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冕寧中學校 四川 涼山 615600)
生物是一門具有極強生活運用價值與實踐意義的學科,教材中的內容往往來源于生活生產實踐和自然社會,并直接服務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和自然環境的改善。因此,作為學生在學習這門學科的時候,也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素養,能夠在生活中,在自然中發現生物學科的運用價值,找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突破口。這樣一來,學生的生物學習過程才更具有綜合性和趣味性,從而推動學生生物學習素養不斷提高。
生物學的內容十分豐富多樣,雖然能夠給學生提高觀察能力提供充足的素材和機會,但有時候也會成為阻礙學生觀察的不良因素。有的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前,不仔細給學生講清楚本節課的觀察重點、觀察目的和觀察任務,從而導致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缺乏方向性,面對眾多的內容無從下手。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觀察能力自然也就得不到提升和針對性的訓練。特別是生物學科的內容特別多,如果教師不給學生明確觀察目的和任務,學生的觀察效果就會更加低下。因此,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與教學內容的重點,為學生明確指出一個具體的方向和目標,引導學生朝著具體的方向前進,從而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來實現對某一特定觀察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布置讓學生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任務的時候,先要給學生介紹表皮細胞的幾個觀察要點: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和液泡,幫助學生明確觀察過程的內容。而在正式觀察之前,教師則要根據需要觀察的內容設置問題,讓學生循著問題的思路進行針對性的觀察,以此來避免其他干擾。如邊用顯微鏡觀察邊畫出洋蔥表皮細胞圖,觀察細胞壁的形狀等。這樣一來,學生的觀察目的就十分清晰和明確,從而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抓住生物觀察的重點。
與學習和工作一樣,觀察也需要觀察者具備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態度。有的學生在進行觀察的時候,態度懶散,不論是觀察實驗操作,還是觀察生物體,都只是略微一瞥就好了,絲毫沒有細致認真的態度。同時有的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既不認真記錄觀察內容的特點,也不積極聯想理論知識點,就是看過且過。這樣的錯誤態度和不良習慣又怎么能夠推動學生的觀察能力不斷提高呢?因此,教師培養學生良好觀察能力的另一項工作就是想培養學生正確積極的觀察習慣和觀察態度,為學生后續提高觀察效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方面,教師要根據生物觀察的基本要求,給學生介紹合理的觀察習慣和方式。譬如學生應當一邊觀察一邊進行記錄,在觀察細胞的過程中要保持認真細致的態度。或者教師還可以通過設置相關的問題來考察學生觀察過程中的習慣,幫助學生及時鞏固和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與態度。另一方面,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的不良習慣和態度,根據學生的觀察表現,教師要委婉或者直接地提出建議,引導學生改正錯誤,形成正確的生物觀察意識和習慣。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是極其重要的環節之一,也是學生考試升學中的重要考察目標之一。因此,教師以實驗教學為背景,進一步強化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也就顯得至關重要。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良好正確的觀察能力。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實驗過程。實驗操作的過程其實是對理論知識具體化展現的過程,因此,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設計相關問題、及時強調重點等方式來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步驟、觀察不同試劑的原始特性譬如顏色質地等、觀察教師的操作手法譬如取拿試劑、器械的方式等,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整個實驗過程的理解和記憶。
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實驗結果。生物實驗的結果往往是最具有教學意義的,對學生來說,也是考試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之一。而在實際的實驗教學中,很多學生往往會被一瞬間的顏色變化、狀態變化吸引,而忽略對實驗本身價值的探索,導致學生的觀察過程本末倒置。因此,教師應當以實驗結果為參照物,培養學生正確觀察實驗結果的方式,幫助學生在觀察實驗結果的過程中收獲豐富的生物學知識。
橫向與縱向的觀察比較是幫助學生建立起系統化思維模式和知識結構的重要方式。單一化的觀察視角往往會導致學生的理解混亂,并且不利于學生抓住重點。而在橫向與縱向的比較觀察過程中,學生則能夠在同中求異或者異中求同,幫助學生發現具有密切相關性但又具有一定差異的信息和內容,從而較好的豐富學生的觀察角度,提高學生通過觀察整理知識要點的能力。比如在觀察不同培養基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單獨介紹每一種培養基各自的特點。接著教師再將多種培養基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通過橫向比較觀察來發掘不同培養之間的差異和各自的特征。借助這種方式,學生的觀察角度更加靈活多變,從而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多樣化觀察和高效整理知識點的能力。
除了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觀察任務外,教師同樣要引導和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和社會,結合教材中的知識點與描述,擴大和豐富自己的觀察領域與觀察內容,并從中收獲別樣的生物學習樂趣。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在家中釀酒,并觀察釀造過程中液體氣味、顏色和質感等的變化情況;引導學生用果皮吸引和捕捉果蠅,觀察生活中果蠅眼睛的顏色等。借助這種形式,學生能夠自由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多變的觀察環境、觀察背景和觀察條件下開展趣味的觀察活動,從而提高學生對于生物環境、生物體的觀察敏銳度和興趣。
綜上所述,生物學科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對于學生轉變學習態度,擴大學習領域,激發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學生以生物理論知識為基礎,在觀察的過程中調動理論知識儲備去解釋和理解常見的生物學現象,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另一方面則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全面、探索性的觀察,從生活中、自然中發現更多未解的生物謎題,探索教材之外的豐富生物天地,培養良好的生物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