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技師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0)
1.1 教學方式多樣化。計算機教學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主要將課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計算機教學的教學內容比較單一,以Word、PPT、C語言為主。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教學涉及到的內容越來越多,網絡教學模式已經開始被人們接受并廣泛使用。網絡教學模式下的計算機教育不僅僅有效地擴寬了教學范圍,還在很大程度上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以及拓寬了學習平臺。
1.2 實用性強。傳統的計算機教學主要以傳授基礎理論知識為主,學生實際操作計算機的時間比較短,對于知識的掌握并不牢固,從而導致學生的計算機水平無法得到提高。在網絡教學的背景下,計算機中的各種學習軟件被開發并廣泛應用,學生可以對理論知識進行反復的實踐,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1.3 促進交流分享。網絡教學模式的應用使得信息交流更加便捷。學生通過計算機軟件平臺等與相關人員進行交流。同時,通過搜索等方式能夠找到志趣相投的人進行思想的交流,或者對某一問題進行探討。網絡教學模式不僅僅可以提高人們之間的交流,同時還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人們思想的不斷進步。
2.1 計算機資源分布不平均。我國的國土面積較大,不同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國很多偏遠山區對于計算機的教學并不重視,或者,并沒有足夠的條件添置計算機,導致學生的計算機教學只能停留在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此外,偏遠山區網絡引入比較困難,大部分學生對于網絡并不是很了解。
2.2 后續維護復雜。計算機的更新換代比較快,學校的大部分計算機沒有得到合理的及時的維護,導致計算機在使用的過程中頻繁出現問題。比如,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計算機突然死機或者出現藍屏等問題,不僅影響教師的上課進度,同時計算機的維修檢測比較繁瑣,會占用大量的時間。
2.3 課件陳舊。現階段,計算機學習使用的課件大部分都是過去已經制作的課件。課件的趣味性比較低,不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陳舊的計算機教學課件內容比較乏味,觀賞性比較低,導致學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師的教學中。課件陳舊是計算機教學質量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2.4 網絡信號不穩定。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影響教學的主要原因還有網絡信號不穩定。計算機經過長時間的使用會出現部分軟件升級不及時,硬件更換不及時的問題,這就導致計算機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網絡信號不穩定的問題。此外,學校的計算機數量有限,很多時候一臺計算機同時由兩個學生使用,學生的操作不當或者頻繁操作也會導致計算機網絡信號不穩定。
3.1 更新計算機教育理念。在新時期的背景下進行教育改革,教師也要不斷更新理念,使計算機共享的意識融入學生的內心,但要注意教育改革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長期的轉變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與學生溝通,幫助學生不斷轉變學習方法,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主動完成學習任務,也能夠自主選擇喜歡的領域。給予學生更多的獨立思考時間和實踐能力,教師要不斷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引入網絡教育,以便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提升學習效果。
此外,網絡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采取交流、互動教學,學生通過課前的網絡課程學習可以提前掌握知識,對于不理解的知識點進行反復學習,通過調節講課速度滿足自身的需求,可以有效減少教師的課堂教學時間,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討論時間,學生可以擁有更多的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網絡模式下的計算機教學模式可以使教師的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更加與時俱進,真正實現網絡模式下的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
3.2 加強計算機實踐模擬。計算機的學習除了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要結合實踐操作才可以。因此,學校應該重視計算機的教學,加大對計算機教學的投入力度。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展,遠程教學成了現階段火熱的教學方式。教師將教學內容制作成音頻或者視頻等形式,從而提供給學生使用。這種方式使得抽象的知識被具體化,從而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網絡化的學習方式能夠拓寬學生的思維方式,增加其對學習的興趣以及提高學習的質量。
簡單的舉例,當學生遇到問題不能解答時可以及時與教師溝通,教師根據問題通過語音指導、郵件等多種形式回答學生的問題。同時,教師還可以將相關的學習內容及時分享給學生,從而有效的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此外,學生將遇到的問題整理后統一發給教師,教師可以及時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效果,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從而對課程進行調整。教師引導學生不斷拓寬自己的思維,對于同一個問題從多個角度進行考慮,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的計算機職業道德水平有所提高。
3.3 相互協作式。基于網絡教學模式的計算機教學能夠幫助同時在線的多名計算機網絡學習者構建起相互協作的互助學習模式。通過互聯網,來自全國各地的計算機學習者都能夠足不出戶便于“同學”取得聯系,在互聯網為他們營造的虛擬環境中相互溝通、共同進步,而在這種相互協作中,每一名積極參與的計算機學習者都有可能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進而對計算機理論知識體系以及計算機操作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推動計算機學習進程。而且,在相互協作的教學模式下,一共有三大參與主體,即計算機學習者、計算機專業教師以及虛擬網絡,而虛擬網絡又如同一條紐帶般將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緊密聯系起來。通過網絡教學模式,教師可以組織和管理計算機學習者,調控計算機授課進度,并對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內容進行宏觀調控。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于資源的選擇也會更加自由,能夠真正學習并了解到對自身發展有利的內容。
3.4 探索式。利用網絡教學模式,計算機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自主意愿去探究課題內容,實現自由的探索式學習。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借助探索式教學模式為學生布置課題研究任務,要求學生選擇某一熱點問題或學科知識作為探究課題,而學生之間又以小組團隊的形式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索,在合作交流中闡述每一名成員對此問題的想法,進而達到問題解決的最終目的。通過探索式學習,學生的計算機學習主觀能動性被無限放大,而由他們自己探索出的領域或課題會使他們終身難忘。就計算機教育改革而言,探索式教學模式是其教育改革的一項重大突破,是學生真正由學習被動者向主觀探索者轉變的重要驅動力。通過探索式教學,每一名參與探索的小組人員都能在課題任務的探究中獲得愉悅感、滿足感甚至成就感,因而這部分學習者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被全面發掘,他們的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3.5 討論式。網絡教學模式下,計算機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實際操作,引用計算機內部軟件以及課堂學習的時間,討論的方式有效的應用于計算機的教學中。通過計算機內部的軟件以及互聯網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進行溝通交流,同時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在受空間以及時間的限制。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可以通過論壇對問題進行討論,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此外,教師可以隨時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對于學生的疑惑進行解答還可以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理解,從而有效的提高討論的質量。討論式教學的方式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對于學生錯誤的理解以及想法,教師可以通過私聊的方式進行糾正。
3.6 加強計算機的后續維護措施。計算機經過長時間的使用會出現各種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對計算機的維護。學校可以安排專門的計算機維修保養人員定期對計算機進行檢測,同時制定完善的計算機維護管理措施。維修人員在進行檢修的過程中需要及時更換計算機硬件,并對計算機內部軟件進行升級更新。
總而言之,計算機的普及程度越來越深,在網絡不斷發展的前提下,計算機的教學模式會逐漸趨于更新優化。學校要重視對計算機教學模式的改革,不斷提高計算機的教學質量,從而有效培養計算機方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