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佳昕
(沈陽師范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來看,幼兒園和幼兒教師需要給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創設多樣化的語言教學環境,以滿足幼兒語言功能發展需求。[1]教師要尊重幼兒對語言學習的興趣,理解和把握不同年齡段幼兒語言的發展要求,從而設計出符合幼兒實際的情境教學活動。幼兒教師可以從幼兒的日常生活和相關愛好入手,引導幼兒融入情境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所聽、所見、所想,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幼兒的邏輯思維力,強化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作為人和人之間溝通的載體,是人的社會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教學需要從幼兒階段開始,而語言教學情境的創設則是強化語言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語言有著抽象性的特點,簡單的解釋無法讓幼兒直觀理解,因此,需要從幼兒周圍環境入手,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水平。這樣,既有助于幼兒的大腦發育,又能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語言是幼兒學習知識與獲取經驗的重要渠道,幼兒教師對幼兒的引導和教學大部分是通過語言的方式完成的。因此,幼兒語言能力提升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教師的教學方式,促進自身學習,加快自身大腦發育。此外,幼兒語言能力提升還能幫助其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以提問的方式解決學習問題和知識疑惑。例如,幼兒教師在講授新知識的時候,為幼兒創設語言問答環節,鼓勵幼兒提出疑問,能鍛煉其自主思考、更深入地理解新知識、強化新知識接受的能力。
認知水平是個體對外界事物認知、判斷、評價的一種能力水平。在幼兒教學中,一些幼兒教師創設情境時,會忽視幼兒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歷,選擇一些幼兒根本不知道或者從未見過的事物來創設情境。這種教學情境往往無法發揮其教學效果,難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得不到幼兒很好的反饋。例如,偏遠地區的幼兒園,幼兒教師以輪船來創設情境,但幼兒根本沒見過真實的輪船,只有少數幼兒在電視、書籍上看過,這使得幼兒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缺乏興趣,從而影響教學效果??梢哉f,一切教學活動的開展對象都是幼兒,如果脫離了幼兒的認知水平,那么教學情境就如同空中樓閣,華而不實,不但無法發揮教學的輔助作用,還會阻礙教學。
有些幼兒教師了解語言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的重要性,也積極通過各種方式來創設教學情境,但最后取得的效果卻不理想。探究其原因,在于教師為突出趣味性,設置了過于花哨,重“境”而輕“情”的教學情境。教師設計時絞盡腦汁安排異彩紛呈的內容,課上幼兒應接不暇,一會兒做做這個,一會兒看看那個,教師牽著幼兒走。乍一看,幼兒沉浸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但因為內容過多,反而導致情境和活動目標關聯減弱,教學效果只滿足了教師自身。當然,還有一種相反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教師過于注重活動目標,情境創設單調,缺乏趣味性,單純為活動目標而服務,忽略了幼兒的情感需求。[2]
幼兒是語言教學情境創設的主體,“境”和“情”交融,缺一不可。一些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認為幼兒年齡小,主觀能動性不強,因此忽視了幼兒的主體地位。為了確保語言教學活動能順利開展,教師選擇不考慮幼兒的反饋。另外,有些教師不注重幼兒個體和整體之間的聯系,偏向于積極外向且能推動教學開展的幼兒,而忽視內向、靦腆的幼兒,導致班級出現兩極分化,有的幼兒語言能力強,有的幼兒語言能力弱。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大部分幼兒教師都認識到語言教學的重要性,同時教學情境的運用也較為普遍。在幼兒語言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會出現諸多問題,原因之一就是教師的觀念認知存在問題。教師對教學情境本質的認識會直接影響教師創設情境,如果教師對此有正確的理解,那么就能科學地運用教學情境創設這一方法。反之,教師就會認為教學情境只是為了豐富活動形式,而不是為了滿足幼兒需求,從而忽略幼兒的主體性,創設出過于花哨或過于單調的情境,缺乏實際意義。
語言教學中,好的教學設計是優質教學情境創設的基礎。但是,在現實語言教學中,許多教師因為教學設計不合理,無法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導致幼兒游離在教學情境之外。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師教學情境創設能力不足。一方面,一些幼兒教師并非學前教育專業畢業,沒有經過學校的系統學習和培訓,在情境創設方面積累不足;另一方面,幼兒園對幼兒教師的情境創設和實施的相關培訓不足,導致教師的創設水平較低。
語言教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想讓幼兒掌握并運用語言,可以采取直觀的方式,如PPT(演示文稿)、錄音、實物等。運用教具能夠拉近教學和幼兒之間的距離,讓幼兒有身臨其境之感,為促進其“知、情、意”發展創設“最近發展區”[3]。有些語言教學活動、語言教學作品中的信息是幼兒無法自主理解的。例如,幼兒教師組織語言教學活動,帶領幼兒朗讀《小小的船》這首兒歌。幼兒教師可以通過電子白板來向幼兒展示動態的月兒,像只小船,搖著搖著,就變得越來越圓;像個銀盤,轉呀轉呀,就變得越來越彎。雖然幼兒對月亮有一定的認識,也見過真實的月亮,但在這首兒歌中,月亮是變化的,像小船,一下變圓,一下變彎,這對幼兒來說是較難理解的。如果沒有運用電子白板來動態展示這一過程,給幼兒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幼兒是沒辦法在朗讀兒歌的同時,激發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充分享受教學的。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游戲過程中,幼兒的記憶、思維、認識、注意等狀態相比平常更好。在輕松、有趣的游戲情境下,幼兒學習語言的主動性、積極性能得到充分的激發。因此,幼兒教師可以從游戲活動入手來創設教學情境,為幼兒營造一個生動有趣的語言訓練環境。[4]例如,幼兒教師設計語言教學教案——故事表演游戲活動“愛說謊的小牛”,教師選出幾個幼兒排練表演,其他幼兒觀看,這種角色表演的游戲方式能充分滿足幼兒的表演欲,激發其興趣。幼兒根據自己的角色去了解故事內容、情節、對話等,如小牛去河邊玩,撒了哪些謊,牛爸爸又是怎樣回答的,等等。幼兒相互交流,氣氛和諧。排練完畢后,幼兒教師再引導幼兒以臺詞對話的方式來進行語言表達,既生動又形象。參加這種故事表演游戲,幼兒的積極性高,比單純枯燥的語言訓練效果更好。另外,像兒歌、看圖說話等,都可創設游戲教學情境,變靜為動,讓幼兒保持愉快的心情投入語言學習中。
幼兒園階段的幼兒年齡都比較小,對生活中的事物認識不足,但同時,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為此,幼兒教師在開展語言教學、創設教學情境時,可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來強化教育。教師要留心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從幼兒常見的事物入手,幫助幼兒培養語言能力,深化其所學的語言知識。例如,在語言教學“漱口”活動中,幼兒教師就是從幼兒每天都要進行的漱口行為入手來創設教學情境。幼兒要學會念兒歌,學習詞語,如“拿”“唱”“抬”等詞,并注意“漱”“咕?!钡仍~的發音,并養成飯后漱口的好習慣。教師先表演兒歌內容,拿著茶杯做漱口的動作,一邊做動作,一邊朗讀兒歌,從而創設幼兒熟悉的生活情境。幼兒受到教師啟發,回憶自己生活中的漱口動作,在教師的引領下,一邊模仿漱口,一邊朗讀兒歌。如此,幼兒既掌握了兒歌中各詞語的發音,學會了兒歌,又學會了科學漱口的方法。
學習源于思考,而思考源于疑問。在語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合理的問題情境的創設來拓展幼兒思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活動目標來設計遞進式的問題,引領著幼兒一步步跟隨問題情境,根據活動來發散思維。[5]例如,教師在語言教學活動“哭有什么用”中,以故事的方式來幫助幼兒解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幼兒在講述故事時,無法表達得清楚、連貫,用的詞語也不一定恰當,因而,教師在活動中設計了遞進式的提問。教師先用PPT(演示文稿)展示第一幅圖片,并提問:“圖中發生了什么?”幼兒看了會兒圖片后,回答說:“一只老鷹抓走了一只小雞?!比缓蠼處熡痔釂枺骸半u媽媽和其他小雞都十分傷心,它們會做什么?”幼兒來了興趣,和同伴積極地討論,開動腦筋想辦法要怎么把小雞救回來。有的幼兒說:“可以讓獵人來抓老鷹,把小雞救回來。”有的幼兒說:“雞媽媽要趕快帶別的小雞回去,別再被抓了?!钡扔變河懻摰貌畈欢嘀螅處熢俪鍪镜诙⑷?、四幅圖片,并提問:“雞媽媽用了什么方法將老鷹活捉了呢?”幼兒便順著圖片的思路,用自己的語言將雞媽媽捉住老鷹的經過敘述了一遍。在本次教學中,教師設計的遞進式問題都是在引導幼兒思考問題的解決方式,讓幼兒知道遇到問題時哭是沒有用的,要想辦法解決。同時,在這次教學中,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達到了語言教學的目的。
語言教學情境的創設,需要針對幼兒的特點,選擇其感興趣的事物來吸引其注意力。教師可以根據幼兒愛模仿、好奇心強等特點來進行合理選擇。設計有趣的情境,能使情境成為外部世界的推動力,充分發揮幼兒的內驅力。例如,“快樂的毛毛蟲”語言教學中,教師主要的教學目標為通過各種游戲來表現有趣的毛毛蟲,并引導幼兒在有趣的兒歌、語言提示中體會互助的快樂。教師主要把握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但喜歡模仿、喜歡游戲,對故事感興趣的特點來開展活動。教師以“毛毛蟲要出門找朋友”進行活動導入,然后將活動目標融入情境教學中。像“毛毛蟲”撕貼技能訓練、認識顏色、將毛毛蟲藏起來等環節,幼兒看似在玩,但其實有許多教育價值點。幼兒能理解故事內容,并學習掌握量詞“個”“根”“顆”“塊”“片”,學會短語“我吃了……”。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教學中,能積累自身的知識經驗,促進語言發展。
幼兒教師作為語言教學開展的主體,其教學觀念和能力會直接影響教學情境創設的效果。其一,幼兒教師應當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幼兒教師應當注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語言的興趣。同時,幼兒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也要重視幼兒的情感,根據幼兒的反饋來對教學情境進行調整,避免太花哨或者太單調的極端教學情境創設。[6]其二,幼兒教師應當積極學習現代教學理論,通過聽講座、繼續教育、網課的方式,多積累情境創設教案設計素材,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教學水平,為教學情境創設奠定基礎。例如,在音樂課上,幼兒教師可以創設情境,讓幼兒身臨其境體會音樂內容,然后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音樂帶來的感受,從而鍛煉幼兒的音樂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或者在美術課上,幼兒教師可以創設情境,營造輕松的美術創作氛圍,讓幼兒盡情作畫,然后用語言對自己畫的內容進行描述??梢哉f,只要幼兒教師的能力得到提升,通過教學情境創設,語言教學就能滲透于各種活動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情境創設是幼兒園語言教學的重要途徑,教師要關注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和潛能開發,樹立幼兒的教學主體地位,鼓勵和引導幼兒主動投入學習,開發思維,鍛煉大腦機能,培養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運用多樣教具、開展游戲活動、依托生活事物、提出遞進問題、提升教師能力等方法開展教育,幼兒能“越說越想說”,不知不覺地愛說、樂說、想說,積累以及掌握新詞語和語言知識,為未來的語言學習、人際溝通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