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悅
“新時代,詩歌何為,詩人何為?”是全國詩歌座談會提出的主題,與會代表們見仁見智地各抒己見,也引起廣大詩人們的深度思考。回首中國詩歌百年,一代又一代詩人緊扣中華民族的苦難、崛起、輝煌與夢想來為時代畫像、為時代謳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正處在亙古未有的偉大變革中,人民召喚與時代齊頭并進的精品力作,很多詩人已經走在新時代詩歌前進的路上。李少君、符力主編的《新時代詩歌百人讀本》便是新時代詩歌探索過程中的一次大集結,為如何創作新時代詩歌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范本,因而成為時下有一定影響力的新時代詩歌讀本。
“把一首詩寫得像‘好詩并不困難,把一首詩寫得有時代生存和生命的活力,才具有真正的難度。”陳超這一觀點我深以為然。《新時代詩歌百人讀本》中的作品就是與我們的生存和生命發生本真關聯的現代詩歌寫作,是與新時代深度融合的活力而有效的寫作。
讀本共收集了當代中國詩壇百名詩人143首作品,這些作品緊緊圍繞時代性、人民性和主體性,以思想新、視角新、建構新、審美新呈現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翻天覆地的變化,把生態環境、大國重器、網絡經濟、時代楷模、百姓安居樂業以及與世界緊密相關的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抒寫對象,展現出各行各業的光輝成就,刻畫出普通勞動者平凡而偉大的形象。從美學角度來講,這些作品以詩歌的本能向上超越,以強大的包容性、溫暖明亮的走向確立新的審美視角,建構新時代詩歌的美學形象,這也正是對當下人們呼吁“新時代,詩歌何為,詩人何為”的回應,具有時代的藝術價值。
以鮮明意象,呈現時代性。這些作品多是采用大處著眼、小處入手,高處建構、低處落腳的創作手法,多維度呈現時代不同層面的形象特征。吉狄馬加的《時間的入口》用無形的分秒時間打開時代的大門,既賦予人們一種新生力量——“英雄的時代,我們就是英雄”,又充滿活力、指引方向“吹響了新時代——前進的號角”,《老去的斗牛》《馬鞍的贊詞》從日常事物升華到崇高精神,使文本具有強大的時代感召力;李少君的《春風再一次刷新了世界》里的“春風”無疑是指改革的春風,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輝煌成就一次又一次刷新世界紀錄,如春風吹遍全世界。面對日新月異的祖國,誰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投身到偉大復興夢的建設洪流中去,《應該對春天有所表示》《我是有大海的人》中“大海”喻指強大祖國,任何風暴都不能掀翻“大海”,“浩浩蕩蕩掠過一個世界”,時代的主旋律被巧妙融入詩里,傳遞給讀者新時代生機蓬勃的氣息和力量;曹宇翔的《桃花島之春》以“十萬桃花面朝春風”隱喻紛繁的高科技,綻放智能時代人類之美;邱華棟的《藍色太平洋》《綠色太平洋》展現海峽兩岸同胞一家親的似海深情。詩人創作這些作品過程中,心境上高入云端,心態上低入泥土,努力以一己之心焐熱整個世界,從心中迸涌出的時代強音,借助詩歌特有的創造力和張力,緊扣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步伐,把一些政治性、社會性概念,恰切地轉化為藝術概念,賦予新時代詩歌藝術之美,這正是政治抒情詩打動人心、感動人心、最終贏得人心的必然所在。
以真實情感,突出人民性。讀本中另有一些作品無論是詠物、詠意、詠志都反映出平民百姓心中的利益、意愿和感情的渴望,同時也賦予時代嶄新形象和積極向上的美感,使詩歌貼近時代,溫暖人心,極具溫度、高度和辨識度。謝宜興的《寧德故事》書寫脫貧后的下黨鄉舊貌換新顏,呈現出扶貧攻堅戰的輝煌戰果,從此《下黨紅了》,鄉親們的幸福感、獲得感越來越多;阿爐·阿根的《一步千年》把四川大涼山八百萬彝族兒女告別居住多年的土坯房,搬進家具齊全、寬敞明亮的新居,徹底改變貧困狀態的喜悅心情充分表達出來,有一步邁過千年的夢幻之感,詩人以詩的語言、形式傳遞出各民族兒女對黨的感恩之情;姜念光的《流水賬》直抒胸臆,“新時代的流水賬,天地民心/正在記,時間、地點和人物……人民的流水,城市和鄉村的流水”;車延高的《物聯網小鎮》“讓人流、物流、資金流在技術高地建倉……讓街道辦事處成為世界的派出機構”,這些自然流淌的民心所向、百姓所愿,已經不是詩人創作詩,而是詩迫不及待主動尋找人來寫,因而呼之欲出,充分體現出新時代詩歌被民眾召喚、與時代深度融合的共通性。不難看出詩人創作過程中始終心系眾生、體察時代,與新時代同期聲的大情懷、大境界。這些作品人民性的書寫,使新時代詩歌得以大眾化廣泛傳播。
以大國建設,彰顯主體性。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決定了新中國在全世界的主體性。各行各業勞動者用智慧和汗水建設起強大昌盛的祖國,主體性的深度精神,被詩人們從不同角度彰顯出來。讀本中寧明的《起飛中國》以國產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展現新時代騰飛的中國;劉笑偉的《朱日和:鋼鐵集結》把強軍強國的神威昭示天下,新時代中國鋼鐵意志堅不可摧;龍小龍的《寫意:中國工業園》讓世界知道什么是“中國制造”;王二東的《快遞中國》把互聯網經濟與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緊密相聯;許嵐的《大國工匠》將中國工業建設的精準程度精確到“呼吸的0.01毫米”;蘇雨景以《該怎么書寫我的祖國》的大手筆,囊括了飛速發展、繁榮富強的祖國,十三億中華兒女甘愿為祖國獻出所有,“……是我準備默默交付的一生”。這些作品充分體現出詩人們以初心為基點,擯棄小我,樹牢大我,把個人意識提升到公共意識,由個體的主體性上升到共同體的主體性,見證時代,關心時代,關注整個人類,以博大、悲憫的胸襟,真誠、樸實的書寫,使作品具有生命縱深感和深切的現實影響力。
“詩人須以最大的寬度獻身給時代,以自己誠摯的心沉浸在萬眾的悲歡、憎愛和愿望當中”。《新時代詩歌百人讀本》中隨處可以看到,詩人們在更廣大的空間真實發聲,用舍己為人、博大正氣的寫作胸懷,肩負起新時代使命,積極投身到人民大眾生活中,參與到社會公共事件中,把個人的主體性和民族的主體性、人類的主體性緊密連在一起,傾聽時代的聲音,呼吸時代的空氣,把握時代的律動,以更加敏銳的觸角感知時代、體驗時代、探索時代,從個體出發,筆隨心走,心隨主體發聲,用自身的光和熱努力書寫時代,為人民的光和熱明德,為時代的光和熱畫像。《讀本》揭示出新時代詩歌的硬核,應和了“新時代,詩歌何為,詩人何為”的時代命題。
《新時代詩歌百人讀本》收集的作品何時讀來都會成為激勵人們頑強奮進的動力。以新時代為背景,以人民為主體,詩人將生命活動寄托給詩歌本身的同時,也使整個時代保持了新鮮活力。相信更多詩人將繼續創造、探索、挖掘新時代詩歌的廣度、深度和力度,由此,我們看到了新時代的詩和遠方。
邵 悅: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煤礦作家協會副秘書長、魯迅文學院新時代詩歌高級研修班學員、《陽光》雜志編輯。作品散見于《人民文學》《詩刊》《光明日報》等報刊,作品入編多種文集。獲全國煤礦文學烏金獎提名獎等多個獎項。著有詩文集《火焰里的山河》等8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