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縣全面推行“河長令+”工作機制,探索河(湖)長制工作的新載體新方法,督促河(湖)長履職盡責,推動河湖面貌根本好轉,建設人民滿意的幸福河流。
一是“河長令+制度建設”。黔西縣建立縣級河(湖)長令和河(湖)長工作提示制度、工作督辦制度、聯席會議制度、工作反饋制度、工作通報制度、考核獎懲制度等“一令六制度”工作機制,細化實化河(湖)長工作職責,制訂完善履職盡責規范,以制度建設進一步明確縣、鄉、村三級河(湖)長履職內容、履職標準、履職方式等,把河(湖)長各項職責落到實處。二是“河長令+平臺調度”。黔西縣充分運用大數據手段,加強河湖管理信息化建設,建立一張全縣水系圖+無人機日常巡查+問題整改督辦等為手段的河湖督查調度體系。組織對全縣水系進行再次摸底調查,水系圖上標注河流長度、湖泊位置,流經鄉鎮、覆蓋區域等情況。標注水功能區、排污口設置情況等管理要素。標注河湖確權劃界基本情況。標注“一河(湖)一檔”基礎信息和動態信息,標注“一河(湖)一策”方案編制基本情況。加強對全縣范圍內的河流、湖泊、山塘、水庫等巡查,重點整治非法建設、非法圍河圍湖、非法采砂以及農村河湖臟亂差、岸邊非法種植養殖等問題,深入推進“清四亂”常態化,實現“四亂”問題早發現、早識別、早整改。三是“河長令+聯動執法”。黔西縣將水務綜合行政執法大隊作為全縣12支綜合行政執法隊伍進行保留和優化,并升格為全額撥款副科級事業機構。在基層掛牌成立執法中隊2個,負責轄區內水事案件辦理、水事糾紛調解、水行政檢查、行政強制、行政處罰等工作,縮小執法半徑,將工作延伸到基層一線,打通執法工作的“最后一公里”。發揮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資源優勢,嚴格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和活動審批、監管,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不符合岸線管控要求的堅決不予許可,嚴防新出現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問題,變過去水務部門“單打獨斗”為“聯動執法”。四是“河長令+主題黨日”。黔西縣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將河(湖)長制工作納入各級黨組織主題黨日進行安排部署,在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中開展“守護綠水青山·建設幸福河流”主題黨日活動,推動形成“組織引領、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強大合力。黨員巡河圍繞“七看八嚴禁”要求進行。通過組織廣大黨員采取集中巡河、個人監督相結合的方式,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用實際行動來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推動在治山、治林、治田、治草過程中落實治水要求,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美麗河湖、健康河湖,讓每條河流都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