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紐約時報》3 月3 日文章,原題:中國經濟因抗擊冠狀病毒而停擺,世界也感到痛苦
在距離中國6000 多英里的芝加哥國際機場以西的工業區,邁克爾·斯默林正為新冠病毒暴發帶來的沉重打擊做準備。他的公司為大企業生產背包、旅行袋和戶外裝備。眼下,他的貨倉儲備還算充足。但這樣的情況也許不會太久。由于中國要阻止疫情蔓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大片地區幾乎停止運轉,斯默林的中國供應商也停工了。上周,他解雇了8 名員工,占其全職員工總數的1/5。
中國對斯默林先生、智利農民、泰國導游、印度汽車制造商、蒙古國卡車司機以及其他無數依賴中國經濟力量的人至關重要。當中國停下來的時候,他們能切身感受到。
在蒙古國,供應中國的煤炭占出口收入的近一半,也給巴托格托克·烏爾恰克提供了就業機會。他過去駕駛載重70 噸的卡車將煤炭從戈壁沙漠上的一個大煤礦運到中蒙邊界,生意好的時候
一個月能賺1600 美元。但在1 月,蒙古國關閉了邊界。需要養活兒女和還卡車貸款的烏爾恰克可能需要另找工作。
中國的需求不僅限于原材料。中國是世界汽車、智能手機和奢侈品的最大買家。韓國化妝品公司Life Together 40% 的銷售額來自中國。公司創始人宋云瑞(音) 和他的團隊歷時6 個月開發護膚產品。然后,新冠病毒來襲。“感覺像天塌了下來”,他說。如今,交易成了未知數。“我們陷入了困境。”宋說,由于中國的物流出現問題,公司其他運往中國市場的產品都積壓
在倉庫里。
中國消費者在境外也是一支強大的力量。他們每年的旅游花費逾2500 億美元, 遠遠超過美國人。1 月下旬,中國叫停了旅行團和旅行套餐銷售。當了25年導游的泰國人賽沖·朱恩楚說:“現在一個客戶都沒有。”
玻璃展示柜制造商法蘭克福漢氏展柜公司說,該公司在中國鄭州的一個項目付款已被推遲。玻璃柜已安裝完畢,但博物館其他施工目前停工了。在項目全部完成前,公司拿不到款項。▲
(作者亞利桑德拉·史蒂文森,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