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學 甘肅 蘭州 730000)
蘭州百合是甘肅最具代表的特色農產品之一,也是蘭州市七里河地區的支柱產業之一。蘭州百合纖維很少,口感細膩,味道甜美,其生產的百合個頭大、色澤白皙,是百合中的上乘極品,是全國唯一食用甜百合。2004年9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準“蘭州百合”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
蘭州百合歷經400多年的發展,是蘭州市最具地域特色的農產品之一。蘭州地區海拔在1521至3121米之間,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7.8攝氏度,較大的自然地理、氣候等條件決定了其適合百合的種植,二陰山區優越的土壤、空氣、水等高質量的生態環境資源條件使得蘭州百合區別于全國其他地區的百合。蘭州百合種植面積達10.24萬畝,產地主要分布在七里河地區的西果園鎮、魏嶺鄉、黃峪鄉等地,是當地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戶平均收益為355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5%,蘭州百合的發展狀況對當地農民增收有著重要作用。
蘭州百合是全國四大百合品系之一,品質優越,產品主要有真空保鮮百合、百合粉、百合脆片等。蘭州百合是唯一味甜的可食用的百合,獲得了國內外多項榮譽,榮獲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北京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2015年意大利米蘭世博會經貿文化藝術展“優質產品獎”等。其暢銷國內外,蘭州百合的主要銷售市場為香港、澳門、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還有部分遠銷出口到美國、日本、東南亞等國家。據蘭州百合協會統計顯示,出口百合量達500多噸,出口產值達1億多人民幣,其經濟效益高,對蘭州的產業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2.1 生產、加工技術落后。蘭州百合種植的產品單一,農戶多年來采無性繁殖的方法擴大繁育的方式,使得其品質和產量嚴重下降,現在蘭州百合的品種退化問題和缺乏抗病新品種問題嚴重。此外,蘭州地區的百合生產商眾多,但其經營規模都較小,加工技術落后,只能進行簡單的加工包裝,不能形成其規模優勢。規模較大的百合加工企業也只是主要進行鮮百合的真空包裝,且在人工篩選的過程中浪費嚴重。百合龍頭企業應當更新其技術,延長百合產業的產業鏈,讓其不受“存放時間有限,保質期短”的限制,發揮蘭州百合的附加值,研發出更多的新產品。
2.2 品牌影響力不足。蘭州百合于2001年成為甘肅省第一件獲得證明商標的農產品,但其在全國缺乏知名度和品牌優勢。“蘭州百合”的品牌培育機制不完善,沒有合理的品牌定位,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標識,與全國其他地區的百合沒有區分度,對消費者的影響力不足。這就使得蘭州百合與其他品牌百合競爭時失去了自身的優勢和競爭力。
2.3 產業化水平低。蘭州百合企業眾多,但其各自的生產規模普遍較小,產業化水平低。各企業的聯動效應不足、農戶與加工企業的合作機制不健全、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這些導致了蘭州百合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差。農戶在種植過程中的成本較高,百合收購機制不成熟,使得其收益不穩定,經濟效益較差。各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標準不一,品牌包裝不規范,品牌意識薄弱。
3.1 加強品牌意識。借力農業部門大力發展品牌農業的政策利好,打造蘭州百合的品牌優勢,突出其地域特色和營養價值。在品牌建設的過程中突出其營養價值豐富:蛋白質含量達2.19%,;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含有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B2含量是一般蔬菜的10倍;含有14種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應當讓“蘭州百合”這個品牌走出去,積極參加農產品博覽會的同時,聯合蘭州各大百合龍頭企業在全國開辦“蘭州百合推介會”,增強其品牌影響力。
3.2 健全營銷網絡。在進行完善傳統銷售模式的同時積極擴展新的營銷模式,發揮蘭州百合的產地優勢,進一步擴展國內外市場,建立完備的銷售途徑和利益分配約束機制。加強產銷的銜接,積極開展蘭州百合的全國推介會活動。與此同時,大力發展電商,對農戶進行電商培訓,在各百合種植鄉鎮開辦電商點,采用直播、微店等多種方式進行銷售,積極開拓市場提高蘭州百合的市場競爭力。
3.3 延長百合的產業鏈。蘭州地區的生產加工企業需改變目前簡單加工包裝的現狀,開展蘭州百合的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延伸百合的產業鏈。充分發揮蘭州百合的食用、藥用、保健和觀賞價值的優勢,研發更多的百合新產品,爭做全國百合產業的龍頭。同時,與蘭州各大高校合作,加快產品的研發與創新,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采取多種方式進一步豐富產品種類,提高經濟效益。切實抓好百合的“精、深、新”加工的研究與宣傳,打好百合產業攻堅戰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百合的附加值的產值。
百合作為蘭州支柱農業之一,其發展狀況對當地農民收入好壞有著重要作用,百合產業的健康發展有利于農民的增收、脫貧、致富。我們應該抓住發展特色農業和鄉村振興這一機遇,充分發展蘭州百合產業,將百合這一蘭州特色農業資源轉變成特色商品的現代農業,力求最大的經濟效益和最優的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