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臺河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黑龍江 七臺河 154600)
308省道從礦區北部通過,為省級高速公路,七臺河至哈爾濱鐵路由礦區西北通過,本礦區內尚有公路通過勃七、勃密、勃雞、勃依線與各市、縣相通,交通甚為便利。
本區基本為丘陵地帶,地形標高170~200 m,主要河流為發源于勃利煤田境內,經流本區煤系底部至依蘭境內注入倭肯河,屬常年期河流,常年水深1 m左右,最大洪水流量200~400 m3/s,7-9月份流量最大,歷年最高洪水位達177.76 m,除倭肯河主流外,在此主流的兩側發育有不少的支流,如在本勘探區內之西側有大五站河,東側有七臺河、茄子河等,這些支流的排列方向,從地形地貌來看,推斷大都與本煤田的斷裂帶構造線方向有關,但這些支流一般均屬季節性河流,其流量隨季節降雨量的增加或增減。
該煤礦由砂巖、泥巖、火山碎悄巖、凝灰巖以及淺變質的凝灰質砂巖、板巖、流紋班巖組成。地下水以大氣降直接補給為主。主要富集在淺部的風化裂隙含水帶中,同時巖層富水性與巖性、地形地貌有關。位于地勢低洼處,水位埋藏淺,水量豐富:位于地勢較高處,水位埋藏深,水量較小。據抽水資料,q:00357-1.0831/s,m,k=0.112~0.596 m/d,水溫6 ℃~8 ℃,水化學類型以低礦化度HC03-CaMg,HC03-Ca型中性水為主,巖層富水性中等一弱。
煤礦的水文地質條件較為簡單,礦井附過無水體,對煤層開采無影響,礦區主要含水段為煤系地層風化裂隙帶充水,發育在地表以下50~70 m深度內,富水性較弱,為弱含水層,礦井水的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
礦井涌水量較小,目前礦井涌水量3 m3/h,涌水方式為底板淋水。
瓦斯等級在各礦井內變化較大,煤礦經實際生產中測得的瓦斯含量為0.15%,沼氣含量為0.05%,瓦斯相對涌出量為0.02 m3/t,屬于低瓦斯礦井,但隨著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將有所加大,因而,應加強瓦斯監測,注意瓦斯濃度的變化,尤其是在遇到小斷層或鉆孔時,應引起重視,提前采取防護措施,確保安全生產。
該礦井煤層頂底板巖石為粉砂巖,巖石較穩固,較好管理。根據七臺河市新興區煤炭局小煤礦安檢處現場實測成果,該礦井的相對瓦斯涌出量為0.03 m3/t.d,屬低沼氣礦井,煤塵具有爆炸危險,煤礦開采至今尚無煤的自然發火現象。
新建礦區開采的煤層,結構單一,發育穩定,厚度在0.43~1.12 m,平均厚度0.78 m,為黑色條帶狀或復雜條帶狀間夾亮煤或半鏡煤的煤層結構,致密質脆,節理發育。
煤礦井煤層頂底板巖石為粉砂巖,巖石較穩固,較好管理。
A:用心、努力、自信、堅持,就是這八個字。我認為做企業,沒有笨和聰明之分,只要用心去做,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另外,思維別亂,要想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想法不要太多。再有就是,不要輕易地被社會的快節奏所“誘惑”,做事一定要踏踏實實,不能急于求成。
黑龍江東部礦區某煤礦為片盤斜井開拓,左右雙翼回采,平巷按5%坡度自由巷掘至左右邊界后,掘上山開切眼與上巷貫通,形成回采系統。上一片盤的運輸平巷,回采時需碼石墻維護,沿空留巷,以做下一片盤的回風平巷,這樣既節省了掘進工程量,又提高了采區回采率,使煤炭資源更加充分開發利用。
3.2.1 采煤工藝
由于煤礦煤層傾角在15°~25°,因而,采用走向長壁后退式采煤方法,一次采全高,煤電鉆打眼,爆破落煤,工作面運輸采用人工攉煤,搪瓷溜子滑下,人工裝車,平巷人力推車至片盤車場,主井絞車提升到地面。工作面采用木架支護,二三排控頂,最大控頂距為2.4 m,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
3.2.2 掘進工藝
利用煤電鉆或風鉆打眼放炮——排炮煙——人工裝車——人推車出貨——支護——鋪軌。
煤礦在主井井筒設置一套提升設備,采用單勾吊車混合提升。根據設計,提升絞車選用JTK-2.0×1.8絞車,斜井提升容器選用MF1.1-6US(A)型翻斗車,容積1.1 m3,最大載重量1.8 t,軌距600 mm,自重487 kg,平板車型號MP1-6A,自重464 kg,提升煤炭時為4個礦車,提升矸石時,一次提2個礦車。升降人員選用MPB15-6/6型斜井人車組,每列由首尾2節組成,每節乘15人,一列一次提升30人,600 mm軌距,最大牽引力60(kN),最大行車速度4 m/s,適應坡度8°~40°,列車質量3 200 kg。物料和設備運送選用材料車和平板車。
煤礦井供電電源6 kV主電源,因自北崗礦變電所,由鋁絞架空線輸送到煤礦地面變電所。由于井上下設備較多,所以,選用2臺變壓器分別對井上下進行供電。地面變電亭設置隔離開關、油斷路開關,地面供電選用SJ2-35/6型變壓器1臺,供地面絞車、主扇、照明及其他輔助用電。主扇采用雙電源供電方式,一旦地面變壓器出現故障可以自動切換到入井供電的變壓器上,以保證礦井正常通風。由于井下用電負荷不大,采用高壓不入井,在地面設置變壓器,將6 kV高壓變成才660 V低壓入井,用USP3×70 mm電纜輸送到井下配電點。
1)煤礦地面通信。煤礦井地面設置市臺程控電話1部,在煤礦辦公室,作為與外界聯系的主要通信工具。
2)煤礦井下通信。在地面設立調度室,安裝1臺10門程控電話交換機,分機設在絞車房、主扇房、蹬鉤房、井下各片盤車場、井下壓風機硐室等。地面調度室隨時掌握井上下生產情況,有問題及時通過電話聯系處理,確保安全生產。
3)主井信號。主井設置自動聲光信號系統及遙控信號系統,確保車輛安全運行以及主井臨時提放人車等的安全。
煤礦排水系統設為兩段,主井井口門往下580 m處施工的水倉,容量100 m3。排水管路通過管道進入主斜井,井下涌水排水管排到地面后,進入地面明渠,排出礦區。按最大涌水量確定排水能力,排水設備必須達到排水能力。根據上述計算,經查設備表,本設計選用水泵型號為80D-30×6型離心式水泵2臺(地面備用1臺),電機功率為37 kW,水泵性能:流量30 m3/h,揚程30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