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基礎學習階段,數學作為三大基礎學科之一,其學習難度較大,學習內容較為抽象,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較高。而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階段,邏輯思維能力尚未得到很好的發展,且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心強,注意力難以集中在枯燥乏味的課本內容上,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營造一個良好輕松的課堂氛圍,豐富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力。
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其在課堂上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在學習難度大且較為枯燥的學習上,而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是一味地將課本知識內容授予學生,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生不能夠百分百地接收理解教師所傳授的教學內容,久而久之學生之間的學習水平差異增大,學生學習壓力也隨之增加,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積極性下降,學習水平偏低。
現階段,有許多教師仍然沒有正確認識到學生在課堂學習上的主體地位,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更多的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單方面的授課,一節課四十分鐘被教師安排地滿滿當當,使得學生變成了課堂學習的觀眾而不是參與者,看似有互動的問題提問環節,提問到的同學基本上都是學習水平較高、能夠跟得上教師授課步伐的同學,而學習水平偏低的同學基本上沒有參與到課堂學習上,學生參與度低,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水平隨著下降。
信息技術具有及時性、靈活性、傳播性強的特點,通過圖像、聲音、視頻等方式突出教學內容重難點,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在情景營造、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是以一種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為特征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其重要性有如下兩點: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更多的是注重教學的量而不是質,使得學生逐漸失去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借助信息技術教學,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將比較抽象的知識通過信息技術轉化為比較直觀、生動、豐富的圖形或其他學生喜歡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水平,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
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引導者,應科學地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活動。教師在借助信息技術教學時,將課本的知識內容通過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學方式呈現給學生,在此過程中,對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的要求也很高,教師需深入研究并學習課本內容和專業知識,能夠科學地將知識進行分類,通過備課和修改作業,對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有更為系統的了解,通過信息技術教學,教師的自身的專業素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對其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創建情景教學是最直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情景教學法只是簡單地通過口頭或課本教學,不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將抽象的課本內容轉化為聲音、圖像、視頻等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學方式呈現出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內容。
多媒體與網絡技術充分體現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形象生動、動靜結合、聲情并茂的特點,能夠在一張圖像、一段短視頻里有效地將重難點呈現出來。例如在講解《圓形的運動》這一課題時,由于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力都還不夠完善,不能夠通過課本的文字及教師的語言百分百理解知識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在講解時,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將抽象的文字內容轉化為具體的圖像、視頻呈現出來,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能夠更為充分地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突破文字及語言不能夠解釋的教學重難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將信息技術與課本內容合理適當地結合在一起,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有著很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對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將信息技術、教學資源、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全面整合,優化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學手段,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的教學知識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地將抽象的知識點轉化為具體的內容,以圖像視頻等形式呈現出來,營造一個良好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對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很重要的推進作用,進而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