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煉
(南京市同仁小學,江蘇南京,210000)
數學學科是文化教育體系之一,教師應讓學生通過對數學的學習,在知識底蘊、數學審美、情感培養、智能發展和數學素養等多方面都受到熏陶。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課堂文化應以知識技能為培養目標,幫助學生學會認識價值;以過程方法為發展目標,幫助學生踐行實踐價值;以審美培養為教育目標,幫助學生升華美學價值。
數學課堂教學文化應以“尋根鑄魂,構建優質課堂”為目標。在教學理念方面,應體現“三個注重”,即注重學習過程,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在教學內容方面,其本質是“是什么、為什么、有什么用”。在思想方法方面,教師應該在知識形成的過程中提煉、概括出隱藏的思想方法,從知識到思想,構筑課堂教學的魂。
教師可以通過民主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提問、勇于表達,使其時刻都能保持積極活躍的思維狀態,能夠在學習中自覺自愿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由此來領悟學習數學的樂趣,加深對數學文化的喜愛。
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和研究時間,強化學生自主活動的意識,把日常生活中豐富有趣的事情作為學習的素材,為學生提供表達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在對問題質疑、討論、探究的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主動探究,直觀體會到數學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
在對有關“分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先談談對分數的認識。學生在分物體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分不出整數結果的現象,此時便是教學“分數”知識的時機。在我國古代,分數常常用算籌表示,當阿拉伯數字和分數線分別被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創造出來之后,人們就以現在熟知的方式來表達分數了。正是因為數學家們堅持不懈地探索,我們才能有如今簡潔明了的分數表達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類似這樣的引導,鼓勵學生在了解相關知識發展的同時,積極地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索和研究。
在學習“角”的相關知識時,教師也可以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角的知識的實際應用。比如,教室里學生椅子的靠背角度為多少時最舒適?兒童滑梯的角度為多少時能兼具趣味性和安全性?又如,我們熟知的照相機一般是根據標準鏡頭和廣角鏡頭來調整拍攝對象的范圍的,那么這兩種鏡頭又是根據怎樣的角度范圍來適應不同的拍攝需要的呢?查詢有關資料可知,滑梯的斜度一般在40度到56度之間,可以兼具趣味性和安全性,通常情況下,標準鏡頭的拍攝范圍在45度到50度,而廣角鏡頭則可以使拍攝范圍擴大。
當教師設計課堂上的問題時,應結合日常生活來創造與數學知識相關的具體情境,設計的問題應有新穎性和趣味性。當問題本身能夠激發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鉆研的原動力時,就能喚起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欲望。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考慮所設計的情境是否能夠引發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是否能夠對學生的發展起促進作用。一個真正合適的情境必須與真正有價值的數學問題相關。一個合適的問題情境會讓學生有主動探究的沖動,激發學生對問題探究的意識;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舉一反三的習慣,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快地集中到一定的專題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有關的言語表達能力。
教師應該積極完善課堂提問的內容。第一,教師在課堂上提問的內容應該具備一定的啟發性。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給學生留足思考和鉆研的空間,通過問題引導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二,教師提問時要注意整體性。教師設計的問題要緊靠教學內容的關鍵點,可以事先設計一連串的問題,注重問題的內在邏輯關系。一般來說,設計一連串的問題不僅能夠體現教師的教學思路,而且也能打通學生的學習思路,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課堂提問的藝術既在于設法巧妙地引出問題,又在于引導學生積極作答。教師對學生的提問不應該是一時興起而進行隨意提問,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把握。
第一,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提問的“度”與“序”。課堂提問的“度”與“序”,即教師提問要體現出層次感,要保證一定的次序。對于課本中的難點問題,教師應當一步一步突破,按先易后難、先淺后深的順序進行階梯式提問。對于問題的設計,教師應考慮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課程的邏輯順序,循序漸進地進行提問,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思考。如果教師隨性提問,就可能會擾亂學生正確的思維邏輯。
第二,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提問的“通”與“變”。教師應該把握好時機,按照一定的提問原則,給予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教師提問在求“通”的時候,還應努力做到求“變”。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教師應當準備不同類型、不同形式的提問方式。教師進行課堂提問應該以探究為導向,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為動力,完善課堂提問的內容,找準課堂提問的最佳時機,提升課堂提問的技巧,為構建生動有趣、寓學于樂的課堂文化而努力。
教師的問題提得好是十分重要的,但這并不完全就等同于課堂教學的成功。除此之外,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激勵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反饋激勵。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課堂上一些設計得很好的問題卻沒有學生應答。這很可能是由于問題提出后,教師缺乏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也可能是因為引導方法不適當。學生有時會因為定性思維或者緊張,暫時無法正確地答出問題。此時,教師應當及時鋪路架橋,對學生的答題思路進行疏導。當有些問題超出學生的學習能力時,教師應該及時補充一些難度較之前稍小的問題,而不要忙于結束提問,否則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的興趣。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的效率,首先教師要尊重并且相信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傳授知識,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情操得到陶冶。其次,教師不應戴有色眼鏡看人,應當多以表揚來激勵學生,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小學生往往會把教師的表揚當作很高的榮譽,當受到表揚的時候,他們會覺得自己的進步得到了認可,更有信心,也更愿意去學習。
事實上,將數學課堂文化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促使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提高數學素養,還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研究和開發與學生學習數學相適應的數學課堂文化成了課程資源校本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禮記·學記》中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文化的構建策略,我們的思考依然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