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全媒體記者 卞瑞鶴 孫 紅
人文氣息濃郁的活動廣場,干凈整潔的大街小巷,錯落有致的居民房屋……1月8日,冬日里的中水寨村,給人無比和諧親切的感覺。見到村子里的人,駐村第一書記馬應福總是熱絡地先和他們打著招呼,而村民則高興地回應道:“馬書記好,又在村里轉哩!”
中水寨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嘉應觀鄉,坐落于黃河北岸。這是一個典型的傳統村落,655戶2600多口人,耕地1500畝,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經濟基礎薄弱,2014年被定為省級貧困村。
2017年5月,河南省社科聯人生與伴侶雜志社總編輯馬應福,來到中水寨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他的到來,讓中水寨村煥發出了生機。用了一年半的時間,他帶領全村成功脫貧。不僅如此,他還為這個平凡的鄉村注入了豐富的人文內涵,將其成功打造成“中原寫福第一村”,使之一舉成為河南省“志智雙扶”的典范。
2019年12月22日,冬至。這天上午,中水寨村群眾期待已久的脫貧攻堅系列活動頒獎暨第四屆“寫家訓 畫家風”書畫展活動如期舉行。令大家驚喜的是,村里這次不僅安排了第三屆戲劇周,表彰了各類先進典型,還舉行了“中國福”的購買和捐贈活動。活動下來,村里收到款物合計14.5萬余元。
“這些字可大都是俺們村的人寫的,沒想到,咱普通群眾寫一手好字還真能換成錢!馬書記這幾個活動組織得真不賴!”67歲的書法愛好者王大勇興奮地說。

馬應福(左一)向河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李庚香,副主席李新年等領導匯報“中原寫福第一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情況
2017年5月,馬應福駐村后,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相繼舉辦了一系列接地氣、聚人氣、揚正氣的活動。憑借自己的人脈,馬應福先后邀請李樹建、王惠、丁建英、賈文龍、李金枝等32名國家一級演員到村演出。
通過活動的舉辦,馬應福為中水寨村培養了一個50多人的文藝宣傳隊伍,促成李樹建收下愛唱戲的殘疾患兒苗凱富為弟子,使一名殘疾患兒夢想成真。鄰村87歲抗美援朝老戰士張加青動情地說:“中水寨村戲劇周非常好,教育廣大群眾永遠聽黨話、永遠感黨恩、永遠跟黨走!”
兩年多來,馬應福在村里組織開展了四屆書畫家“寫家訓 畫家風”書畫展,推動河南省直文聯、省直書協為村里捐贈書畫作品300幅,并使中水寨村在河南省文聯展廳成功舉辦“志智雙扶文化興村”書畫展,開創了村級書畫展首次登上高雅藝術殿堂的先例。在河南省直文聯、省直書協的指導幫助下,中水寨村現已培養和發展了30多名省市級書法家協會會員,50多人參與“中國福”市場化運作。2019年1月,河南省直文聯、省直書協授予中水寨村“中原寫福第一村”稱號。
此外,馬應福在全村廣泛開展“立家訓 樹家風”活動,親自編寫出版了《立家訓 樹家風古今名人故事讀本》。該書故事感人,內容生動,深受人們喜愛,河南省委原書記徐光春特意為該書作序,中國書協副主席宋華平為該書題寫了書名。圖書出版后,馬應福免費配發全村各戶,這一舉動,有效激發了村民的內生動力,使全村上下形成了重視家教、家風的良好風氣。
近年來,中水寨村形成了“開啟智慧之門,學習改變命運”的濃厚學習氛圍,有在讀博士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6名,本科生和優秀高中生30多名。
馬應福還與全村黨員干部一起,組織開展了三屆“最美家庭、道德模范、星級文明戶、衛生標兵戶、好媳婦、勤學奮進獎、文藝標兵、脫貧攻堅貢獻獎”等評選表彰活動,150多個先進個人和家庭受到表彰,全村“學先進,當模范”蔚然成風。
“文化是根也是魂,能催生文化產業,能促進鄉風文明,更能提振干部群眾精氣神。”馬應福說,“現在的中水寨村,人文氣息濃郁,成了遠近聞名的文化村、文明村。”
“每次村里舉辦活動,都能吸引周邊許多村民前來觀看,很是熱鬧。特別是舉辦了三屆的戲劇周活動,現場觀眾有6萬余名。”馬應福說,現在,這一系列帶著濃郁文化氣息的活動,已成為中水寨村的靚麗名片。人氣的聚集和提升,極大帶動了村里經濟的發展。
“輸血”不如“造血”。自從來到中水寨村,馬應福和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運輸業、零售業、加工業等,全村民營經濟100多家、年營業額3000多萬元,群眾人均純收入從2017年的7000多元,快速增長到目前的1.2萬元,貧困戶由2014年124戶482人,減少至目前的6戶13人。
壯大和發展村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圍繞“中原寫福第一村”特色文化產業品牌,中水寨村成立了河南博之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推動市場化運作,帶動村集體年收入30多萬元。此外,成立的武陟縣森園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10個合作社等,每年也為村集體增收近20萬元。
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高群眾的幸福指數,也是馬應福關注的事情。兩年間,他多方協調資金,對村里自來水進行了改造,使家家通上天然氣,建設了70多間臨街商鋪,修建了村部、文化廣場,開展改廁、煤改電和清潔衛生行動,使村內道路、水溝花帶不斷修復完善。如今的中水寨村,村路變寬了,水變清了,燈變亮了,文化活動豐富了,村容村貌變美了,村民們更有精氣神了。

2019年12月15日,中水寨村在河南省文聯展廳舉辦“志智雙扶 文化興村”書畫展。圖為馬應福(右二)與觀展領導合影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中水寨村短時間內能取得如此快速的發展,離不開堅強的黨支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馬應福與村黨員干部,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經常性學習教育和“主題黨日”活動,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推動“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常態化、制度化,使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
“近三年來,在省社科聯領導的指導下,我和中水寨村的黨員干部,共同制定了‘建強支部,助力脫貧;完善設施,惠及民生;志智雙扶,文化興村;發展產業,經濟強村;整治環境,建美鄉村’的工作目標,實現了中水寨村的迅速蛻變和長足發展。”馬應福高興地說。
“要想做好駐村第一書記,一定要讓自己做好角色的轉變。與在單位不同,來到村里,我們接觸的是最基層的群眾。如果對自己新的角色認識不到位,心里就會不平衡,就容易抱怨,很難和群眾打成一片。”采訪中,馬應福如是說。
為了探索怎樣當好駐村第一書記,他組織完成了《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研究》13余萬字立項課題,該課題獲得河南省社科聯調研課題一等獎;編輯駐村工作日志700多期、180余萬字,整理工作照片2萬多張,為中水寨村留存了一份寶貴的駐村工作資料。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馬應福不僅要求自己扎根農村,而且要“駐得下、融得進、干得好”,他幾乎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傾注給了中水寨村。看著村莊一天天發展,村民一天天富裕,由衷的自豪感總是讓他興奮不已。為了做好工作,他的付出讓人感動:母親去世時,他因村里工作繁忙而錯過了見最后一面的機會;為了幫村民討要工錢,他不辭辛苦多方求援;為了修建舞臺和舉辦活動,他個人多次墊資……
所有的愛和付出,都源于對黨的忠誠。
“2020年,中水寨村將努力規劃打造‘中原寫福第一村’和‘立家訓 樹家風’文化綜合體,建設幸福敬老院和無花果采摘產業園。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采摘旅游,為建設美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基礎。”馬應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