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仿佛一夜之間,一個叫作新型冠狀病毒的惡魔,比風還快,比浪還急,裸露出獠牙,張牙舞爪在中國肆虐。
這原本該是一個和氣瑞祥的春天。然而,許多健康的肺,卻被新冠病毒侵占;許多正常的體溫,卻居高不下;許多暢順的呼吸,卻困難異常。交流被口罩隔斷,人們睜大了驚詫的雙眼……
一時間,武漢告急,湖北告急……
世界在注視中國,中國在注目湖北。
(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只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黨中央鏗鏘的聲音,激發出全國人民眾志成城的信念。
于是,保衛生命,保衛武漢,保衛民族,保衛尊嚴的“疫”戰,就此打響。
是誰,身先士卒,尋求科學之光,為新冠肺炎患者排憂解難?是誰,把自己當作燈盞,給暗夜中前行的人們送上溫暖?又是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呵護另一群人的生命!
(三)
口罩能阻截病毒嗎?
病毒能穿過隔離服嗎?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在戰“疫”的這段特殊的日子里,許多人用智慧、辛勞、鮮血,甚至生命鑄就奇跡。
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這是一場不能懈怠的陣地戰,這是一場守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保衛戰,這更是一場生與死的考驗。
疫情防控,患者救治,科研攻關,物資保障。
信息公開,知識科普,輿論引導,組織動員。
每一個環節,都是中國能力的考驗;每一個細節,都是決定這場戰役成敗的較量。
生命至上,這是中國的信念。
萬眾一心,這是支撐中華民族精神的脊梁。
看吧,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飄揚,黨徽在疫情防控一線閃耀,堡壘在疫情防控一線筑牢。
誰統計過,有多少個崗位正在值守?
誰計算過,有多少人有家不能回?
我們知道,在疫情面前,14億人是一個命運共同體,14億人,更是一個責任共同體。
每一場特殊戰斗,都需要一批英勇的戰士;每一次生死搏斗,都會涌現一批無畏的勇士。你一定知道了,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是以怎樣的姿態,用靈魂搶救靈魂,用生命保衛生命。你一定讀到了,8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鐘南山,是怎樣以永不停歇的腳步,踐行救死扶傷的誓言。
有一種奉獻,叫醫者。“選擇醫生就是選擇奉獻”,這是白衣戰士堅定如鋼的信念。面對死亡的陰影,有的人選擇了逃避,有的人選擇了出離。然而,白衣戰士在戰“疫”的第一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沒有退卻,沒有逃避,勇往直前。這是何等動人心魄的壯舉啊!口罩成了防病的武器,隔離服成了戰“疫”的盔甲;一份份質樸的請戰書,為的是征服病魔;一個個素潔的身影,實踐的是一名普通醫務工作者最普通的箴言。
注目一雙雙深情的眼睛,誰不會為之感動?
注目一個個分辨不出性別的身影,誰不會為之動容?
(四)
是的,新冠病毒襲來于我們是一種不幸。它蹂躪著人群,扼殺善良的生命,羈絆著中國正在飛速發展的腳步。
然而,攻克新冠病毒對我們來說又是一種磨礪。科學戰勝病魔后就成了征服者手中的利劍,國力被檢驗后就成為一塊響錚錚的精鋼,文明之花被洗禮后更能鮮艷綻放。
多少年來,災難從來沒有讓我們的民族止步,陣痛亦不會影響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祖先的經驗在告誡:多難必將興邦,多災必將國強。
時間是可以驗證一切的,勇毅篤定,戰無不勝。展望明天,我們將在戰“疫”中淬煉熠熠生輝的中華民族精神,用科學保衛生命,用拼搏驗證道路,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奏響如詩的中國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