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覺珵 李炫旻
總部位于堪培拉的智庫澳大利亞戰(zhàn)略政策研究所(AS?PI)一直在中國問題上持反華立場。該智庫3月1日竟又發(fā)布最新研究報告聲稱,中國政府正將維吾爾族人員從教培中心轉移到全國各地的工廠從事強迫勞動。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趙立堅2日對此回應稱,有關說法毫無事實根據。該機構在涉疆問題上一再拋出充滿偏見的謬論,只不過是為了跟隨美國反華勢力,污蔑抹黑中國新疆反恐和去極端化的努力。
據美國媒體報道,這份題為《出售維吾爾族》的報告宣稱,2017年至2019年間,至少有8萬多維吾爾族人從新疆轉移到中國各地的工廠工作,其中一些人直接從教培中心被遣送出來。報告聲稱,在遠離家鄉(xiāng)的工廠里,這些維吾爾族人通常住在隔離的宿舍里,在工作時間外接受有組織的普通話和思想訓練,受到持續(xù)的監(jiān)視,并且被禁止參加宗教儀式。報告稱,包括政府文件在內的許多資料表明,“這些調來的維吾爾族工人被指派的看護人員監(jiān)管,行動自由有限,無異于強迫勞工”。
美媒稱,ASPI的這份報告自稱根據公開來源的公共文件、衛(wèi)星圖像和媒體撰寫,確定了自2017年以來,中國9個省份的27家工廠曾使用從新疆教培中心調來的工人,作為“援疆”計劃的一部分。這些工廠為至少83種全球知名品牌的產業(yè)鏈制造產品,涵蓋技術、服裝和汽車等行業(yè),包括蘋果、寶馬、Gap、耐克、三星、索尼和大眾汽車等。
ASPI在報告中列舉了3個“維吾爾人被送往工廠強迫勞動”案例,其中一個位于青島的泰光制鞋有限公司,報告聲稱在該工廠進行“強迫勞動”的維吾爾人主要替美國知名公司耐克制鞋。《環(huán)球時報》記者2日采訪了泰光制鞋的一位車姓員工。他表示,“這種報道肯定是在抹黑我們。”據車先生介紹,在該公司工作的800多名新疆工人,都是經新疆當地政府下屬的人力市場機構介紹來務工的,均簽訂了勞動合同,不可能存在非法勞工。車先生稱,從新疆來打工的工人每天工作8個小時,每月工資至少2000多元,超過當地1700多元的基本工資,且每月還有勞動補貼。
在2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fā)言人趙立堅也對這份報告進行了駁斥。趙立堅表示,新疆自治區(qū)依法采取的反恐和去極端化舉措已經取得良好效果并獲得新疆各族人民衷心擁護和支持。目前參加去極端化教培的學員已全部結業(yè),在政府幫助下實現了穩(wěn)定就業(yè),過上了幸福生活。近期有澳大利亞方面人士曾撰文披露澳大利亞戰(zhàn)略政策研究所長期接受來自美國政府和軍火商的經費支持,熱衷于炮制、炒作各種反華議題,意識形態(tài)色彩十分濃厚,已經淪為反華勢力的“急先鋒”,學術信譽受到嚴重質疑。
2月15日,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撰文揭露了ASPI的背景。該智庫成立于2001年,由澳政府通過國防部為其提供預算。但該智庫近年來逐漸大量接受來自國防承包商、技術公司及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當局的資金,包括北約、美國國務院、英國外交部等,其中不少視中國為競爭對手。澳工黨參議員金·卡爾近日透露,澳大利亞戰(zhàn)略政策研究所從美國國務院接受近45萬澳元的資金,用于跟蹤與澳大利亞大學合作的中國研究,“詆毀”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及其工作。據報道,在最近的財年,澳國防部提供的資助只占澳大利亞戰(zhàn)略政策研究所年度900多萬澳元總預算的43%。
趙立堅2日表示,中方再次敦促澳大利亞個別機構和勢力停止炒作涉疆問題,也希望新聞媒體提高警惕、加以甄別,恪守職業(yè)道德,基于事實進行報道。▲
環(huán)球時報20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