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植物造景為主,走生態園林的道路,是當今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主旨和方向 。植物造景是指運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材料,通過藝術手法,充分發揮植物的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體),來創作植物景觀。
城市公園是城市中典型的大中型綠地,是該地區的植物景觀特色和配置技術的代表。綜合性公園的植物景觀不僅要遵循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原則,更應該注重良好的環境生態效益,滿足人們游憩的需要。通過對華南、華北地區典型的公園植物景觀進行實地調查,對其相同與不同之處進行對比分析,以利于更直觀地了解我國南北植物景觀特色,因地制宜豐富公園的生態功能,創設優美、健康、文明、和諧的現代園林城市。
中國園林是由建筑、花木和山水組合而成的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綜合藝術品。樹木的栽植,不僅為了提升生態效益,同時亦可使人怡情山水、營造文化氣息。地方植物的多樣性和特色,使我國城市園林園以景勝,景因園異,南北之間,各有千秋。
水是構成景觀的主要因素,我國南北古典園林中,幾乎無園不水。而園林中的各類水體都是借助植物來豐富其景觀,水中和水旁的植物姿態、色彩及其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強了水體的美感,也起到了分割水面空間、增加層次的作用。從調查中發現,南北方水體植物景觀確實存在較大差別。

圖1 廣東順德清暉園
如廣東順德清暉園(圖1)某池塘邊上,雞蛋花的曲枝探向水面,水石榕的樹冠遮蔽了池塘一角。水岸邊遍植形態各異、色彩豐富的植物,葉形奇特的龜背竹、鵝掌柴,深淺綠相間的星點木、杜鵑,中間點綴少許暗紅的吊竹梅、紅背竹芋。碧綠的池面上漂浮著紅色和紫色的睡蓮。配上精致的六角亭,透著青色的山石,景觀疏密有致,俯仰相映。繁多的植物品種,多樣的姿形、優美的線條、絢麗的色彩,使清暉園的水景野趣盎然,映照在水中的倒影令人浮想聯翩。

圖2 大觀園中的池塘邊

圖3 諧趣園
北方的水體植物景觀似乎更追求以少勝多的意境美。大觀園中的池塘邊(圖2)主要植以古柏、油松、絳柳和碧桃,古樸蒼勁的虬枝與柔軟飄逸的柳條形成鮮明對比,在水面留下生動活潑的倒影,充滿詩情畫意。雖然北方的造景手法與南方各有千秋,但從植物種類的豐富度來說,北方似乎遜色了許多,如頤和園諧趣園爬山廊邊的池塘(圖3),雖然單調的地錦給岸邊增添了一定的生機,但是并沒有帶來更多美感與暢想。
園路的面積在公園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園路兩邊的植物配置會直接影響全園的景觀。一般,主路較寬時都會采用規則式配植,多選觀賞性較強的喬木作為行道樹,樹下配置耐陰的花灌木。雖然配置方式差異不大,但是因為植被的不同,其風格也各異,如圖4和圖5。

圖4 華南植物園

圖5 北京動物園

圖6 華南植物園
次路一般蜿蜒曲折,常采用自然式種植,形成不同的觀賞效果;對于道路交叉口,視線的焦點往往要布置觀賞性較強的花卉或灌木作為主景,或是和小品搭配組景,起到吸引和引導游人等作用,從而使游人按照設計者安排好的最佳路徑游覽。圖6是廣州華南植物園某小路,可以看到沿路的植物層次十分豐富,喬木有塞楝、小葉榕、魚尾葵,中層有蒲葵、春羽、軟葉針葵、千年木、金山棕等,下層植物則包含蜘蛛抱蛋、海芋、紅背竹芋、天門冬、山菅蘭等,邊緣用沿階草、端紅鳳梨軟化地面,有高有低,有疏有密,構造了幽靜深邃的園路環境,十分適合游人的休憩。圖7是北京植物園碧桃園一角,主要培植了四個層次的群落,雪松,連翹,碧桃,沙地柏,雖然沒有南方植物種類豐富密滿,卻在虛實對比中充分展現了春季的絢爛明媚,詩情畫意盡在眼底。

圖7 北京植物園
建筑四周的植物景觀多是和建筑一起表現該園的風格及園主人所追求的境界。廣東順德清暉園(圖8)中,建筑圍合成的庭院空間多封閉,內砌筑高臺,其四周由不同紋樣構成,似巨型花盆,其上配植形態各異的植物和山石,顯得規則精致而不失生命感,也表現了園主人的閑情雅致。

圖8 清暉園
北方園林景觀多大氣莊重,植物不多,但傳情達意也恰如其分。北京大觀園的梨香院內如圖9,主建筑兩邊簡單栽植了大葉黃楊和二喬玉蘭,孤植的二喬玉蘭紅白相間,柔美中透著凄涼,讓人不禁聯想到樓中女主人迎春悲慘的命運。北方園林中與建筑組合的植物景觀更突出融情于景的熱點,配植的植物在數量上不及南方,但寥寥樹木創造出富有詩情畫意、情景相融的人文自然景觀。

圖9 大觀園梨香院
園林是時空融合的藝術,而植物是靈動的,成為園林設計中最活躍的因素,它們在不同季節或色彩斑斕,或婀娜多姿,或挺拔,或搖曳,姿態紛呈,芳香怡人。由于地域差異,生態因子等諸方面的不同,南北方的植物季相景觀呈現出很大的差異,現就廣州、北京兩所城市的季相景觀變化以及體現其變化的重要植物種類進行對比(表1)。 從表1中的對比可以看出,雖然南方植物種類豐富,但季像景觀卻沒有北方顯著,無法體現出歷經嚴寒再見絢爛的滄桑和欣喜。園林中在植物配置時,應注意多加入彩葉植物,以打破重復的綠色調,求得豐富的色彩變化。

表1 廣州、北京不同季相主要表現植物對比
因為南北方地域和氣候的差異,能應用的植物必然不同,所以表現出不同的季相景觀。調查發現,兩者在對植物的應用中,均有所偏頗。北方一些比較新的公園中還始終運用著國槐、銀杏、山桃、牡丹、月季、大葉黃楊等常見的傳統園林植物,植物群落不繁密,偶爾在節假日設置一些花境花壇等,一些新引入的植物種類還沒有大規模使用,如彩葉草、醉魚草、觀賞谷子等,所以北方還需要引種或挖掘更多的植物資源,使植物景觀更豐富;而南方所常用的園林植物如南洋杉、白千層、大王椰子、桃花心木、三角梅、蜘蛛蘭等均是引自國外,配置方式和種類組合基本相同,鄉土植物和寓意豐富的花卉很少見,所以在城市建設中,南方應注意選擇富有情趣的草木,不能過于千篇一律,才能使人們更樂于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熱愛自然,陶冶情操,也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南方在植物群落的塑造上明顯好于北方,一方面與其氣候和豐富的植物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受嶺南特色的影響。據觀察比較,北方的植物群落主要是在耐蔭地被和藤本植物上少于南方,廣州的耐蔭地被及藤本植物種類豐富,為營造復層植物群落提供了一定的物質條件,如蜘蛛蘭、海芋、沿階草、竹芋、龜背竹、腎蕨、喜林芋屬等多種植物。能夠應用的色葉地被也很豐富,如蚌花、紅龍草、紅綠草、吊竹梅、紫鴨跖草、白蝴蝶、銀葉菊等。而在北京的各大公園中,地被植物運用的較少,或者只用上層喬木和地被,群落景觀不明顯,所以北方需要在立體綠化上做進一步加強。
中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區,對美的存在與創造都有著各自不同的解讀方式,當人們把各異的審美方式應用到實際的造園活動中時,也就必然產生不同的當地特色。
廣州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夏季長,霜期短;雨量充沛,但干濕季明顯。氣候條件良好,樹木終年常綠,鮮花四季盛開,植物種類繁多。公園中最能體現地域景觀的應該是棕櫚科植物,如大王椰子、魚尾葵、銀海棗、加拿利海棗、旅人蕉等樹形優美奇特、姿態優雅,葉片飄逸瀟灑,具有濃郁的熱帶和南亞熱帶風光特色。植物群落是南方植物景觀一大特點,模擬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的外貌和結構,由多層喬木、灌木、附生植物、層間植物及耐蔭植物等所組成的群落(圖10),不僅體現了南亞熱帶地域特色,也獲得了生態效益,符合植物造景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原則,同時也滿足現代人回歸自然的需要。

圖10 清暉園
北京地區氣候具有明顯暖溫帶與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征,四季分明,植物雖不比南方,但在園林造景時,卻比南方更能符合園林所要求的“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美。中國古代的皇家園林很多方面都受著中國花卉文化的影響。為了表現富麗堂皇,常廣植牡丹、玉蘭、海棠、松柏(圖11)等。

圖11 中山公園古柏景觀
這里的植物配置總是和一定的文化結合的。再看皇城根遺址公園,雖然是新建的園林,但造景方式秉承了優良的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特色,全園包括“梅蘭春雨”“御泉夏爽”“銀楓秋色”“松竹冬翠”四個景區,公園使用了73個植物種,選擇銀杏、元寶楓為基調樹種,以與明城墻遺址朱墻黃瓦的紅黃兩色相呼應,金秋時節樹葉成片變紅、變黃,銀楓秋色的景致因此而生。金黃的金葉女貞、紅艷的紅葉小檗修剪成色帶,貫穿在2800米長的公園中,不斷重復出現,近千棵常綠喬木與竹子形成公園綠色的底色,紅黃相映,四季景觀更迭明顯。
當今是注重環境與人和諧發展的生態時代,人們更多的關注綠化帶來的生態效益,植物造景也朝著更為生態化的方向發展,以滿足人們對公園功能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依然存在大量使用草坪,綠蔭不夠的問題。此外,在進行景觀設計時,應控制人工建設對水體與植被的破壞,力求達到自然與人為設計的平衡。
雖然兩地的植物景觀均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但隨著地區間的交流和設計師的互通以及彩葉植物的大量使用,各地獨特的植物景觀越來越不明顯,所以兩地均需要大力開發、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將古典的造景手法和現代相融合,使地域特色更加凸現,才能創造一個多姿多彩的神州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