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欣
摘 要:藝術作品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現代都深受大家喜愛。隨著藝術作品逐漸走向市場,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其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文章以西方現代美術史為切入點,以繪畫形式創新為研究的主要內容來組織全文,首先介紹了繪畫形式變化中的形式主義,然后分析了繪畫形式與繪畫形式美,最后介紹了西方現代美術史的發展及其對繪畫形式的影響。
關鍵詞:西方現代美術史;繪畫;形式創新;重要性
西方藝術由于發展時間較長,在世界藝術界是比較有名的。很多國家在發展自己本國的藝術時都會或多或少借鑒西方藝術。從西方藝術的發展歷程來看,其也經歷了一個曲折并且漫長的過程。在西方現代藝術剛起步的時候,主要是發展了印象主義,人們一般覺得印象藝術是其開始發展的重要里程碑[1]。當這種藝術發展之后,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階段,人們不再大量批評當時的藝術形式。仔細查閱資料會發現20世紀后期到現在的這段時期,西方藝術的流派變化是比較大的。很多的藝術流派通過各種方式去傳達自身對藝術的理解,宣傳自己流派的主要思想,很多優秀的藝術作品就是出自這個時期。總體來說,西方的現代美術史是藝術形式的發展史,無論是體裁還是風格都必須圍繞藝術形式進行創作。
一、基于形式主義的繪畫形式
其實,形式可以理解為藝術的一種展現方式,很多時候,人們關注的是藝術如何在形式上進行創新。但是,藝術形式是變化的,某種藝術形式可能就存在于很短的時期。大多數人認為結構主義與形式主義是緊密聯系的[2]。這種主義最先是在歐洲開始傳播,隨后在世界上不斷擴展。結構,具體來說,就是指在進行外觀設計時需要遵循的規則,很多的雕塑像就體現了結構的運用。在雕塑像中,比較著名的是史蒂文·溫伯格,他的雕塑藝術非常精湛,作品深受大家喜愛。通過分析他的作品,可以看出,藝術作品最關注的還是形式,而并非表面的一些枝葉。在選擇形式的時候,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例如根據藝術作品體現的主題,以及需要表達的意圖等體現出作品的本質。
當然,很多時候,在評價藝術作品好壞的時候,都是根據外部的形態進行評判。因此,外在的形態還是比較重要的,人們大多數情況下傾向于關注視覺的體驗。形式主義對外部形態的關注,主要體現在對線條的勾畫、填涂的顏色等的有機組合上,美學藝術比較濃厚。人們總是喜歡將形式主義與自然主義進行比較。一般來說,自然主義體現的是展現自然的美,尤其是那種原生態的美,比較看重構成的元素[3]。而形式主義不會太關注這些方面的東西。曾經一段時間,形式主義在我國爭議不斷,被人們所吐槽,而后由于人們思想的變化,其在我國得到飛速發展,很多學者相繼對其進行研究。
二、繪畫形式和繪畫形式美
(一)題材方面的美
我國的繪畫藝術一般都與圖騰關系緊密,這在古代的繪畫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后來,由于社會的發展,人們比較喜歡追求自由,喜歡山水,喜歡大自然的美景。因此,這個時期我國的繪畫主題偏向于山水。總體來講,我國的繪畫主題非常豐富,內容十分多樣。不同的時期,由于社會背景的不同,人們思想的不同,繪畫風格也呈現出明顯的不同。此外,不同的繪畫風格也體現了不同的人文情懷。國外的繪畫大多描述與生活有關的話題,體現了對自然的熱愛,對社會的關注,對人文的關懷,以及對宗教的信仰[4]。無論是中國的繪畫還是國外的繪畫,在主題上很多是相似的,不同主要體現在文化方面,地域方面等,進而形成了不同的繪畫風格。不同的風格給人不同的感覺,可以讓人體驗到不同的美。我國的繪畫文化是在長期的發展中逐漸積累起來的,從最開始的描述山水,到之后融入人文情懷,到最后的加入美學的元素,這個過程是很漫長的。國外的繪畫重視對生命可貴的描摹,宗教虔誠的贊美等。總而言之,我國的繪畫藝術與國外的繪畫藝術相同的地方很多,但是,不同的地方也很多,也就是說有共同的魅力,也有獨特的魅力。
(二)色彩方面的美
中國畫的色彩表達由來已久。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物體表面的顏色是通過著色來分類描述的。中國畫獨特的色彩表現理念在不同的時代呈現出不同的個性,對色彩的追求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在色彩方面,中西繪畫在色彩的運用和色彩的感知上是不同的。中國傳統繪畫的色彩魅力來源于意境,而西方繪畫則普遍轉向光學意義上的色彩理論和色彩感知的繪畫魅力。“形形色色”一直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一個重要特征,由于作品的主題、形式和創作背景的影響,這種色彩觀念逐漸發生了變化。與西方繪畫在光學意義上強調色彩理論相比,中國畫所強調的意境觀使其獨具特色。
(三)空間方面的美
空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人們可以通過視覺、觸覺和動覺來感知這樣的物質形式。透視是表達空間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特點是將物體置于平面空間中,通過繪畫技法的運用,使觀者從不同的方位和層次上獲得不同的視覺效果。畫家通過設定畫面形態的大小、布局和方向,以畫家的繪畫思想形成主觀的空間表現形式。不同的創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創作喜好設置不同的意象形式,從而形成不同風格的空間形式,這也是繪畫形式創新的重要內容。
(四)構圖方面的美
構圖是一種刻意物化的結構和配置的方法,注重獨特,注重外在美。它通過組織形式和色彩,形成一定的形象結構,注重整體效果。它是表達意圖的所有手段的總和,也是構成中最重要的部分。從構圖形式的發展階段來看,散視構圖法是比較早期的構圖選擇形式,構圖以審美標準為主。其實構圖很早就出現了,這種形式更注重整體性,給人的印象更有視覺沖擊力。
(五)技法方面的美
從中國畫形式的變化來看,在傳統繪畫的早期階段,細毛筆是最常見的技法表現形式。這種技法表現形式也成為中國畫形式不斷發展,繪畫體系逐步完善的重要動因。舉世聞名的中國傳統細膩的文風強調細膩的畫風,這是最好的技巧。這種技術表現形態因其獨特的審美感染力而活躍起來,也與寫意技術的表現形態迥然不同。而這種技法特征的差異是中國畫多元化特征的重要表現,也是畫家長期在繪畫形式上創新的重要表現。這項技術需要很深厚的知識基礎,而且相當復雜。
三、西方現代美術史的變化對我國繪畫形式
創新的啟示
越來越多的經典繪畫是在前人繪畫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融入了許多繪畫因素,這些因素對后世畫家的創作仍有比較大的影響。盡管東西方在藝術發展史上存在著顯著的差異,但傳統在藝術史上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這一極其重要的地位也成為藝術家創作的重要因素。創新本身并不意味著不合理的獨特性,而是在尊重和理解傳統的基礎上,正視傳統中所蘊含的繪畫元素,擇優除惡,進而對繪畫的實現采取更加開放的態度。創新是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的重要基礎,保證了這種藝術的不斷傳承。從西方現代藝術史的發展來看,對繪畫形式影響最大的是注重促進繪畫形式發展的普遍創新。
西方的藝術深受現代文明的影響,藝術的商品化現象比較嚴重。這從側面可以反映出藝術作品的顯著特點,也為藝術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優秀的創作家開始嘗試通過新的藝術方式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很多時候他們的思考,他們的意愿等都是通過這種方式表達的。在二十世紀末的時候,我國的不少學者針對藝術風格創新的話題展開了很多次的討論,持續的時間非常長。很多的學者認為,西方藝術的里程碑不確定,直到印象派風格出現后,這場持續很久的爭論才逐漸得以平息。在印象派中,《日出·印象》是最棒的作品,很多人都比較關注這個作品。在現代藝術發展史上,印象派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印象派的繪畫風格很獨特,不太重視事物的本質,不拘泥于傳統的內在邏輯,而是試圖在創作上打開新局面,不是去模仿事物。
藝術的發展是環環相扣的,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繼承與創新的。當社會的主流思想、國際環境、社會核心價值觀發生變化時,藝術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在動態中不斷發展。20世紀40年代中期,抽象繪畫藝術得到了發展,是比較強調繪畫形式的藝術,然而繪畫成果卻寥寥無幾。到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波普藝術進入鼎盛時期,這是那個年代比較有名的藝術。波普藝術反映的是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環境下,社會文明與社會生活的聯系開始變得更加緊密。這種藝術也屬于優秀的繪畫形式。在此之后,西方現代藝術更多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從已經出現的風格中可以看出,該時期的西方現代藝術非常注重更新速度,特征尤為明顯。正是因為這樣的情形,西方藝術開始從傳統的泥潭中逐漸解脫出來。
四、結語
西方現代美術的發展歷史非常悠久,分析其發展的歷程,從中找到靈感,對促進我國繪畫形式的創新發展意義重大。本文以西方現代美術史為切入點,以繪畫形式創新為研究的主要內容來組織全文,介紹了繪畫形式變化中的形式主義,分析了繪畫形式與繪畫形式美,介紹了西方現代美術史的變化對我國繪畫形式創新的啟示。希望通過對西方現代美術史的分析,我國的繪畫形式得以創新。
參考文獻:
[1]陳瀾.從西方現代美術史看繪畫形式創新的重要性[J].美與時代(中旬刊),2019(10):23-24.
[2]劉賢明.從西方現代美術史看繪畫形式創新的重要性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5):148-149.
[3]吳禹霏,郭曉光.從西方現代美術史看繪畫形式創新的重要性研究[J].散文百家(理論),2018(9):180.
[4]李敏.從西方現代美術史看繪畫形式創新的重要性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15):54.
作者單位:
云南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