市場,如貞豐縣城的菜市場,新浦新區新舟鎮的馬路交易市場。
為深入貫徹省委關于推進深刻的農村產業革命的重要部署,發展好花椒產業,我們建議:
建議出臺支持全省花椒產業發展相關政策,制定科學發展花椒產業的規劃。在政策、項目、資金、人才培養、市場建設、品牌打造等方面給予傾斜和支持,對花椒新品種培養、新產品研發、“三品一標”創建等給予獎勵,促進花椒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做好產業規劃的基礎上,久久為功,科學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等文件都指出要鼓勵工商資本到農村投資適合產業化、規模化經營的農業項目,與當地農戶形成互惠共贏的產業共同體。在花椒產業發展上,要引導工商業資本下鄉,投資到花椒精深加工業、物流業等產業上。在資金籌措上由單一的政府資金轉變為政府資金與社會資金的共同注入。通過多形式多渠道解決合作社、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促進花椒產業的健康發展。
一是要引入和培育龍頭企業,開展花椒精深加工。要堅持把培養壯大龍頭企業作為實施全產業推進和全要素提升的關鍵,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大機遇,積極引進一批優強龍頭企業,培育一批本土龍頭企業,做好花椒產業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開拓能力。二是要加大深加工企業支持力度,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扶持龍頭加工企業擴大產能、技術改造,全面參與花椒全產業鏈的打造,有效發揮市場的調節能力,從而達到引導花椒產業的種植、初加工、流通、儲藏、深加工全產業鏈有序發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能力。三是要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徹底解決由于利益分配不均造成的農戶收益少,積極性下降的局面。
一是加強與省外專業機構的交流合作,聯合對花椒產業新技術、新工藝進行研發,培養高級專業技術人才。二是組建貴州省花椒產業聯盟,推動全省花椒產業提檔升級。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加大基層科技人員培訓,保障人才供給。三是依托市州職業技術學院師資力量,利用寒暑假開辦花椒項目班,采取訂單制為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培養造就一批扎根農村的土專家、田秀才、農業職業經理人、職業椒農和鄉土專家,持續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重慶江津的實踐證明,建立花椒綜合市場是解決花椒銷路、擴大種植規模的有效途徑。農業產業發展要遵循市場規律,依托市場搞好產銷對接。因此,縣級政府要幫助建立市場。一是要以縣為單位,在發展規模大,交通方便的縣建立好花椒市場。二是遵義市可依托中國辣椒城的閑置門面進行花椒交易,形成“椒椒融合發展”的格局。建立好花椒市場,完善產銷對接,依靠貴州好的花椒品質吸引全國經銷商、經紀人前來采購,從而打造貴州花椒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