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自治縣大力實施“名城聚才”工程。目前,已初步形成人才智力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嶄新格局。
黨管人才定格局。該縣專門成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道真自治縣黨委聯系人才工作制度》《中共道真自治縣委 道真自治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加快科技創新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人才發展文件和辦法。堅持人才投入優先保障,劃撥300 萬元作為人才發展專項基金,用于人才集聚、平臺搭建、常態培養、成果獎勵和服務保障。34 名縣領導一對一聯系服務專家團隊,21 名科技特派員定向服務企業創新活動,對人才項目落地實行“一站式服務”。引導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建立人才獎勵機制、建設公租房、廉租房、職工公寓,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人才投入體系,積極為人才創新創業鼓足后勁。
摸清底數匯才智。該縣建立高層次人才信息庫、人才需求庫、項目技術需求庫、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庫、農村實用人才庫和重點院校道真籍畢業(在校)生信息庫、黔歸人才信息庫等七大人才信息庫,依托信息,深入開展“鳳還巢”,精準開展招才引智活動。積極參加“人才博覽會”“高校引才招聘會”系列專場招聘活動,形成以“人才回鄉、人才引來”為主體的多元化引才機制,吸引大批優秀人才集聚道真,創新創業。組織縣內單位企業與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以及貴州醫科大學、遵義醫科大學等多家優質高校院所開展常態化對接,為縣內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提供強大智力支撐。
加強交流百花綻。該縣依托縣中職校、農廣校辦學優勢,建立道真縣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打造訂單培養、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每年定向培養各類成熟高技能人才1000 余人,完成企業技能人才短期“回爐式”培訓2000 人次。依托東西部協作,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吸引上海各類人才到我縣調研對接127 人次。先后與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建立人才交流合作平臺,選派5 名醫技專家開展長期駐院幫扶指導。選派鄉(鎮)衛生院14 人前往上海楊浦區殷行社區醫院進行業務學習。
彰顯文化顯特色。該縣充分挖掘雕刻、刺繡、剪紙、泥塑等民間工藝人才,分類組建信息庫。先后打造“黔北工匠”實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縣中職校、特殊教育學校、老年大學等單位,聘請黃賢梅、馮小川等仡佬文化傳承人為特聘“教師”,集中傳授剪紙、泥塑、雕刻等仡佬文化技藝,培養一批老中青三代仡佬文化傳承人才。分別在鄉(鎮)組建了“傳習所”18間,專門培育民間仡佬文化人才。依托“仡佬族儺戲”和“道真三幺臺”,選拔一批大學生村官從事農村文化組織管理工作,拓寬農村文化陣地,創新農村文化產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