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贛州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完善的集體林產權制度為基礎,圍繞森林質量提升、服務體系整合、分散資源收儲等難點突破,整體推進林業發展治理體系的創新。通過整合流轉、評估、擔保、收儲、貸款等服務職能,搭建了集森林資源管理、開發、運營于一體的流轉服務平臺,創新林業投融資機制、林業經營辦法以及引入市場化資金和專業運營商等做法,積極為林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探索“兩山”雙向轉換途徑、實現“生態美、百姓富”提供有益實踐。
努力構建便捷高效的林權流轉管理服務體系。贛州市探索建立起市、縣、鄉、村四級林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體系,將轄區范圍內的商品林流轉全部納入林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承擔合同指導、鑒證及備案、流轉合同糾紛調解等業務受理、原件核查和信息上傳等職能。全市已完成17個縣級林權流轉服務中心、109個鄉(鎮)級和262個村級林權流轉管理服務窗口建設;實現了市、縣二級林權流轉管理服務中心全覆蓋,各縣(市、區)至少完成1個示范鄉和1個示范村建設;其中全南縣已實現了所有林區鄉、村林權流轉管理服務窗口全覆蓋,信豐、大余、崇義、于都、會昌等5縣實現了所有林區鄉服務窗口全覆蓋。
不斷拓寬林權抵質押融資渠道。自開展林權抵押貸款以來,廣大務林人極大增強了發展積極性,為贛州林業發展注入了強心劑。目前,累計林權抵押貸款面積達466.3萬畝,貸款金額61.94億元。為改善林業融資環境,破解融資難的僵局,結合省銀保監局等6部門《關于印發〈江西省林權抵押管理辦法(試行)〉〈江西省公益林(天然商品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精神,以石城縣為試點,贛州市鼓勵各縣(市、區)創新林權抵押(質押)貸款協調機制,探索公益林(天然商品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選擇引導有經營能力和質押貸款意向的新型林業經營主體開展先行先試,解決林權抵押(質押)中的要害節點,探索公益林(天然商品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路徑,喚醒沉睡的綠色資源。

林地流轉后適度規模經營

林業專業合作社造林現場

全市第一本林地經營權不動產登記證明發放
積極探索重點生態區位林地贖買制度。為破解生態保護與林農利益的矛盾,把重點生態區位保護起來,贛州市林業局以尋烏縣為試點指導各縣(市、區)積極探索林地贖買機制,實現了政府贖買林地的新突破。尋烏縣在不改變林地用途、補償費不低于當地林地征占用補償標準、妥善安置被贖買林地的農民的基礎上,以贖買方式,一次性補償后將重點區位的廢棄果園、低質低效林地轉為生態公益林。爭取上級非國有商品林贖買試點補助資金400萬元,尋烏縣在重要生態區位實施政府贖買林地14744.2畝,其中2016年贖買面積4367.8畝(含112畝租賃面積),2017年贖買面積4437.4畝,2018年贖買面積5939畝。目前,新一輪山體復綠工程正在火熱進行中,為重點生態區位林地林木贖買制度探索經驗。
探索完善林地經營權登記審核備案機制。為貫徹落實全省林地經營權登記工作部署會議精神,贛州市林業局對林地經營權登記工作過渡期進行了專題研究,以2018年申請了林地適度規模經營獎補的瑞金、尋烏、贛縣、信豐、安遠、定南、全南7個縣(市、區)為試點,指導各縣(市、區)啟動林地經營權登記辦理工作,對各地辦理經營權登記備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積極探索解決方案,并加強與南方林業產權交易所和市自然資源局的溝通,形成了上下聯動、互幫互助的探索機制。全市共發放林地經營權不動產登記證明400余本,發證面積5萬余畝,其中信豐縣頒發了全省首例林地經營權抵押登記證明和全市首例林地經營權不動產登記證明。
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促進林地適度規模經營。贛州市鼓勵和引導采取租賃、承租倒包、林地托管、林地股份合作、“企業+合作組織+農戶(家庭林場)+基地”等多種形式推進林地流轉。抓好林地適度規模經營財政獎補,對符合《江西省林地適度規模經營獎補辦法》的林業合作社、家庭林場(專業大戶)實行按上年凈增的流轉面積每畝50元的標準予以獎補;林業合作社每個最高獎補5萬元,家庭林場(專業大戶)每個最高獎補3萬元。贛州市信豐、大余、尋烏、贛縣、瑞金5個縣(市、區)獲2017年度林地適度規模經營獎補面積2.826萬畝,占全省獎補面積的85%,涉及林業合作社、家庭林場33家。2018年,贛州市瑞金、尋烏、贛縣、信豐、安遠、定南、全南7個縣(市、區)獲2018年度林地適度規模經營獎補面積2.305萬畝,涉及經營主體32家,獎補資金92.871萬元,獎補面積占全省的30.65%,位居全省前列。
全面深化國有林場改革。自2011年啟動國有林場改革以來,贛州市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扎實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工作,全市職工身份置換、國有林場整合重組、林場性質界定等主體改革已全面完成。圍繞“一個導向,守住兩條底線,建立三大機制”,將國有林場改革不斷引向深入,促進國有林場可持續發展。一是深化用人制度改革。本輪改革中,全市共核定撥款事業編818名,合同制聘任人員133名。職工身份置換范圍14667人(其中在職職工3851人,退休職工10816人)已全部完成置換,激發了廣大干部職工積極性,釋放林場發展活力。二是推進林場整合重組。全市國有林場整合重組后,共設立林場51個,其中公益型林場34個,占林場總數的67%;商品型林場17個,占林場總數的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