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龍里縣以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為契機,把鄉鎮環境整治工作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有機結合,采取“三著力”工作方法,確保鄉鎮環境整治常態長效。2019年以來,龍里縣鄉鎮環境整治工作連續5個季度位列黔南州第一位。
一是著力機制建設,壓實環境整治責任。將鄉鎮環境整治工作納入縣委經濟社會發展“三個一”調度會重要內容,確保工作常抓常推不斷檔。制定《龍里縣鄉鎮環境整治督查工作方案》,組建專門督查隊伍,常態化開展鄉鎮環境整治暗訪督查。制定《龍里縣鄉鎮環境整治考核辦法》,每季度組建交叉考評組,對全縣鄉鎮環境整治進行現場考核排名,季度排名成績納入縣委、縣政府目標管理考核,記入縣委督查督辦負面清單。并將鄉鎮環境整治作為每季度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現場觀摩推進會重要內容,由縣委書記和縣長分組帶隊進行觀摩,現場對觀摩點進行點評,對工作成效好的鎮(街道)和部門進行表彰獎勵,對工作推進滯后的進行全縣通報。
二是著力基礎投入,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先后投入1億多元,開展縣城區貫城河、三元河、朵花河等河道治理及接污管網工程。投入6700萬元,新增城鎮道路10.74公里,城鎮健康綠道13.21公里。擬投入5000萬元,啟動龍里縣新汽車站、北站廣場整體形象提升等工程,確保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順利推進。先后完成縣城農貿市場和2個鄉鎮農貿市場的改造。在縣城區主次街道可停車區域規劃停車標識線,新增固定停車位1023個、臨時停車位1782個,新建和改造公廁5座。在6個鎮(街道)建成鎮級生活垃圾轉運站8個,確保全縣生活垃圾轉運工作常態化、規范化。今年1月啟動縣域城鄉環境衛生一體化建設,將城區和政府所在地環衛保潔、全縣垃圾清運進行外包,城鄉統一運營,統一管理和調度,垃圾處置模式由“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轉變為“村收集、縣轉運、縣處理”,實現縣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置,全縣生活垃圾清運覆蓋率100%。
三是著力常態長效,提升環境治理效能。采取縣四家班子領導牽頭抓總督促指導,1名縣委常委領導+1名街道科級干部聯系社區,1名其他縣處級領導+1名常務干部包保大網格,1家部門+1名網格長包保小網格,全縣共劃分為56大網格,172個小網格,開展基層治理評比考核,社區包保牽頭單位。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以“開好三個會,組好一個隊,做好一個志愿服務項目”為主抓手,廣泛開展建設家鄉、美化家鄉的“家鄉美”志愿服務項目,引導群眾“自商、自籌、自建、自管”,推動形成“群眾商議新方式、資金來源新渠道、村寨發展新動力、管理服務新機制”的“四自四新”農村自治模式。建立村寨精細化管理機制,實行劃區域、劃路段衛生包保制度,修訂完善寨規民約500余個,村規民約79個,實現群眾自管自治,全民參與,確保環境整治常態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