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交通職業學院 重慶 404100)
當下人們愈加意識到美育的重要性,開展美育教學既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更有助于激發其學習與實踐興趣,培養其動手能力。美育課程的內容設置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育者對培養學生創造力、學習興趣以及其動手能力的思路,是美育課程目標實現與學生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探索與研究高職院校的美育開展更具有典型性,高職院校旨在培養具有實踐與創造能力的人才,其更注重學生創造精神、學習興趣以及工匠精神的培養。
一個國家的教育狀況體現著一個國家精神文明及其國民文化素質的水平,美育作為社會發展與民族繁榮不可或缺的軟實力,其必須得到充分的重視與培養,與此同時,需不斷進行改革與更新以保障其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美是和諧的,經過美育陶冶的人具有高貴的品德,會打破人與人之間的偏見,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人與人之間會更加和睦,對高職院校學生而言,注重群體的長遠利益而非急功近利,美育從塑造人的美的心靈出發,強調個人的身心全面發展,注重人格培育,提高精神境界,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應該充分發揮美育的獨特功能,為高職院校開展美育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使之在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與促使大學生成才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同時音樂是高職院校開展美育的重要工具之一,音樂審美教育在培養大學生感知能力方面意義重大,這也是人們更加推崇音樂課堂的原因,也是為何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不可忽視的原因。音樂審美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還能夠將那些豐富多彩的社會情感,通過眾多優美的音樂作品傳達給學生,使學生在其中欣賞到更多美好事物,了解許多之前不曾接觸到的新細節,能夠讓學生們在聆聽音樂之美的同時得以發掘其自身對音樂內涵的理解,以此來促進他們自身對審美的直觀感悟力。
2.1 重視社會發展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影響。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其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提高了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其對我國的精神、道德、文化等領域造成巨大沖擊。就現代高校生活而言,許多學生并沒有側重于享受美好的青春年華,反而時常對生活感到無聊、憂愁,一遇到困難其承受力便極速下降,甚至會產生輕生念頭。
例如:伴隨科技發展,多媒體試聽教學廣泛地被應用到高職院校的美育教學中,這種科技化的教學手段,通過多樣的圖片與視頻展示,使自然之美融入高職院校的美育課堂。人類作為高度文明的種族,自然之美對人類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方式之一,為以審美的態度對待自然,因此高職院校開展的美育教學中,“感動”與“動之以情”是高職院校開展美育教學的效果。
2.2 注重學生人文素養與綜合素質的培養。一個人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都蘊藏在其自身氣質中,但是一個人的人文素養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就的,高職院校開展美育的探索與研究,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例如,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傳統文化的魅力、自然風光的優美、人文風情的絢麗多彩,使學生逐步體會到美育與其三者之間的關系,從而讓學生感受世界的美好,促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此同時,以此種潛移默化的熏陶方式,讓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心理素養,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如何幫助學生塑造完美人格,提高對美的感悟,并通過自己對美的體驗來體會到積極善良的人生含義,則是高職院校開展美育的根本任務,以促進學生實現全面健康的發展。因此高職院校需通過美育的開展,來使文化教育的缺陷得到彌補,讓學生能夠從豐富美感的角度放松自身的心情,排解其自身壓力,從而使他們熱愛生活,促使其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2.3 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建構合理的美育模式。當下,教育改革的布局主要圍繞著基礎教育課程進行,以實現教育教學與內容模式的全方面改革創新。以此教育改革為基礎,可以建構教學系統性,營造出安全、自由、主動認知的學生成長氣氛,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與教師溝通、交流等,教師育人、學生學以致用,使學生愉悅成長,探究未知世界,讓學生發現自己的才能。
心理安全與自由是有助于創新活動開展的一般條件,而這種安全與自由建立在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基礎上,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勇于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轉變舊觀念,把學生視為一個完整的生命體,而不僅僅只是一個認知體,必須真正地把學生視為一個“具有世界上最大豐富性與主動性的生命”,要重視學生主體性能動性的發展。當教師真正地被學生視為一位知識淵博的大朋友,其就會主動同教師一起積極地投入愉快的學習活動中來,并成功地完成學習任務,并享受學習所帶給其的快樂與美的享受,同時其也進而幫助學生學會審美,教授學生愉悅自己與他人,獲得豐富的情感并增長其聰明才智。
審美能力的提升,在學生未來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并對其人生軌跡產生巨大影響。高職院校開展美育教學需要學生與教育工作者共同參與其中,忘記最初的一切,以全新的相輔助身份共同完成,因此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心靈,不能只憑自身的經驗機械地進行毫無情感的知識灌輸,而是應當求同存異,適當地予以點撥,使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與看法。
綜上所述,探索與研究美育教學是時代發展的趨勢,時代已經不滿足于死板機械的專業性人才,而是需要更多的心理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綜合素質與人文素養高的全面均衡型人才。高職院校開展美育能夠讓學生認識到自然與生活之美,使學生的目光不拘束于教科書與分數,而更多地關注藝術之美、科學之美以及更多崇高的人文思想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