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永留
(揚州市維揚實驗小學,江蘇揚州,225002)
課堂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場域,也是學生與教師共同成長、共同創造的空間。課堂教學改革指的是在一定課堂、教學、學習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和學生對舊的課堂教學理念、課堂教學行為與課堂學習方式進行更新的過程。為了達到提升學生學科素養的目標,教師在小學各階段的學科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情境創設、任務驅動等方式,經由觀察、實驗、操作、體驗、探究、表現、模擬、辯論等活動環節,促進學生對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建構知識網絡。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主要回答了“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其中的六大素養樹立了學生成長標桿。該研究成果把中國學生發展核心分成了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科、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還可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各素養之間是互相聯系、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在不同情境中都能發揮整體作用。
學科核心素養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創新點與突破點。其創新之處在于,以學科核心素養為主體,能更加凸顯教育立德樹人的育人價值。其突破之處在于,它是課程教學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新課改以來,課程的三維目標為大眾所熟知,但人們往往只從學科教學的文本知識中尋找它,將其機械地割裂開來,還存在給其貼標簽的現象。實際上,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課堂教學改革不單單是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與變革,還要對教學模式、學習方式進行創新。[1]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當下的教學中,學科教學仍舊要面對許多問題。其一,課堂教學體系尚不完善。學校在構建學科基礎課堂教學體系的時候,通常需要結合本校的特色與要求,安排自己的課堂教學體系和內容,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容易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的課程建設問題,并且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方面存在不足,直接影響學科教學效果。其二,在實踐課堂活動中,教師過于重視實踐活動的演示性與驗證性,并未確實依照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學生設計兼具綜合性和系統性的實踐課堂教學活動,這會影響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因此,本文主要立足問題,從活動學習入手,大力推進教學模式、學習方式的改革。
一是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發展。學科素養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需要以活動學習為主,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性改變,逐步培養學生的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活動學習能夠突破千篇一律的課堂講授模式,從原本的關注教師的“教”轉為更多關注學生的“學”,以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參與實踐活動的能力。依托活動學習提升學科素養,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價值在于,這一模式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尤為看重,且強調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投入活動中,通過主動學習發展學科素養,把學科知識內容沉淀為知識素養,實現學科知識形式向學科能力素養轉變,學科知識志趣向學科情感素養升華。
二是實現學科課堂形態變革。學科素養是學生學習一門課程應當具備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教師要以課程標準為基準開展教學,明確核心素養、學科素養兩者之間的關系。教師通過學習活動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發展,能夠實現學科課堂形態的變革,讓課堂從單方面的教師灌輸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學會學習是關鍵,能夠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批判質疑、勇于研究等能力都會得到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精神也會不斷提升。學科素養提升可以促進學科課堂形態轉變,教師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則成為學習主體,能夠積極思考、自主交流和展示。
三是推動教師教學方式轉變。教師為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所采用的活動學習方式是一種創新教學方式。活動學習更加注重學生的立場、體驗和成長,著力解放學生的時間、空間和身心。課堂教學變革也需要教師轉變自身的角色和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改變課堂樣態,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不同于理論傳授的自主、開放、探究的活動中學習、進步、成長。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需要不斷探索,接受挑戰,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
在過去的學科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將自己視為課堂的中心,沒有把學生的個人意愿考慮到教學規范范圍內,只從學生學習成績出發給學生灌輸教學知識。長此以往,不僅課堂會變成“一言堂”,學生也會對學科學習產生抗拒心理,這會對學生的學科素養發展造成很大的阻礙。而在學科教學中,學科素養的提升離不開實踐環節,教師應當重視活動學習,積極創設活動情境,給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活動學習環境。如此,學生的課堂學習壓力會緩解,對課堂的直觀感受也會發生一定的改變。[2]
例如,對于語文學科,教師可調整小學階段學生學習漢字的方式,著重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學生對漢字音、形、義的感知力,對漢字文化內涵的感悟力,對漢字運用的綜合實踐能力。可以采取創設活動情境的方式,如教師在教學生學習了“海、河、江、溪”這些字之后,可以組織一次漢字游戲活動。教師先讓學生觀察這些漢字的共同點,學生會發現這些字都有“三點水”,且意思都和水相關。然后,教師再將每個字旁邊的“三點水”擦去,這些字又成了新的漢字,就是“每、可、工、奚”。活動就是讓學生分小組對這些字重新組合,“江”的偏旁去掉變成了“工”,學生又可以讓“工”和其他偏旁組合形成新的字,如“杠”“扛”等,重新組合出新字最多的小組獲勝。這樣,學習環境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學生能在實踐中領會和掌握漢字的構造,培養語言建構與運用的學科素養。
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組織多元的學習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實現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學習活動之所以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方面是因為活動本身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個性、能力能得到鍛煉,且相互之間的交流能得到促進,團隊合作凝聚力不斷加強。因此,教師有必要以育人為目標,以學習活動為載體,在課堂上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3]
例如,在開展音樂學科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從揚州這一歷史文化名城入手,給學生介紹揚州的傳統文化,通過文化和音樂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文化和音樂的魅力。接著,教師引入古詩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上臺進行詩朗誦和情境表演,調動氣氛。進而轉入線上教學。教師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央視節目《經典永流傳》的歌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學生陶醉其中后,由古推今聯想到另一首歌曲《煙花三月》,教師帶學生對歌詞內容進行賞析,深入體會“折柳”這一詞的內涵。最后,教師以誘導式提問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回憶曾經學習過的歌曲《送別》,班級進行合唱表演。可以看出,在音樂學科教學中,教師組織了各種活動,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強化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以及理解音樂文化的學科素養。
通過活動學習來實現課堂教學改革,以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需要教師在各學科教學中通過情境創設和任務驅動來開展教學。由此可見,任務驅動也是重要的一環。教師在設計任務的時候,可以設置有趣、新穎、有吸引力的任務,通過不同的任務來一步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使學生主動配合教師完成任務,在實踐中將復雜的知識變得具體直觀。當然,教師在任務驅動的過程中,要關注三個維度——學科邏輯、學生思維邏輯、教師視角,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積極參與,感悟內化,全面提升學科素養。[4]
例如,數學教師在教“面積與面積單位”這一課的時候,可以通過任務驅動來完成教學。在新課導入時,教師先從教室地面面積的大小、桌面的面積大小入手,讓學生摸一摸,具體感知什么是面積,由此引出“面積單位”這一新概念。接著,教師根據學生以往的知識和經驗,給學生布置猜一猜的任務,讓學生猜猜本節課會有哪些面積單位,并給這些單位進行排序。學生積極舉手回答,有的只說出了一個,有的則直接猜出了三個。排序后,面積單位分別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由此,學生便認識了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然后,教師拿出一個大大的信封袋,明確里面裝著兩個不同面積的硬紙片,讓學生思考怎樣快速找出1平方厘米的紙片或1平方分米的紙片,怎樣找,能不能找出1平方米的。教師通過制造認知沖突,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強化學生對面積單位的理解。最后,教師將三個面積單位放在一起比較,給學生布置任務:“估一估需要多少個1平方厘米才能填滿1平方分米、1平方米?”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整體感知三個面積單位的差別。可以說,通過任務驅動學生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完整而嚴密的邏輯思維,避免一問一答的枯燥教學,更好地提升學生邏輯推理、直觀想象的學科素養。[5]
在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除教學外,教師還須注重對教學的評價,要從過去的單一評價轉為多元化評價。課堂評價具有診斷、導向以及激勵功能,科學合理的評價有助于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后續努力的方向,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實施多元化評價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因材施教和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的需要。[6]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應當是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的,著重關注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和學習效果,并認真剖析學生存在的疑惑,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
例如,美術教師給學生上“家鄉的橋和塔”一課時,學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之后,教師便讓其互相評價,學生可以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也可以給他人介紹自己的作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采取“小書簽”的形式,有的學生在上面寫“我喜歡小月的畫,因為她畫得很生動”,有的學生寫“我也看過這座塔,我覺得上面用黑色點綴一下更好”。小小書簽承載著大家的評價,學生也能客觀地給出意見,分享繪畫創作的快樂。還有一種評價方式為過程性評價,是學生在創作的時候,教師從旁巡視,適當給出相應的評價意見,或者解答學生的疑問。如可以建議學生在塔上畫上門,塔的地基可以用褐色來表現泥土,等等。在教師的評價指導下,學生創作出的作品更完美,同時也不失大膽和新意。通過多元化的評價,學生的學科素養能得到更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