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心


王帆,1987年10月生,2009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連云港市人民檢察院未檢處副處長,是江蘇省檢察官遴選委員會任命的首批員額檢察官。工作十年以來,她被江蘇省人民檢察院、連云港市人民檢察院授予個人三等功5次、嘉獎3次,獲得第十一屆“連云港市十大杰出青年”、第十四屆“江蘇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
為了守護留守兒童,愿意做得更好
2018年3月31日,一個消息傳遍了小村莊,老錢家的孫女小文在放學路上失蹤了,經多方尋找,最終傳來了噩耗——孩子遇害了。
后來經過偵查,發現殺害這名11歲小女孩的正是同村的錢某。錢某因為和女朋友分手了,心情苦悶,就想“弄出事情”來。于是,他誘騙了放學回家的小文,將她帶到他與女友暫住過的房子里,侵害并殺害了她。
這起案件,王帆協助連云港檢察院宋祥林檢察長辦理。要開庭了,為了保證庭審效果,王帆到案管處將所有的電子卷宗拷貝來,轉換成圖片格式,精心制作配合出示證據使用的PPT。為了將原本枯燥乏味的證據變得清晰生動,從按照證據種類分類,到按照要證明的事實分類,她連做三版。
果然,在檢察長有力的指控下、在示證PPT的配合下,庭審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連前來旁聽的非法律人士都表示第一次把刑事案件證據聽得這么明白。
2019年7月,這起案例被最高檢察院評為2019年度檢察機關“依法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十大案例”。當時為寫案例申報材料,王帆寫了四個不同版本,每一版都有三四千字,材料結構不同、角度不同,越到后面越完善,完美地呈現出案件效果。
為什么要把案例做得那么深,那么透?
“為了孩子!” 王帆說,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如果一個孩子受到傷害,整個家庭都會沉浸在悲傷之中。關心孩子的成長進步,防止受到意外傷害,是全社會的責任。
作為檢察機關未成年人檢察處的檢察干警,王帆聯系社會各職能部門,在連云港市創立了7家關愛留守兒童基地,在節假日、寒暑假中,不定時開展活動,和他們親密交流,用兒童易懂的語言和喜歡的形式,教他們居家安全、飲食安全、火災自救以及防溺水、防盜竊、防性侵等知識,同時更關心他們的心靈健康。
一次,王帆照常去看留守兒童。她為每個孩子錄下視頻,發給他們在遠方打工的父母。一個孩子在視頻中對媽媽說:“我都快一年沒見你了,都忘了你長什么樣子了。”
王帆讓他們先畫出自己的爸爸媽媽,但這個孩子畫不出來,于是在視頻中,她內疚地告訴媽媽她為什么畫不出來。
一段時間后,這個孩子的媽媽決定再也不出去打工了,留在家中陪孩子。她跟王帆說:“我在外面打工的意義是什么?就是為了讓孩子生活得更好,但現在孩子生活得更好了嗎?并沒有!”于是,她回來了,還把孩子從鄉鎮學校轉到市區學校,決心要更好地培養孩子。王帆看著依偎在媽媽身邊的孩子燦爛的笑臉,內心感到特別安慰。
那一刻,她覺得檢察官雖然不是超人,但是她愿意為孩子做得更好更多,愿意通過她工作的平臺,把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來,共同把“守護孩子”這件事做好。
關愛的天空下,一個都不能少
在辦案的過程中,王帆發現了一個特殊群體——“罪二代”,即服刑人員子女。他們無人監管、無人關愛,如果放手不管,極有可能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小云的爸爸媽媽因為感情矛盾分開居住。小云爸爸得知小云媽媽有了新的男朋友,十分生氣,在一個冬日的早晨,帶著匕首蹲守在小云媽媽送小云上幼兒園的路上。一見面,被憤怒沖昏頭腦的小云爸爸向小云媽媽舉起了匕首,媽媽就這樣永遠離開了小云。3歲的小云親眼目睹了這一切,“媽媽,你怎么了?媽媽,你沒事吧?”她靠近又退后,再靠近又退后,撕心裂肺地哭著,眼淚一顆顆滴在懷里的喜羊羊玩具上。
王帆忘不了第一次見到小云的情景,“一頭亂糟糟的短發,寬大的黑色T恤下是瘦小的身軀。她抬起頭來看我,眼神里滿是畏懼和閃躲,迅速又低下頭挖地上的泥。”
王帆當時就在心里想:“作為一名未檢檢察官,我能為孩子做些什么?我一定要做些什么!”王帆一次次去小云的爺爺奶奶家和外公外婆家,希望他們兩家不要成為仇人,要盡可能地給小云和小云的哥哥一個溫暖的家。她一次次跑民政、婦聯、村委會等部門,為這個失去頂梁柱的家庭申請了低保。她一次次向檢察院匯報,申請了3萬元的司法救助,分6次發放給了小云家。
又一個冬日,王帆和同事又帶著衣服、玩具和書本去了小云家,發現小云柔軟的頭發長長了,眼睛亮了,拉著她們的手玩起了新學的游戲。
這起案件也讓王帆和同事們將未檢工作的視角轉向了“服刑人員子女”這個特殊群體——他們在本該天真爛漫、求學向上的花樣年華,卻因親人入獄帶來了親情缺失、經濟困難以及被冷眼忽視等遭遇,或失學,或流浪,甚至淪為“第二代”罪犯。
王帆聯系團委、民政、社區等部門,為孩子們建立了“心心點燈工作室”,從生活來源到心理健康全方位履行“國家監護”。這個案例被評為連云港“全市十大執法司法典型案例”,工作室被評為“優秀工作室”,以這個案例為原型拍攝的微電影《小小太陽花》被中央政法委評為“優秀微電影”。
接下來,王帆要為工作室招聘一批大學生青年志愿者。因為“罪二代”孩子們仰望星空的機會少一些,看世界的機會少一些,如果有更多年輕的大哥哥、大姐姐給他們帶去大學的信息,激發他們對外面世界的向往,那么他們就知道前方有燈塔的光。哪怕這燈塔很遠,可能要走10年才能走到,但他們只要知道這個燈塔,就會朝這個方向去走。
王帆說,他們的工作就是要為這些孩子在心靈的暗夜中點亮一盞照亮前行方向的心燈。
在高原上普法,日曬雨淋算什么
王帆認為,未檢檢察官就好像春天的手,將愛和希望的能量播撒到每個稚嫩的心靈里,幫助他們重回陽光、健康成長,讓他們的青春在法治的春風里翱翔、閃光!
在本職工作之外,王帆還參加了多項普法公益活動。2019年10月,王帆按照最高檢察院安排去西藏等地巡講、普法。
一次,在一所學校,學校把王帆的宣講課堂安排在操場上。這打破了王帆的計劃,原先準備的PPT、視頻和動畫片都沒法播放了,但是沒關系,王帆就請幾個學生上前,給他們講解,讓他們把視頻中的內容現場演給同學們看。
表演的內容是關于校園霸凌的,因為是身邊的同學親自表演的,操場上的學生們都看得認真而投入,感觸很深。講完課后,很多學生給王帆寫了信,還有學生當面問王帆:“老師,別人打我的時候,我可以打他們嗎?”
王帆就仔細地給他講正當防衛的概念,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當防衛,什么樣的行為是防衛過當。
那天在操場上聽課的學生有2000多名,課程結束,王帆的喉嚨都啞了。而且,西藏的天氣一會兒晴,一會兒雨,王帆一會兒被曬,一會兒被淋。
活動結束,離開的時候,王帆發現學校里有個小禮堂,就問教導主任:“你們有禮堂的呀?”教導主任說:“有的。”王帆問:“能坐多少人?”教導主任說:“能坐700多人,差不多一個年級。”王帆就納悶了,那為什么不安排一個年級的學生進小禮堂聽課,非要讓那么多孩子在操場上受日曬雨淋的苦?
聽了教導主任的解釋,王帆才明白,原來,發生校園欺凌事件了,碰到這樣的情況,如何更好地處理,孩子們不知道。學校聽說王帆來普法,非常高興,就把高中三個年級的所有孩子都集中過來,一起聽課。小禮堂坐不下,只好安排到操場上。
王帆聽了十分感動,我曬點兒太陽、淋點兒雨有什么關系?喉嚨啞了有什么關系?可能就因為這么一節課,能讓很多男同學不再打架,很多女同學遭人剪辮子時知道該怎么辦了。
那段時間在西藏,因為高原反應和高密度巡講,王帆時常感到全身無力,甚至呼吸都有些困難,但只要她一站到學生們面前,就又精神抖擻了。看到學生們眼中求知若渴的光芒,她覺得自己的堅守和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