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曉荷,李萌茜
(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重慶,401331)
財經素養是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時代對公民素質提出的要求,財經素養教育在現代社會顯得尤為重要。2019年10月“全球社會和財經素養會議”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舉行,本次會議就“兒童和青年的經濟賦能”展開研討。在會議上,國際兒童儲蓄基金會首席執行官Roeland Monasch說:“財經素養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內容。每個兒童和青少年都有必要學習財經基本知識,學習如何運用相關知識與技能有效管理個人財經資源。”[1]3~6歲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財經素養教育能夠讓幼兒在以后的人生中做出正確的財經決策、應對不確定的金融風險以及享受創造財富帶來的社會價值和人生意義。
本文結合《中國財經素養教育標準框架》[2]和程秀蘭[3]對財經素養教育的解釋,將幼兒家庭財經素養教育的內涵界定為家長以家庭和社會生活為背景,以幼兒今后適應未來經濟發展為目的,采用符合幼兒學習特點的教育方式,圍繞貨幣、商品(服務)、資源三大方面,初步培養幼兒正確的經濟價值觀,幫助幼兒獲得粗淺的經濟學知識和經濟問題解決能力的活動過程。
尤·布朗芬布倫納在人類發展生態學理論中建構了個體發展模型,他將個體周圍的環境分為微觀系統、中間系統、外部系統和宏觀系統,個體在與環境系統的相互作用下發展。其中,家庭作為教育生態系統中的微觀系統,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起重要的作用。由于幼兒經濟素養教育的主體是家長,主要的教育場景是家庭,主要的教育方式是家庭生活,因此,相對于幼兒園的理財教育,在家庭中進行經濟素養教育有一定優勢。
首先,家庭是開展幼兒經濟素養教育的重要場所,幼兒的金錢直接來源于家庭,幼兒的經濟活動也與家庭緊密聯系,因此家長是否重視在生活中對幼兒滲透經濟素養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幼兒是否能初步認識金錢、養成理財能力、樹立理財價值觀。其次,家庭生活(包括家庭生活的外延)是幼兒理財學習的重要途徑,幼兒家庭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涉及理財,如過年的壓歲錢與金錢的儲蓄相關、超市購物與金錢的使用和找補相關、家庭出行與金錢的管理相關,鮮活的家庭生活不僅可以給理財教育提供豐富的內容,還可以給幼兒提供理財學習的機會。最后,家長是幼兒經濟素養教育的重要引導者。幼兒年紀尚小,社會交往范圍有限,家長在幼兒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家長是幼兒的榜樣,家長的理財觀念和理財行為對幼兒的理財學習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很多家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理解缺乏深刻性,對財經以及財經素養的看法和態度較為偏頗,這會阻礙幼兒家庭財經素養教育的開展。第一,家長賦予錢財以“不義”的意義。中國古代“重義輕利”的思想一直被世人所推崇,正如孔子在《論語·里仁》里提出的“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當今社會,有“拜金之風”,有些人將錢財與功名利祿、奢靡腐敗等聯系起來。[4]家長為了保護幼兒從小不被與錢財相關的不良風氣影響,往往避免在幼兒面前談及錢財,但是家長的做法已將“義”“利”對立起來,曲解了我國古代傳統的義利觀。第二,家長未厘清財經素養與學習的關系。從古至今,人們都把讀書置于崇高的地位,將“讀圣賢之書”視作追求智慧真理、改變人生的不二途徑,歐陽修說過“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然而,時代飛速發展,“學”的內涵已不僅僅局限于書本,還包括在生活中發展適應社會發展的核心素養和能力。很多家長認為,學習基本的知識才是幼兒當前發展階段的要務,他們往往將財經素養與學習割裂開來,忽略對幼兒進行合理使用與規劃錢財的教育,其實,財經素養是幼兒今后適應社會的重要能力之一。
目前,多數幼兒家長對家庭財經素養教育的認識較為淺薄,沒有意識到其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輕視家庭中的財經素養教育的實施。一項有關5~6歲兒童財經素養教育現狀的調查表明,有超過半數的家長不太了解幼兒財經素養教育,小部分家長認為財經素養教育對幼兒來說不重要。[5]家長不重視家庭財經素養教育的原因與其教育觀念、財經素養相關。其一,有家長認為,幼兒財經素養教育涉及深奧難懂的經濟學知識,一方面幼兒受發展水平的制約不適宜學習,另一方面幼兒家長自身沒有豐富的經濟知識積累,恐不能合理實施家庭財經素養教育。其二,有家長認為,幼兒年齡尚小,其生活能力不足,更別說與經濟相關的能力了,在這方面家長完全可以代為管理,沒有必要對幼兒進行財經素養教育。其三,有家長沒有意識到家園合作的重要性,他們認為幼兒在幼兒園中能夠受到財經啟蒙教育,在家庭生活中沒有必要過多地教育和引導。由此可見,一些家長的財經素養教育意識淡薄,使得財經素養教育難以融入幼兒的家庭生活。
雖然少數家長在生活中會讓幼兒接觸財經事務,如允許幼兒通過家庭勞動賺取金錢,允許幼兒完成簡單的購物結賬等,但是在幼兒家庭財經素養教育內容的選擇上沒有系統性,實施的方法缺乏多樣性。
對于幼兒家庭財經素養教育內容,很多家長的關注較為片面。一些允許幼兒接觸金錢的家長更關注幼兒對金錢來源、作用以及面額等方面的認識,而對金錢的實際決策、運用、管理等則不給予重點引導。對于幼兒財經素養教育的方法,很多家長所運用的方法較為單一,有些家長偶爾會對幼兒進行說教,如“爸爸媽媽掙錢辛苦,不能亂花錢”,有些家長表示,對于幼兒的壓歲錢,多數情況下會幫助幼兒保存,待到需要購買幼兒的生活用品或為幼兒交學費時,直接由家長支付。此外,一些家長缺乏榜樣意識,雖然會在日常生活中告訴幼兒合理使用金錢,但自身的財經行為卻與其言語不相符,并沒有做到有計劃性地使用金錢,沒有科學地管理金錢。因此,幼兒家庭財經素養教育內容上片面和方法缺乏,不利于對幼兒進行財經素養的培養。
家長應改變以往對幼兒家庭財經素養教育的消極觀念,認識到財經素養對幼兒終身發展的重要性。首先,財經素養是幼兒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必要能力。《〈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指出:“社會適應是個體逐步接受所在社會群體的生活方式、行為規范和價值觀的過程……”[6]幼兒作為“天生的社會動物”,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有必要初步了解粗淺的經濟學概念、商品交換的基本規則,樹立正確的財經價值觀等。其次,世界不少國家已經將財經素養教育納入了國民教育體系,如美國的《教授基本經濟概念的架構:范圍和順序指導,K-12》一書中列舉了從幼兒園到12年級各階段所應學習的經濟學內容。[7]英國1999年在蘇格蘭地區發布了《蘇格蘭學校財經素養教育——立場的陳述》,提出了英格蘭教育部門要針對5—18歲的孩子進行財經素養教育的申明。[8]
因此,家長應摒棄“幼兒無須學習經濟知識”的觀念,基于對幼兒財經素養價值的正確認識,重視家庭中的幼兒財經素養教育。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學習的。”[9]幼兒財經素養教育的方法要遵循幼兒的學習特點,家長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與幼兒共同閱讀幼兒理財繪本故事。理財繪本故事具有形象的圖畫、連續的情節,能夠把一些抽象的理財概念具體化,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家長可以利用理財繪本故事,教給幼兒一定的理財知識。有關理財的繪本有《烏鴉面包店系列》《德德和嘟嘟》《小狗錢錢》等。
第二,為幼兒提供理財工具。家長可以給幼兒提供存錢罐。家長平時可給幼兒提供少量的零花錢,告知他們將零花錢存放在存錢罐里,并引導幼兒若有想要的玩具或圖書可通過一定時期積累的方式積攢相應的購買金額,讓幼兒明白儲蓄的概念。家長可以提供記賬本。家長可與幼兒一同建立賬本,記錄幼兒零花錢的進賬、開支、結余等情況,也可幫助幼兒做出計劃以合理利用每一部分零花錢,引導幼兒學會理性消費。[10]
第三,在實際生活中學習理財。在超市購物時,家長可教幼兒識別商品的價格、理解便宜和貴的概念、核對賬單等。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可以讓幼兒安排家庭的一日三餐,協助幼兒預算食材總金額,購買食材后幫助幼兒總結反思預算和實施的合理性。在慈善活動中,家長可引導幼兒捐獻自己的零花錢、物品等,盡自己的能力幫助有困難的人。
陳鶴琴認為,幼兒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可以單獨勝任的,必須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11]
在幼兒財經素養教育方面,家庭需加強與幼兒園的合作。一方面,經過專業學習的幼兒教師能指導家長更科學地實施幼兒財經素養教育,另一方面,幼兒園的相關資源能拓展和強化幼兒財經素養教育。家長應主動通過家園聯系平臺多途徑了解幼兒園開展幼兒財經素養教育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在家庭中進行幼兒財經素養教育。家長應積極參加與幼兒財經素養教育相關的家園座談會、知識講座,深入了解幼兒財經素養教育的目標、內容體系和教育方法等,提升自身財經素養。在幼兒財經素養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家長若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還應及時與幼兒教師交流以獲得有效的教育指導和建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