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院首席科學家危起偉等人發表的一篇論文,稱長江白鱘已滅絕,引發廣泛關注。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名為《世界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滅絕:保護瀕危動物的經驗教訓》的論文預校樣稱:“估計2005~2010年長江白鱘已滅絕”。
根據農業農村部通告,長江要實施十年禁漁計劃。禁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通告稱,自2020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護區以外水域,實行暫定10年的常年禁捕。
據農業農村部統計,長江流域瀕危魚類物種達到92種,瀕危物種接近300種。雖然每年春季會有三四個月的禁漁期,但無法讓魚群繁衍壯大。十年禁漁,可以讓魚類繁殖兩三代,從而恢復種群數量。
禁捕之外,“保種”也尤為迫切。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多位專家認為,中華鱘、長江鱘、江豚等頂級物種極度瀕危,中華鱘已連續3年未發現自然繁殖。專家建議除了中華鱘、長江鱘、江豚等旗艦動物外,國家應建立科學系統的包括胭脂魚、銅魚等物種的“保種”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