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全媒體記者 卞瑞鶴 趙潤澤
近年來,作為農業大省的河南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不動搖,自覺扛穩糧食安全這一重大政治責任,拿出硬舉措,乘勢而上、攻堅克難,不斷開創農業農村工作新局面。
1月16日,2020年河南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河南省委十屆十次會議、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兩會精神,回顧總結去年“三農”工作,分析當前農業農村形勢,安排部署今年工作。河南省省長尹弘從五個方面對河南“三農”工作提出建議和要求,并對具體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扛穩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不動搖
過去的一年,河南緊緊扭住鄉村振興這一總抓手,埋頭苦干、銳意進取,農業農村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為穩定經濟社會大局和應對風險挑戰提供了有力支撐。
全年實現68.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1169個貧困村退出,14個貧困縣有望摘帽;新建高標準農田590萬畝,糧食總產達1339億斤,占全國的1/10,平均畝產415.8公斤,總產、單產均創歷史新高;“四優四化”加速推進,優質專用小麥、優質花生種植面積均居全國第一位,十大優勢特色農產品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58.5%,以面、肉、油、乳、果蔬為重點的綠色食品業加快轉型;新建、改建農村公路超過1萬公里,全部行政村實現通硬化路、通客車,農村集中供水率達89%,自來水普及率達88%,85%的縣建立了城鄉一體化保潔機制,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完成戶廁改造305萬戶;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順利推進,適度規模經營面積占比達62%,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試點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工作穩步推進;黨支部“堡壘工程”、村黨組織書記“頭雁工程”有力實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農業質量效益不高,農村發展短板突出,農民收入水平偏低。”尹弘表示,“當前我省‘三農’工作正處于滾石上山、攻堅轉型的關鍵階段,不能忘記我們的省情和責任,農業的基礎地位不能變,‘三農’工作作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能變,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不動搖。”
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色
今年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脫貧攻堅在全面小康各項目標任務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影響力,各方面都會拿脫貧攻堅來衡量全面小康的成色。
尹弘表示,一定要深刻認識做好今年脫貧攻堅工作的極端重要性,以“軍令如山”的責任感和“背水一戰”的使命感,舉全省之力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要不折不扣完成剩余脫貧任務,切實提高脫貧質量,及時研究接續推進減貧工作。
行百里者半九十。經過多年的努力,河南省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發生率顯著下降,但是脫貧攻堅任務仍然十分繁重,未脫貧人口還有35萬人,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堅中之堅,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尹弘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更精準舉措攻城拔寨,既要聚焦“三山一灘”特別是大別山革命老區等深度貧困地區,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又要高度重視非貧困縣、非貧困村的貧困人口脫貧工作,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確保剩余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退出;要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嚴把貧困退出關,多措并舉抓好產業扶貧,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及時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幫扶。
“脫貧不是靠財政資金去搞福利化,要引導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參與鄉村振興中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服務等項目建設,鼓勵他們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尹弘強調。
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筑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基礎
中央從全國層面明確了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供水保障、人居環境、教育、醫療衛生服務、社會保障、公共文化服務、生態環境等8個方面的短板。
尹弘表示,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要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立足河南實際,把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作為今年“三農”工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點任務。

河南省商城縣里羅城村美如畫 資料圖
要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加快推進公共服務下鄉,織密兜牢農村社會保障網;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創業,大力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精準落實惠農政策,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做好鄉村規劃編制實施工作,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建設。
“我們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切的問題、最基本的需求,優先解決好最緊迫、最急需的短板問題,為推進鄉村振興打牢基礎。”尹弘強調。
著力建設現代農業,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現代化。對照鄉村振興目標、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必須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攻方向,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尹弘表示,要開展耕地保護提質行動,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穩定糧食生產能力;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推動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市場和科技作用,做好延伸產業鏈條文章;質量興農,品牌強農,增創農業發展新優勢。
近年來,河南糧食生產不斷取得新突破、實現新跨越,被習近平總書記譽為“一大優勢,一張王牌”。但糧食生產能力基礎并不穩固,耕地面積吃緊、質量下降等問題也日漸凸顯。
尹弘指出,河南要立足打造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
農業結構調整既是發展現代農業的迫切需求,也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還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抓手。要把提高糧食生產能力與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立足資源稟賦、生態條件、產業基礎,調整優化生產結構、產品結構、區域結構,加快形成結構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農業供給體系。
一二三產業雖有分工和效益差別,但沒有優劣之分,一產同樣可以高質高效,關鍵是要摒棄只關注數量、不注重質量的觀念,緊緊圍繞農業轉型升級,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
要堅定不移走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之路,把優質“產出來”、把安全“管出來”、把品牌“樹起來”,推動河南農業加快實現由增產導向到提質導向、由總量擴張到質量提升的根本性轉變。
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為建設現代農業強省提供堅強保障
“‘三農’工作是一項事關全局、事關長遠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工作要求高,必須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周密安排部署,強化政策措施,形成推動工作的強大合力。”尹弘強調,要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政治責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要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人才配置上優先考慮,在土地供給上優先滿足,落實好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政策;要鞏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扎實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加強鄉村治理,完善基層服務,建設文明鄉風,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同時,要謀劃編制好“三農”領域“十四五”規劃。
尹弘特別強調,要把村“兩委”班子選配好,把“第一書記”選派好,把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好,把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好,更好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各級黨委政府要動真格、見真章,在干部配備、要素配置、資金投入、項目安排等方面真正把“優先”體現出來,把政策落實下去;進一步放活土地經營權,穩妥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試點;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深入拓展“四議兩公開”工作法。
穩住“三農”基本盤,確保小康社會如期建成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年,是“十三五”規劃全面完成之年。
在1月17日召開的全省農業農村局長會議上,河南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申延平表示,做好2020年工作,一要充分認清一個背景,即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嚴峻,“三農”不穩,社會大局就不會穩定,穩住“三農”基本盤,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二要把握好兩個主題,即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黨中央作出的戰略部署,也是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三要把握好三保(保供給、保增收、保小康),進一步穩定糧食產能和生豬生產;通過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民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堅決確保黨的戰略目標圓滿完成,確保小康社會如期建成。
對2020年河南農業農村工作,申延平提出,要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補上全面小康“三農”短板兩大重點任務,全力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保持農村和諧穩定,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在鄉村振興中建設現代農業強省。
著重圍繞產業發展、鄉村建設、農村改革,申延平強調了抓好糧食生產、抓好生豬穩產保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業科技裝備支撐、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抓好鄉村產業發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抓好農業產業扶貧、持續穩定農民增收、深化農村改革、抓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等12個方面的重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