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 諾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充分反映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偉大實踐的最新教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著眼點,是貫穿于全部19個專題的紅線。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領導、制度建設、防范風險等戰略全局中最基本、最緊要的問題,我們尤其要認真學習和深刻把握。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沒有正確的道路,再偉大的夢想都不能實現。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新時代要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堅持黨的領導,首先是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這是黨的領導的最高原則,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堅持黨的領導,必須不斷改善黨的領導,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持之以恒推進制度建設。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歷史經驗表明,經過長期劇烈的社會變革之后,一個政權要穩定下來,一個社會要穩定下來,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任務。
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制度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社會主義實踐前半程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革,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我國社會主義實踐后半程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時刻警惕防范風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從來就不是輕輕松松的。越是接近民族復興,越充滿風險挑戰。實現偉大夢想必須要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更加自覺地防范各種風險,堅決戰勝一切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挑戰。
“領導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痹诖笞兙种兄\劃民族復興,更要增強憂患意識,以底線思維防范風險挑戰。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各種風險我們都要防控,但重點要防控那些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這是堅持底線思維的根本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