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山東萊蕪九龍山寒武紀張夏組核形石灰巖分類及沉積環境探討

2020-03-04 02:09:08遲乃杰韓作振單偉孫雨沁熊玉新劉傳娥
山東國土資源 2020年2期

遲乃杰,韓作振,單偉,孫雨沁,熊玉新,劉傳娥

(1.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自然資源部金礦成礦過程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山東省金屬礦產成礦地質過程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山東 濟南 250013;2.山東科技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590;3.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山東 濟南 250014)

0 引言

核形石是分泌黏液的藻菌類在生長過程中捕獲、黏結碎屑物質和碳酸鈣質點,圍繞核心加積而成的,非固著生長的紋層狀結核體[1-2]。核形石一般由核心(core或nucleus)和紋層(cortex或coating)2個基本單元組成。核心是其形成的基礎,以巖屑、生物碎屑等為主,決定核形石形成初期的紋層類型及初期外部形態;紋層圍繞核心呈層狀分布,形態為近同心多層環狀、單層環狀和不規則狀,紋層類型以暗色泥晶紋層、暗色葛萬菌紋層、微晶方解石紋層及亮晶方解石紋層等為主。

國內外學者對許多地區及地層產出的核形石灰巖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研究內容包括核形石的生長過程、沉積環境、成因及分類等[3-23]。但對山東萊蕪寒武系張夏組地層中產出的核形石灰巖研究相對較少。寒武系張夏組地層中產出的核形石灰巖具有豐富多樣的核心與紋層組合,是研究核形石生長過程、沉積環境、成因等的理想對象。該文通過大比例尺野外剖面實測與觀察,從其產出形態、紋層、基質類型以及生物組合等角度,對山東萊蕪九龍山寒武系張夏組產出的核形石灰巖進行詳細的微相研究,并分析了該地區核形石灰巖的形成環境。通過該次在山東萊蕪九如山張夏組核形石灰巖的研究,以期對微生物碳酸鹽巖核形石研究補充與完善,同時對山東魯西地區巖相古地理及層序地層學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持。

1 研究區地質概況

1—寒武紀饅頭組;2—寒武紀張夏組;3—寒武紀崮山組;4—寒武紀炒米店組;5—奧陶紀三山子組;6—奧陶紀馬家溝組;7—第四紀沂河組;8—前寒武紀花崗巖;9—圖b;10—圖c;11—村莊;12—寒武紀地層位置;13—剖面位置;14—省界圖1 萊蕪九龍山地區區域地質圖

山東萊蕪九龍山寒武紀張夏組的巖石地層主要分為下灰巖段、盤車溝頁巖段、上灰巖段,主要包括鮞粒灰巖、泥晶灰巖、頁巖、生屑灰巖及多種微生物巖,微生物巖約占30%,主要包括凝塊石、樹形石、核形石、疊層石和附枝菌格架微生物巖。該次研究的核形石灰巖產出于該區張夏組下灰巖段上部,橫向連續但厚度變化較大,厚度0.3~0.9m不等(圖2)。

2 核形石灰巖的顆粒類型及特征

碳酸鹽巖中的顆粒類型及特征是分析沉積環境的重要依據。張夏組核形石灰巖層段中主要含有的顆粒類型包括核形石、鮞粒、生物碎屑、內碎屑等。

2.1 核形石

核形石核心是其形成的基礎,決定核形石形成初期紋層外部形態,隨著紋層厚度增大,核心對其形態的影響逐漸減弱。核心的成分間接地反映了核形石形成初期的水體環境,以泥晶球屑等為主的內碎屑核心代表形成初期較弱水動力環境;以三葉蟲等為主的生物碎屑核心代表了初期較強的水動力環境。山東萊蕪九龍山地區產出的核形石核心成分多樣,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核心成分主要包括三葉蟲碎屑、泥晶碎屑、卵圓形泥晶球粒等;三葉蟲碎屑核心主要為長條形、蹄形、彎鉤拐杖形等,長約2~10mm(圖3b,3d),同時圓形空腔的三葉蟲碎屑核心也較常見。泥晶碎屑組成的核心,直徑約0.1~0.2mm,3~4個團狀聚集產出(圖4a),主要為先期形成的泥晶、微晶方解石被打碎,之后被水體中的微生物捕獲生長而成,該類型核心形成的核形石以圓形為主。卵圓形泥晶球粒核心直徑約0.2~0.4mm,核心一般呈卵圓形,內部結構均勻,磨圓較好,主要由泥晶碳酸鹽礦物發生凝聚作用而形成,泥晶球粒被水體中的微生物捕獲,且形成雙球核心(圖3c)。

1—鮞粒;2—核形石;3—生物碎屑;4—泥質條帶;5—泥巖;6—目的層圖2 萊蕪九龍山寒武系張夏組下灰巖段綜合柱狀圖

核形石紋層圍繞核心呈層狀分布,是核形石的組成部分。形態為近同心多層環狀、單層環狀、橢球狀、不規則狀等(圖3a,3c,3e,3f)。紋層類型以暗色泥晶紋層、暗色葛萬菌紋層、微晶方解石紋層及亮晶方解石紋層等為主(圖3f,3h)。紋層的形態及類型能較好地反映核形石形成過程中的沉積環境。即主要由泥晶、微亮晶、暗色葛萬菌紋層組成的核形石沉積環境水動力相對較弱,水體中有機質豐富、微生物大量繁盛;而主要由亮晶方解石紋層等組成的核形石沉積環境水動力相對較強,不利于微生物的繁盛。相對較強的水動力條件下,核形石在水體中連續滾動、懸浮,微生物充分生長并發生鈣化作用,從而形成的紋層形態主要為圓形、橢球形等,且紋層連續;相對較弱的水動力條件,核形石不能充分滾動,而是沿著底部滑行或原地搖擺生長,從而形成的紋層形態主要為不連續、陡坎狀等。

a,b—完整核形石,見規則亮暗紋層,放大倍數5×10;c—完整核形石,紋層明顯但發生重結晶作用,核心為兩卵形泥晶球粒,放大倍數10×10;d—部分核形石,核心為生物碎屑(三葉蟲),放大倍數20×10;e—完整核形石,紋層較明顯但發生重結晶作用,且周邊都發生重結晶作用,放大倍數6×10;f—完整核形石,紋層明顯發生重結晶作用,為偏心核形石,頂底較明顯,放大倍數7×10;g—核形石之間填隙物,深灰色泥晶方解石,見葛萬菌化石(箭頭),放大倍數20×10;h—核形石紋層,見長條狀交叉分布生長的葛萬菌(箭頭),放大倍數40×10;(注:視域直徑4mm,均為單偏光下觀察)圖3 山東九龍山中寒武世核形石特征

2.2 鮞粒

研究區核形石灰巖層位上、下均發育厚層鮞粒灰巖。通過鏡下觀察與分析,根據鮞粒包殼圈層特征將該地區的鮞粒分為同心圓鮞粒與放射狀鮞粒。

(1)同心圓鮞粒,鮞粒大多呈球形,少量呈橢球形,直徑1~3mm不等。鮞粒包殼主要由較純的亮晶方解石紋層與含有機質較高的暗色紋層交替組成,其圈數多因重結晶或白云石化太嚴重而模糊。鮞核直徑與包殼厚度比約為1∶5,屬真鮞范疇。此類鮞粒多形成于臺地邊緣波浪簸選的高能環境或開闊臺地動能較強的鮞灘環境。

(2)放射狀鮞粒,呈球狀、橢球狀,直徑0.5~2mm不等。包殼主要由放射狀排列的方解石晶體組成(圖4g,4h),鮞核直徑與包殼厚度比約為1∶5。此類鮞粒多見于張夏組底部,位于研究層位下部。分析認為此類鮞粒形成于相對高能的環境之中,主要為潮下帶的高能帶環境[25]。

a—部分核形石,核心為泥晶碎屑,紋層較明顯但仍發生重結晶作用,放大倍數5×10;b—填隙物,3個核形石之間填隙物為深灰色泥晶方解石基質,并見大量生物碎屑,放大倍數10×10;c—生物碎屑,雜亂分布其中,之間發生重結晶作用發達倍數5×10;d—核形石填隙物,核形石之間為發生重結晶作用的亮晶方解石,放大倍數為8×10;e—深灰色灰泥方解石,放大倍數5×10;f—發生障積作用的灰泥丘,泥晶方解石及大量生物碎屑,放大倍數5×10;g—放射狀的鮞粒灰巖,放大倍數7×10;h—放射狀鮞粒灰巖,之間為亮晶方解石膠結,放大倍數5×10;(視域直徑4mm,均為單偏光下觀察)圖4 山東九龍山中寒武世核形石特征

2.3 生物碎屑

研究層位中與核形石共生的生物碎屑種類較少,主要為三葉蟲碎屑,殼體均較破碎,其形狀各異,多為胸甲碎片,呈不規則的彎曲狀,帶有小的彎鉤、鋸齒狀、蹄形等。三葉蟲碎屑大小不一,0.5~2mm,分布雜亂(圖4b,4c,4f)。鏡下還可見圓形具十字消光的三葉蟲刺等。有的三葉蟲碎屑作為核形石的核心,對核形石的形成起到格架作用;有的充填與核形石之間,與核形石共生,為后期核形石灰巖的沉積環境研究提供參考。

2.4 內碎屑

內碎屑多為砂屑,與生屑共生,形狀不規則,礫屑較少,多為棒狀。內碎屑多由泥晶方解石組成,也見少量由球粒、鮞粒灰巖破碎形成的礫屑。內碎屑也可作為核形石的核心(圖4a),對核形石的形成起到格架作用。

3 核形石灰巖的分類及共生巖相

3.1 核形石灰巖的分類及環境分析

該文通過野外大比例尺剖面實測與室內微觀綜合分析,根據顆粒類型、基質類型、沉積組構、生物組合、顆粒成分及其結構等微觀特征,將該地區產出的核形石灰巖劃分為4類,分別為生屑質核形石灰巖、含生屑核形石灰巖、含核形石生屑灰巖與含核形石鮞粒灰巖。其中生屑質核形石灰巖有兩層產出,而其他均產出一層。該4類核形石灰巖相互疊加,組成中至厚層的張夏組下灰巖段中產出的含核形石灰巖,自下而上依次為:

3.1.1 含核形石生屑灰巖

核形石含量約占10%~20%,生物碎屑含量約占50%~60%,以三葉蟲碎屑為主。其中核形石排列比較雜亂,呈橢圓形,長1~2cm,高5mm左右(圖5c),核心主要為三葉蟲、泥晶碎屑等。紋層類型主要為泥晶、葛萬菌紋層。核形石與三葉蟲碎屑之間的填隙物主要由深灰色的泥晶方解石組成的基質組成。顆粒磨圓度較差,見少量鮞粒,并見深灰色微晶方解石組成的泥晶碎屑,直徑約為0.2~0.4mm。含有少量土黃色泥巖,呈團塊狀充填其中。

該巖石類型指示的水體動能較弱,水體相對較深,從而高能帶被打碎的大量生屑搬運在此沉積。光照較弱限制了葛萬菌等鈣化微生物生長繁盛,不利于微生物碳酸鹽巖的形成。同時該巖性主要沉積于含生屑顆粒質灰泥石灰巖之間,沉積面積較小。多處見側蝕現象(圖5c),分析認為應該為潮下水流流動過程中的離心力作用而成。根據上下接觸巖性特征與共生顆粒類型等分析認為其沉積相帶應該為潮下低能帶較弱的水流通道。

a—附枝菌格架微生物巖,產出于萊蕪張夏組上灰巖段;b—疊層石,產出于萊蕪炒米店組中下部;c—含核形石生屑灰巖(A),核形石含量較少,同時見側蝕現象;d—生屑質核形石灰巖(B),核形石較雜亂排列;e—含生屑核形石灰巖(C),并見明顯的生屑核心;f—生屑質核形石灰巖(D),中部見泥質條帶;g—含核形石鮞粒灰巖(E),產出與最頂部;h—生屑泥晶生物丘,表面見大量生物碎屑圖5 山東九龍山中寒武世核形石特征

3.1.2 生屑質核形石灰巖

核形石含量約占50%~60%,生屑含量約占20%。其中核形石整體排列有一定規律,但是仍比較雜亂。呈橢球形,長1~2cm,高5mm左右(圖5d),核心以三葉蟲碎屑為主。紋層亮暗明顯,葛萬菌紋層、泥晶紋層、亮晶紋層均有產出,紋層中葛萬菌化石數量增多。核形石之間的膠結物為亮晶方解石,基質主要成分為微晶方解石。底部見大量土黃色泥質條帶,生物碎屑充填于核形石之間,形狀主要為長條形、蹄形等。

該巖石類型指示的水體能量較強,較前者相對能量有所增加,但泥巖的增加同時也說明水動力仍然相對較弱,離物源較遠[26]。水體環境溫度適宜,營養物質增加,光照加強,該條件有利于葛萬菌等微生物的生存與繁殖,從而形成大量鈣化微生物巖核形石。該巖石類型主要沉淀于生屑顆粒質灰泥石灰巖之間。根據巖層產狀及上下接觸巖性特征與共生顆粒類型等分析認為其沉積相帶應該為水動力較強的潮下帶水流通道。

3.1.3 含生屑核形石灰巖

核形石含量約占80%,并見少量生屑。該類型核形石灰巖連續性較好,沉積面廣闊,核形石水平排列,有一定規律性。鏡下呈橢球形,長1~2cm,高5mm左右(圖5e)。核心以三葉蟲碎屑為主。紋層以連續、橢球形至圓形亮晶方解石紋層為主,其他類型紋層較少出現。核形石彼此接觸,顆粒支撐,亮晶膠結,偶見長條帶狀微生物碎屑,及大量微生物葛萬菌化石,偶見三葉蟲碎屑。

該巖石類型指示水動力條件強,核形石等充分滾動形成連續亮晶方解石紋層。營養物質豐富,光照充足,大量葛萬菌等微生物生存與繁殖,有利于鈣化作用的發生,形成大量微生物碳酸鹽巖。水流作用范圍廣闊,核形石沉積范圍大,且具有規律性。較強水流作用下使核形石之間為顆粒接觸,后期亮晶膠結,結合巖性特征與共生顆粒類型等分析認為其沉積相帶應該為局限臺地緩坡潮下高能帶[7]。

3.1.4 生屑質核形石灰巖

核形石含量約占40%~50%,生屑含量約占20%。排列比較雜亂。核形石以橢球形為主,粒徑較小,長0.5~1.5cm,高2~3mm左右(圖5f)。核心主要為三葉蟲與泥晶方解石組成的泥晶碎屑。見亮暗明顯的紋層交替產生,但以泥晶紋層為主。泥晶基質中充填以三葉蟲為主的生物碎屑,大小形狀不一,見少量鮞粒與內碎屑共生,彼此之間為泥晶方解石充填,見土黃色泥質條帶規律性分布于其中。

該巖石類型指示較弱水動力條件,來自物源的泥質物在弱水動力條件下,于較低洼處沉積[26]。隨著水體加深,光照減弱,微生物生長繁殖受到抑制,不利于微生物鈣化作用的進行,從而導致核形石含量減少。紋層類型以泥晶紋層為主,葛萬菌紋層較少。被打碎的大小不一的生屑在較弱水動力條件下沉積。結合巖性特征與共生顆粒類型等綜合分析認為其沉積相帶應該為水動力條件較弱的潮下低能帶[10]。

3.1.5 含核形石鮞粒灰巖

以鮞粒為主,鮞粒約占60%,核形石含量約占20%。鮞粒類型主要為同心鮞組成,粒徑0.1~1.0cm(圖5g);形狀為圓形及橢圓形,分選較差,顆粒支撐,亮晶膠結。核形石個體較大,橢球形,長1~2cm,高5mm左右,雜亂分布。核形石的核心主要為三葉蟲碎屑,紋層以亮晶方解石紋層為主。共生顆粒類型主要為生物碎屑,以三葉蟲、棘皮類等為主。

該巖石類型指示水動力條件相對較強,膠結物為亮晶方解石,同心鮞粒增多,水動力較強。光照充分,營養豐富,三葉蟲及微生物等能夠大量生長繁殖,但是較強的水動力條件不利于葛萬菌群落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tric matrix)的產生[27],從而影響了鈣化作用的進行,不利于形成較好紋層類型,導致核形石含量大為減少。三葉蟲碎屑等原地沉積。結合巖性特征與共生顆粒類型等分析認為其沉積相帶應該為能量較強的潮下高能帶[28]。

3.2 其他共生碳酸鹽巖類型及環境分析

3.2.1 生屑顆粒質灰泥石灰巖

該巖石類型產出于核形石灰巖巖層的頂底部位。頂部巖層地貌上無明顯隆起,呈層狀產出。厚度較穩定,厚約10cm,延伸幾米至百余米不等。見大量的生物碎屑并呈團塊狀分布,主要為三葉蟲碎屑,見少量保存較完整的化石,生屑團塊之間為泥晶—微晶方解石充填(圖4e,4f)。見少量同心鮞粒,紋層清晰,直徑約0.8~2mm。底部巖層地貌突起較明顯,呈長扁透鏡體狀、長方體狀、條帶狀、小山丘狀等。大的直徑1~2m,小的直徑十幾至幾十厘米;橫向對比連續且可延伸達幾十米,厚約10~30cm。

該巖石類型指示的水動能條件較弱。生物碎屑等被搬運至此,隨著水動力的減弱而沉淀并起到障積作用。沉積形成以灰泥為主呈層狀的障積型生屑顆粒質灰泥石灰巖。該類型層狀灰泥石灰巖形成之初抗浪性相對較弱,巖層中大量側蝕現象的存在說明其被后期的較強水流沖刷、磨蝕,導致底部巖層轉變為不連續且形狀不規則的含生屑灰泥丘;而頂部較平坦巖層的形成,分析認為是由于水體動能條件變化相對較快,未完全固結或已固結的巖石遭受剝蝕夷平作用所致。綜合生物組成、膠結類型等巖性特征分析認為該巖石類型的沉積相帶應該為潮下低能帶沉積環境[29]。

3.2.2 具同心鮞的鮞粒灰巖

巖石的骨架組分為同心圓狀鮞,部分為具外包殼的泥晶鮞和磨圓內碎屑,有時含磨圓的生物碎屑。以高能鮞和復鮞為主,少數為薄皮鮞。大小不一,直徑常為1~3mm。顆粒支撐,亮晶膠結,泥質含量較少。該巖石類型產出于生物層狀礁的上部,其鮞粒組成、內部形態及共生物指示其為較高能水動力條件下的產物,分析認為其沉積環境應該為開闊臺地鮞灘或潮間帶鮞灘[29-30]。

3.2.3 具放射鮞的鮞粒灰巖

鮞粒大小較均一,直徑約為1~2mm。鮞粒灰巖成分多樣,被泥質充填的土黃色鮞粒呈透鏡狀產出,與淺灰色至土黃色少量被泥質充填的鮞粒灰巖共生。占優勢的碳酸鹽巖顆粒為放射狀鮞(圖4g,4h),含少量磨圓內碎屑(部分可能為泥晶鮞)。分選較差,顆粒形狀不規則,可見較多的破碎,有些還會再次被包殼形成新的鮞粒,有時多個破碎鮞粒粘結在一起再搬運形成復鮞。見大量泥質條帶充填其中。該巖石類型產出于生物灰泥丘的底部,其鮞粒組成、內部形態及共生物等指示其為相對低能水動力條件下的產物,分析認為其沉積環境為局限臺地潮下高能帶[29-30]。

4 九龍山核形石灰巖沉積微相分析

萊蕪九龍山剖面張夏組地層中產出的不同類型的核形石灰巖主要是由于該沉積區水體動能、光照、營養等條件變化所引起的。通過野外觀察、室內鏡下分析結合古生物研究等多種手段,認為該地區核形石灰巖的形成環境主要為潮下帶,根據潮下帶內海底地形的局部變異,可分為潮下低能帶與潮下高能帶。

4.1 潮下高能帶

又稱“開闊潮下帶”,與外海相連,屬于歐文能量帶中的稍近海岸的Y帶(高能帶),該沉積帶長期處于海水的覆蓋之下,波浪及潮汐十分活躍,水淺、陽光充足、氧氣充分,底棲生物和藻類大量繁殖,所形成的沉積物以生物成因為主。在此帶向海一側,從深水上升帶來的氧料尤其豐富,因而各種生物,包括造礁生物大量發育,往往形成生物礁等。而向濱岸一側,則可見各種較粗的顆粒(如鮞粒、生物碎屑、內碎屑等)堆積,所形成巖石主要為生物碎屑灰巖、鮞粒灰巖、內碎屑灰巖等。分選和磨蝕良好,灰泥含量少,亮晶方解石膠結。具交錯層理等沉積構造。該相帶內海底地形微微凸起,波浪和潮汐對海底沉積物攪動強烈,并充分篩選。因此沉積物相對較粗,但分選及磨圓度均較高,發育生物礁或灘等環境。

該相帶內產出核形石的特征主要為球形、橢球形核形石,并含有大量的生物碎屑或鮞粒。野外巖性主要為含生屑核形石灰巖、含核形石鮞粒灰巖。上下相鄰層位以水動力較強條件下形成的鮞粒灰巖、生屑灰巖為主。巖層整體厚度不大,但是連續性較好,具有較好的可對比性。鏡下觀察發現紋層主要為規則亮晶方解石紋層、規則暗色葛萬菌紋層、規則泥晶紋層等,少量發育凝塊紋層、波狀紋層等,核形石核心主要為三葉蟲碎屑組成。核形石與生物碎屑與鮞粒之間主要為亮晶方解石膠結,泥晶方解石較少見。

4.2 潮下低能帶

又稱“局限潮下帶”或“閉塞潮下帶”。海底微微下凹,波浪振幅較小,水流較弱,沉積物較細,其屬于歐文能量帶中靠近海洋的Z帶(低能帶)。此帶水很淺,波浪和潮汐作用都很弱,其能量大多被海底磨擦消耗掉,水循環也較弱,只有局部的風暴作用才能引起一定的波浪,并影響到該相帶,因此是一個潮下低能帶。潮下低能帶的環境中主要生物群為窄鹽度的藻類、三葉蟲、有孔蟲、珊瑚等,大多數均已破碎,但是仍有少部分三葉蟲保存完整。

該相帶內產出核形石的特征主要為不規則狀、橢球形核形石等,并見大量的泥質物沉積,見少量鮞粒與內碎屑共生。野外巖性主要為生屑質核形石灰巖、含核形石生屑灰巖。上下相鄰層位以水動力較弱條件下形成的泥晶灰巖、含生屑泥晶灰巖為主。鏡下觀察紋層類型主要為泥晶紋層、葛萬菌紋層;核心主要為三葉蟲、泥晶碎屑組成;核形石之間的基質主要由深灰色的泥晶方解石組成,局部見少量生屑。

5 九龍山核形石灰巖形成過程

萊蕪九龍山剖面張夏組核形石灰巖的沉積形成環境經歷了從潮下低能弱水流通道、潮下低能強水流通道、潮下高能帶到潮下低能帶最后到潮下高能帶。結合野外觀察等所反映出的巖性組合及沉積學特征等,對研究層位核形石的形成過程進行簡要分析。

局限臺地環境中,巖性組合由鮞粒灰巖變為生屑顆粒質灰泥石灰巖,該沉積位點水動力擾動減弱,不足以形成鮞粒,水體比較穩定,但弱水動力條件有利于三葉蟲等生物碎屑的沉積,從而沉積大量生物碎屑,形成格架發生障壁、粘結作用而形成生屑顆粒質灰泥石灰巖,呈層狀分布。該巖性通常分選不好,其抗浪性相對較弱,從而在后期潮下水流的作用下形成灰泥丘。

潮下帶水流作用加強,持續水流作用對層狀的灰泥石灰巖進行剝蝕破壞作用,從而形成灰泥丘。水體能量仍相對較弱,導致大量生屑在此沉積,光照較弱限制了葛萬菌等微生物生長繁盛,導致僅少量葛萬菌繁殖,葛萬菌圍繞生屑等核心生長,從而形成含核形石生屑灰巖,沉淀于灰泥丘之間的水流通道內。

水體能量略有加強,光照增強,有利于葛萬菌等微生物的生存與繁殖,從而形成大量核形石灰巖,同時來自物緣區的泥質物在此處沉積,從而形成生屑質核形石灰巖。水流作用繼續加強,泥質物質等難于沉積,僅局部見少量土黃色泥巖,同時不利于生物的生長,但光照充足,營養豐富,有利于葛萬菌等浮游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形成含生屑核形石灰巖。水體能量減弱,回到潮下低能帶沉積環境,泥質含量再度增多,葛萬菌繁殖受到限制,并見大量放射鮞粒與生物碎屑,從而導致核形石數量減少,形成生屑質核形石灰巖。之后該地區水動力加強,對前期沉積物進行沖刷改造,同時伴隨沉淀形成大量鮞粒灰巖,且多為同心鮞,核形石含量較少,沉積環境主要為潮下高能帶,接近潮間帶,形成含核形石鮞粒灰巖。

之后水動力逐漸趨于穩定,達到潮下低能帶沉積環境,生物數量增加,生屑含量增加并起到較好的格架作用,抗浪性較弱,沉積大量灰泥,形成層狀的生屑顆粒質灰泥石灰巖。

6 結論

(1)根據含核形石灰巖的宏觀特征與組分含量等,將該地區產出的含核形石的灰巖分為:生屑質核形石灰巖、含生屑核形石灰巖、含核形石生屑灰巖與含核形石鮞粒灰巖等四類。

(2)山東萊蕪九龍山地區寒武紀張夏組下灰巖段上部的核形石沉積環境主要為潮下高能帶與潮下低能帶。

(3)通過野外觀察等所反映出的巖性及沉積學特征等,對研究層位核形石的形成過程進行簡要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午夜啪啪福利| 欧美97色|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97se亚洲综合| 91在线中文|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久|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欧美精品导航|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狠狠v日韩v欧美v| 亚洲性网站|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黄色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二区|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黄色a一级视频| 福利在线不卡一区|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国产成人三级| av无码久久精品|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日韩视频福利|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天天色综网|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日本亚洲最大的色成网站www|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a|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毛片一级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成人亚洲视频|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99在线国产| 久久毛片网|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电影|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99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国语对白|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欧美精品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