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珍,劉林利
(信陽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河南信陽,464000)
幼兒的生長發育離不開各種營養元素,根據營養元素在身體內的含量可將這些元素劃分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宏量元素指含量占人體體重的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鈣、鉀、磷、硫、鎂、鈉等,它們多以礦物鹽的形式存在于人體內。宏量元素在機體中的主要生理作用是維持細胞內、外液滲透壓的平衡,形成骨骼支撐組織等。微量元素雖然在人體內的含量不多,但對人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身體中微量元素攝入過多或不足都會引起人體機能的異常或疾病。《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幼兒中營養失衡、營養不良、微量營養素缺乏狀況相當普遍,尤其是農村地區。幼兒期營養不良不僅會導致幼兒體格發育遲緩,還將影響幼兒的智能、心理的正常發育,同時,也會增加幼兒成年后患肥胖、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概率。[1]
生活條件的改善使家長們開始由讓幼兒吃得飽邁進吃得好行列,人們在飲食行業的消費逐年增加,越來越重視能量供給、營養攝入等,雞、鴨、魚等肉類的增多使幼兒的營養跟上來了,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新陳代謝旺盛,所需的各種營養和能量相對比成人要多,但一些家長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走訪過程中還發現,多數幼兒的家長即使都在家,或有其中一人在家照看幼兒,掌管幼兒膳食的也都是家中的老人,而一些老一輩的人缺乏均衡飲食的概念。研究顯示,多數人買菜或去飯店就餐時只是根據個人口味購買,挑選比較隨意,絲毫不注重宏量元素與微量元素的營養含量。調查顯示,一些農村幼兒普遍營養不均衡,而幼兒早期營養狀況與其以后的成長發育、學習、認知能力,甚至成年后的勞動生產力都有直接的關系。[2]
調查發現,大多數家長早上起得晚,來不及做飯,為了讓幼兒不餓著肚子上學,街邊販賣的煎包、油條、肉合等就成了幼兒的早餐。鎮上小學校門口都有快餐店,賣漢堡、奶茶、薯條、薯片、米線、麻辣燙等,充分迎合了幼兒和家長求快、求好吃的心理。采訪中,家長對此報以苦笑,回答最多的是:“雖然知道吃多了不好,但孩子喜歡吃。”由此產生了這樣一種現象,家長費盡心思讓幼兒多吃飯、吃好飯,結果反而導致幼兒肥胖、超重,或偏食、挑食、瘦小,最終沒有達到讓幼兒健康成長的目的。
家庭收入的提高使得人們在衣食住行上的投入比之前增加了很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上漲2.9%,其中,食品價格上漲得高一些,為9.2%。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健康飲食的重要性,意識到良好的飲食有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幼兒的健康飲食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影響幼兒健康飲食的因素。
家長對幼兒的營養攝入量關注較多,卻忽視了營養的全面性,全面的營養才是促進幼兒發展的關鍵。在幼兒吃飯方面,家長更多關注幼兒吃得飽不飽,對幼兒挑食、偏食現象不夠重視。幼兒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需要很多營養來支持各個器官系統的發育,非常容易出現營養攝入不足的狀況。如缺乏在長高過程中需要的各種元素,幼兒的身高就會低于平均身高,幼兒就會錯失成長發育關鍵期,導致后期補充再多營養也彌補不了之前的缺失。膳食對健康的影響是長期的,因此,在幼兒時期就要有意識地給幼兒補充各種營養。
1.家長飲食教育的思想過于落后
(1)在幼兒飲食習慣上的表現
近年來,農村經濟的發展也使得家長越來越有能力滿足幼兒的需求,幼兒有要求,家長大多會滿足。于是,各種小零食、飲料逐漸成為幼兒的飯后甜點。農村留守兒童較多,而看護人多認為幼兒吃飽就能健健康康地成長。爺爺奶奶等老一輩人的思想也在無形中改變著幼兒的飲食習慣,餐桌上雞、鴨、魚等肉類成為家長的首選,吃什么也沒有吃肉好的思想使得幼兒的營養來源單一。筆者在走訪中發現,留守兒童的看護人在注重膳食豐富時,更傾向于給幼兒吃肉食,而非留守兒童的家長會主動讓幼兒吃時令蔬菜,但存在很大的隨意性。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需的有機物質,缺少維生素可能會引發多種疾病,如鋅的缺乏會導致幼兒生長發育遲緩、食欲減退和貧血等,但日常飲食中鋅的吸收率并不高。在我國農村,一個主要的營養類疾病就是缺鐵性貧血。[3]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但幼兒在飲食中挑食、偏食現象嚴重,部分幼兒因蔬菜味道一般,并不愿意主動吃蔬菜。
(2)對幼兒飲食教育的表現
在幼兒的飲食營養教育方面,家庭成員的飲食教育觀念起著決定性作用。但由于農村生活條件有限,以及老一輩人的思想觀念較陳舊,大多數人對此關注度不高,很少有人能有意識地給幼兒安排合理的膳食。[3]表面上是營養跟上了,卻缺少鋅、鐵、鈣等微量元素,幼兒健康的目標還是未達到。有調查顯示,農村地區的居民食用谷類、純熱量食物、含脂肪量較多的動物性食物均高于城市,而食用堅果、乳類等食品則明顯低于城市。
2.家長在幼兒飲食中的指導方式不當
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幼兒就讀的幼兒園均在家附近,家長掌管幼兒全部的飲食營養搭配。家庭逐漸以幼兒為中心,家長喂飯現象嚴重,餐桌上的飯菜種類變多,而幼兒挑食偏食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大多數家長對幼兒飲食營養攝入量的意識欠缺,導致家長在幼兒飲食中出現指導方式不當的現象,家長為了讓幼兒多吃一口飯,甚至不惜以買玩具或者買不健康的食物為交換。在飲食中,家長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吃飯菜,對幼兒不喜歡吃但對健康成長非常有益的食物,家長也任由幼兒選擇。所導致的結果是,家長雖然達到了讓幼兒吃飽的目的,但卻無意間養成了幼兒吃不健康食物或者挑食偏食的習慣,幼兒慢慢增加了對不健康食物的喜好,對餐桌上的飯菜挑來揀去。
學校在幼兒健康飲食的方面影響主要表現為,對幼兒的健康飲食關注較少。教師只負責幼兒的在校學習,對幼兒生活上的關注較少,也缺乏對幼兒吃健康食品的教育引導。同齡幼兒的模仿能力很強,有一個幼兒買了所謂的“美食”,其余幼兒便也會拿自己的零花錢去買。筆者在走訪調查了兩所幼兒園和三所小學發現,只有一個村里的小學中午會讓幼兒回家吃飯,其余三所學校的幼兒均在校吃飯,幼兒中午以饅頭和蔬菜為主,學校里的饅頭是精面制作。調查中也發現,市場上基本買不到加工精度較低的大米、白面。主食中雜糧所占的比重太少,不利于主食均衡攝取營養素。[2]
對幼兒的關注也不僅僅局限在家庭中,幼兒地位的提升,使得社會上逐漸出現了一些迎合幼兒的商業鏈。比如,餐館中為幼兒專門設定了幼兒套餐,超市里也專門擺設了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食品等,只是為了迎合幼兒的好奇心。在幼兒聚集的地方或者學校門口,各種路邊攤中都擺滿了花花綠綠的零食和玩具,也有推著小車賣香腸、酸奶的商販,這個現象在小學校門口尤為嚴重。香腸的質量不能保證,酸奶更是違規加熱,然而食物的質量合不合格,添加劑超不超標,有沒有產品安全檢測標志卻很少有家長質疑。食品監管力度不夠,使得“315”晚會中報道的類似售賣“蝦扯蛋”辣條的現象依舊存在,這類食品在幼兒之間還很暢銷。
近年來,居民飲食消費水平的提高,使更多商家加大了對食品產業的投資,食品產業中五花八門的廣告對家長有很大的迷惑作用。家庭中幼兒地位的提升,使得更多商家瞄準幼兒,以幼兒為消費對象,充分迎合幼兒的心理,制造出來的食品對幼兒有足夠的吸引力。但一些家長自身對健康飲食的知識和對健康食物辨別的能力比較缺乏,而且部分家長溺愛幼兒,只要幼兒有所求,家長都會滿足,這就導致了家長對這類食品沒有足夠的判斷力,任由幼兒自行選擇。
幼兒發展的各個階段均需要均衡的飲食,健康飲食在幼兒的成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早期營養不良不僅會阻礙幼兒大腦發育,還對身高產生影響。中國臨床營養協會專家倡導,營養是疾病預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膳食不在豐富,貴在營養均衡。《中國食品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指出,我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知識缺乏,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農村幼兒嚴重缺乏微量元素,但微量元素在幼兒的成長發育中又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研究表明,關注重要他人的飲食營養教育往往比直接針對幼兒飲食營養教育效果更好。[4]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價值觀、飲食習慣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的飲食觀念應從根本上改變,徹底改變吃家常便飯就能補充幼兒成長所需的全部元素的觀念,家長應重視蔬菜、雜糧、奶類、蛋類的均衡搭配。家長應了解哪些元素對幼兒的生長發育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主動學習關于常見的微量元素及其重要性的知識,一旦人體缺少微量元素,將會導致很多疾病。如缺鐵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嚴重缺鐵還會出現異食癖的現象。而在平時的飲食中讓幼兒有意識地吃木耳、大棗、香菇、黑豆和動物肝臟等就能攝入生長所需的鐵含量。[5]家長要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在幼兒還不能正確辨認健康食物、自制力不強時,家長要有明智的教育方法和堅決的態度。
學校不僅是幼兒受教育的場所,也是幼兒的第二個家。幼兒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因此,教師不但要盡到“教”的責任,還要完成“育”的義務。教師既要負責幼兒的學習,盡心盡力把幼兒教好,還要對影響幼兒健康成長的各方面因素給予及時關注、及時干預。筆者在走訪中發現,年齡越小的幼兒對老師的話越重視,因此,教師要珍惜自己手中的“權力”,經常對幼兒進行飲食上的正確引導,并且就幼兒的健康飲食及時與家長溝通。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給家長推送適宜季節的蔬菜瓜果圖片,并附帶上這些蔬菜瓜果所富含的營養元素,也可以推薦富含營養元素的其他食物等,讓家長提高對健康食物的認識,為幼兒制作合理的膳食。教師也要培養幼兒辨別不健康食物的能力,逐漸讓幼兒改變吃不健康零食、偏食、挑食的壞習慣。
2015年4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自實施以來,我國食品安全整體水平穩步提升,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如食品儲存、運輸環節不夠規范,食品虛假宣傳時有發生,這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解決。對此,有關部門應加強飲食行業的監管力度,對沒有經營許可證的店鋪和售賣不達標食品的人員給予相應的懲罰,加大查處力度,并且提高經營商的食品安全知識,從根源上解決影響幼兒健康飲食的問題。政府應當定期讓鄉鎮的醫生開展活動,活動的主題主要是針對農村幼兒因缺乏宏量或者微量元素所引起的健康問題,以此增加人們對飲食的重視程度,并最終達到讓幼兒均衡飲食的目的,從而創造一個全民健康飲食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