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學院 安徽 黃山 245041)
1.1 重視自然科學,忽略社會科學。由于理工科學生的專業特性,使他們對于自然科學類的信息非常關注,往往在科技知識的學習和實踐上花了很大的時間,投入了極大地熱情,但對于社會科學的認識不足,興趣度不夠,以至于有的學生甚至覺得工科專業學習社會科學,人文知識是無用和無聊的,所以縱然高校開設了很多社會科學的課程,但依舊提不起學生的興/趣。
1.2 重視物質生活,輕視精神生活。理工類大學生在專業學習中特別重視實用性和針對性,所以工科學生十分重視實用主義思想,而這一思想反映在生活中時就表現為重視物質生活而輕視精神生活,學生追求物質享受,重視攀比,輕視精神上的享受,長此以往,學生滿足于追求物質條件的優越而忽視精神層面的升華,導致價值觀的扭曲,自身欣賞水平和生活品味差。
1.3 重視專業課程,輕視思想道德。理工科大學生相對于文科學生來說就業前景較好,但由于就業單位對于專業水準和技能水平要求多,不重視思政和內涵建設,所以學生特別重視專業課程,對于與之無關的特別是思政的課程,學生有的漠不關心,有的甚至抵觸,覺得與自身技能和專業水平的提升無關,但事實是這一類學生往往在思想觀念上表現出幼稚和不成熟,綜合歷年的新聞報道,雖然不能從全面來看理工科學生在思想上出現的諸多問題,但很多事件也暴露出了理工科學生的思政觀念亟待加強。
學生學風問題的種種表現,不應該僅從學生自身入手,而是一個系統的整體性考慮。總的說來應該細分為四個層面,首先是社會性因素,其次是學校因素,再次是家庭因素,最后應該是自身因素。這些因素共同影響了校園學風環境。
2.1 社會性因素。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水平顯著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一方面,社會上對于科學技術變革和創新的呼聲越來越高,市場及就業越來越重視理工科專業的建設,特別講求高創新,高技術、新能源的企業,一方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上也日趨彌漫著功利主義、消費主義、消極主義思想,這一現象的出現與社會大環境有一定的關系,而這種大環境下,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自然易受影響,凡此種種,體現在學風建設上就可以表現為,學風不正,功利心理重。
2.2 學校因素。學校作為傳授知識的主陣地,肩負著傳道、受業、解惑的重要使命,是教育和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力量。但從當前高校發展和建設上看,對于學生的學風建設雖有所重視,但關注程度還遠遠不夠,主要表現為,校園學風環境離期望值較遠、學習氛圍的營造還需提高、優良學風的引導作用還不甚明顯、榜樣和示范引領還需要進一步強化等。
2.3 家庭因素。家庭作為學生的歸屬,是學生前行的動力支持和重要保證。當前的家庭教育,越來越傾向于兩極分化,一方面,有的家庭父母完全放手,認為孩子的教育是學校的事情,是老師的事情,與自己無關。另一方面,有的父母,在生活上溺愛孩子,在學習上緊盯孩子,這一類家長往往過分重視學生成績,處處唯分數論,孩子對于知識的渴望和興趣值很低,學習的熱情也就無從談起。
2.4 自身因素。從學生自身來看,一方面,由于社會、學校、家庭的壓力間接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高,惰性嚴重。另一方面,有的學生沉迷游戲,在虛擬空間享受自我,不愿意和其他人接近,社會交往和融入能力很差。有的學生,沉迷戀愛,無法自拔。有的學生,忙于兼職掙錢,以上這些學生往往忽視學習,進入大學徹底放飛自我,導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3.1 改進教育方式。轉變教學觀念,增強學習動力。在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在理工科專業教學中,教師除了需要傳授給學生科學理論和知識以外,更需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思想和科研熱情。
3.2 強化制度管理。加強學風建設就是要科學合理的安排院校管理的各項制度,同時,在確保工作順利實施上,牢牢監控各個環節,避免出現監管不力,人浮于事的局面出現,真正使學風建設落到實處。在教學管理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從而促進老師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有為人師者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學生才會對于學業有激情,同時對未來充滿希望。
3.3 優化育人環境。校園環境是營造優良學風的搖籃,優良學風的形成依賴于好的校園環境的滋養。良好的校園環境對于學生的學習也是潛移默化的。育人環境對建設優良的學風起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時,優良校園環境也深深影響校園每個個人的身心發展。因此,怎么樣充分利用校園環境對于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塑造作用,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綜上所述,對于高校理工科專業的學風建設,只有從多個角度,多種措施,讓社會、家庭、學校和學生個人協同出力,才能使得學風建設得到根本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