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瀾馨 鄭挺穎

隨著我國工業的迅猛發展,工業污水的種類以及數量越來越多,對水體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無聲地威脅著我們的健康以及安全。工業污水由于種類繁多、成分復雜、性質多變,目前仍是一個令很多環保企業頭疼的難題。
成都美富特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岱峰先生2003年帶領團隊進入工業污水領域,攻克了諸多高難度污水處理技術難題,在多個工業污水領域建立了樣板工程。近日,《環境與生活》雜志記者視頻連線采訪了宋岱峰董事長,聽他講述了公司的發展歷程、技術優勢以及相關的成功案例。
“不斷思考,踩準節點”
“不斷思考,踩準節點”,在接受《環境與生活》采訪時,宋岱峰董事長用這8個字概括了美富特公司這一路走來的艱辛、輝煌歷程。
回憶起來創業的經歷,宋岱峰董事長也是無限感慨。11月4日,他向《環境與生活》詳細介紹了企業艱辛起步的歷程。1999年,宋岱峰成立了立新環保(美富特前身),引進美國英特勒森(INTERLESSON)公司的高效生物菌種,將其應用到市政景觀水的治理。2003年沱江水污染事件引發全國環保風暴,宋岱峰董事長帶領團隊開始研究生化技術在工業污水處理中的應用,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隨著我國對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廢水的排放標準也越來越高。傳統的生化技術已經無法實現高標準排放要求。因此,宋董事長開始向新的技術方向開始拓展。
2006年,宋岱峰董事長又提出治理高難度工業廢水的新理念——把物化技術與生化技術相結合。而在三年后,當他感受到傳統技術在治理化工和制藥方面廢水的局限性開始浮現的時候,宋董事長又開始思考未來工業污水的治理方向。最后,他得出了工業廢水在未來一定會達到“零排放”標準的結論,從而開始轉攻膜技術。
宋岱峰2009年著手膜技術研究并建立實驗室、組建科研團隊。2012年,他引進了德國特種膜專利技術,創立成都美富特膜科技有限公司。
宋董事長強調,公司的一步步發展都是基于對市場形勢和技術發展這兩者結合的判斷。美富特作為一家技術型企業,每一步都踩準了整個技術變革和技術發展的節點。“這是累積了21年的環保行業相關知識以及實戰經驗的沉淀,形成的對整個環保產業發展趨勢的感知能力。”
現階段,美富特形成了以中國環科院工程公司環科所原總工程師文明杰老師為首的科研團隊,并成立了一個水污染防治研究院,主要從事工業廢水處理技術與產品的研發。研究團隊目前共計27人,其中有3名海歸博士,5名國內的環境工程領域的博士以及十幾名碩士。另外,美富特還建立了從小試到中試車間的研發實驗室。“當前,我們美富特可以說是在國內從事污水處理的環保公司中,投入非常大的。”
引入—消化—再創新
談及當初引進德國特種膜技術,宋岱峰說:“整個引進過程遵循引入、消化、再創新的道路,每家公司的技術創新都是‘從無到有的,我們美富特也是如此。從最開始的完全引入德國技術,到結合我國廣大的污水應用場景展開大量場景應用研究。截至2016年,美富特圍繞特種膜技術本身以及在工業污水應用領域已經形成了自有的49項專利。其中,有15項屬于發明專利。”
宋董事長表示,美富特具備如此強的再創新能力,有外因也有內因。“從外因的角度看,中國環保的治理已經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擁有大量的應用場景。而內因則是美富特不斷引進科研人才,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工藝研發團隊。此外,公司還與中國環境科學院以及一些大專院校展開合作。”
高壓反滲透膜領域的三個創新
高壓反滲透膜是美富特的核心競爭技術,因此,宋岱峰及其團隊在對膜的改進和創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我們甚至可以說是不計成本的投入”,宋岱峰對此頗為感慨。
宋董事長向《環境與生活》詳細講述了美富特在反滲透膜領域的創新:
第一個創新體現在抗污染性上。傳統膜技術的研發理念都是基于純水制備,各種進水水源是比較潔凈的。在膜處理廢水的原理上,各家公司大致是相同的。但由于工業廢水、苦咸水、海水是完全不一樣的,里面含有多種完全不同的污染物質。所以,在截留污染物的同時還要解決高抗污染的問題。特種膜分為基層、支撐層和分離層。美富特在較為重要的分離層抗污染性上做了很多改進處理。這也是反滲透膜應用在污水處理方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突破。
第二個創新是耐高壓,提高水的回收率以減少成本。傳統的苦咸水膜能承受30公斤的壓力,而美富特的高壓反滲透膜目前最高可以承受160bar壓力。壓力是與回收率掛鉤的。工業廢水追求的是零排放,而膜的回收率越高,就意味著所匹配的蒸發器的蒸發量就越小。由于蒸發器的投資和運營成本是很高的,所以蒸發量越小就越省錢。宋董事長舉了一個真實的案例:石藥集團的常盛藥業使用傳統的膜技術,回收率只能做到70%。采用了美富特的特種膜之后,回收率可以提升到96%。蒸發器由原來每天蒸發1800噸變成了每天只蒸發200多噸,投資和運營成本大大降低。從運營成本來說,至少降低了60%~70%。技術和產品的創新讓高效低耗廢水零排放從不可能變為可能。
第三個創新就是在保證通量和截留率的情況下增加分離層的厚度,延長膜的使用壽命。傳統膜的分離層厚度只有0.2微米,而美富特能承受90公斤壓力的特種膜可以達到0.3微米,能承受160公斤壓力的特種膜可以達到0.4微米。“這看似簡簡單單的0.1微米、0.2微米,實際上是工藝和材料學上十分重要的突破。”
宋岱峰認為,膜技術已成為當下工業污水治理市場的主流,其原因是材料學和技術方面的進步使得生產、應用膜的經濟成本大大降低。“美富特在2014年就已從膜的應用走到了研發和生產領域。如今美富特在工業廢水處理領域的所有產品都是自主研發,自主生產的。這也是我們能降低處理成本并在市場上具備強勁競爭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工業污水零排放的“出圈”之路
由于一次機緣巧合,特別能打的美富特實力“出圈”。“出圈”是當下一個非常流行的網絡用語,簡而言之就是知名度變高了,不但環保行業圈子里人知道美富特了,連圈子外的人也知道了。
據宋董事長介紹,2014年初,石藥集團的內蒙古常盛制藥有限公司(位于呼和浩特市)由于工業污水排放不達標,被中央環保督察組勒令停產。由于投資損失巨大,常盛藥業向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廳打了報告,而獲得的批復是:同意生產,但一滴工業污水也不能排放。同年,宋岱峰在北京參加一個環保研討會,在會上大力推廣特種膜技術在工業污水領域的零排放應用。常盛藥業的代表恰好也參加了這次論壇,“零排放”這三個字讓雙方一拍即合,迅速敲定了合作意向。
通過現場幾個月的實驗,美富特為常盛藥業量身定做了一整套零排放工藝,整個項目最終于2015年1月建成。宋董事長回憶道,“由于當時國內還沒有工業污水零排放的概念、案例以及技術,所以上到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廳,下到縣環保局,都不相信有任何一家國內企業能夠做到。因此,當時的縣、市和自治區組織了一個督察隊,每天圍繞企業以及園區進行檢查,還把排污口用水泥封住……”
3個月過去了,他們驚奇地發現,常盛藥業不僅所有的項目正常運轉,并且一滴工業污水也沒有排放。半年以后,從縣里的環保局,到當時的環保部,都信任了這個項目,并組織了20多家新聞媒體來采訪。就這樣,一項創新技術讓常盛藥業從一個污染典型變成了治污的明星企業,實現了戲劇性的反轉。
時至今日,在實現工業廢水零排放的制藥企業中,常盛藥業這個項目的規模仍是全亞洲最大的。美富特作為幕后英雄,也開了中國制藥廢水零排放的先河。聊到這里,宋岱峰董事長笑著說:“我們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是不是還有點魄力。”
美富特的胃口其實很不錯,在此之前,苧麻脫膠廢水、含氰廢水加氨基二乙氰廢水、草甘膦廢水達到一級排放標準等領域的第一只螃蟹,也是美富特率先吃掉的。另外,紫光化工、川化工和藍天化工也都是美富特當時在工業污水處理中的重要合作對象。
污水治理也要對癥下藥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一系列的成功案例顯示,美富特在工業污水處理領域可謂“十項全能”。
那么,美富特為何能掌握如此多的必殺技呢?對此,宋岱峰董事長耐心解釋:“不同的行業,甚至相同的行業,由于生產工藝以及原料的不同,排放的廢水水質也會產生變化。站在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無論是什么領域的工業廢水,其污染物無非就是COD(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色度、鹽分等。所有的這些問題都有相對應的廣譜技術。選用性價比更高,效果更好的技術,再進行工藝的組合就可以解決。從微觀的角度來看,不同行業在某些特殊的指標上有特殊的要求。對這種特殊的指標,我們在工藝上進行微調就完全可以解決問題。”
說到這里,宋董事長打了個比方,“污水治理和中醫看病是一樣的,一定要對癥。首先是從宏觀上,把主要的幾大問題解決了。然后,再通過微調來解決微觀的一些特殊性問題。”
未來要把工業污水變廢為寶
在采訪過程中,宋岱峰董事長還透露了更具震撼力的“絕活兒”:“零排放只是工業廢水處理的第一步,理想的境界是污水中的水要全部做到資源化。我們在2012年引進零排放的概念后,又進一步發展了工業污水資源化方面的技術,目前已擁有很多成熟的技術和案例。”
這種資源化已經發展到什么程度了呢?宋董事長繼續介紹,“水中的鹽,比如說一價鹽氯化鈉,二價鹽硫酸鈉。把它們通過膜加以分離,再使用蒸發結晶的技術提取出來做成產品,然后用到化工企業的生產中去。這實際上對工業廢水處理也提出了一個更高標準的要求。”
據宋董事長透露,美富特近期簽定的成都成雅電鍍園區項目、四川宜賓電鍍園區項目的目標就是實現園區廢水鹽和重金屬的資源化。電鍍廢水處理的主要難點就在污染物里的重金屬。宋岱峰認為,“膜技術運用在電鍍廢水的處理上有先天的優勢。通過膜把重金屬分離了以后,銅、鎳、鋅、鎘的含量,比礦石中的比例還要高。實際上,每一個行業中含銅、鎳、鋅、鎘的電鍍廢水都是一座座液體礦山。用一句老話來總結就是——它們不是廢物,而是資源。”
針對不同行業的污水處理,美富特現在已經摸索出了三種模式:綠色電鍍園區的模式、綠色化工園區的模式,以及綠色印染園區的模式。這三種模式均可以實現工業污水的零排放,甚至資源化;污泥減量化、無害化;重金屬的回收資源化。“我們把鎳變成鎳板,每噸可以獲得10萬塊錢,把銅做成銅板,每噸可以獲得5萬塊錢。這完全可以彌補工業廢水處理的成本,也完美解決了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可兼容的一個難題。”宋董事長滿懷信心地說,“只要技術進步跟上了,所有的廢物都可以變廢為寶。未來,綠色園區的模式一定會成為國內工業園區的發展方向。”
“降維打擊”切入村鎮污水處理
除了工業污水處理,美富特也涉足市政生活污水和村鎮生活污水處理的業務。
2017年9月,美富特又成立了一家生態科技公司,專攻市政污水的提標改造,增量擴容和村鎮污水的治理。
宋岱峰董事長和記者耐心分析了這一戰略步驟,作為一家具備高難度廢水全工藝治理能力的綜合型技術企業,美富特殺進市政生活污水處理的市場,從技術競爭上看可以說是“降維打擊”。但宋岱峰并不認為這是大材小用,“恰恰相反,當把工業污水處理領域的一些技術運用到市政污水處理中,就會在技術上具備很多優勢,比如運營成本更低、效果更優等。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我們美富特做到了在市政污水應急處理的成都市的第一名。有時候,技術的領先帶來的不僅僅是效果的領先,還有經濟成本的領先。”
“市政污水處理正處于市場的風口,擁有競爭優勢的美富特花很少的精力就可獲得巨大利潤,但這只是短期的戰略安排。”談到未來的發展戰略,宋董事長向《環境與生活》記者透露了美富特下一步的主攻方向,“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團隊將聚焦在工業污水處理領域,繼續研發行業內領先的環保技術,打造綠色工業園區的商業模式。”
【品牌人物】
宋岱峰
宋岱峰先生出生于1974年,現任成都美富特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四川省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享特殊津貼專家。
1999年,宋岱峰成立了立新環保(美富特前身),進入市政景觀水治理領域。2003年,成立四川美富特環境治理有限責任公司,帶領團隊進入工業污水領域,將物化、生化技術應用到工業污水處理中。2012年,引進德國特種膜技術,創立成都美富特膜科技有限公司,并在成都節能環保產業園建立了目前國內最大的特種膜研發生產基地,專門進行特種RO/NF/UF/MF膜的研發生產,并帶領團隊將物化、生化、膜技術高度集成,開發出專用于工業污水中水回用零排放、石油石化廢水處理、電鍍廢水、印染廢水、垃圾滲濾液處理及物料分離濃縮等領域的高效處理技術和工藝。2016年,成立四川美富特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帶領團隊進入市政污水提標改造、增量擴容,村鎮污水處理、黑臭水體治理領域,開發出專用的MSBBR提質降耗生物處理技術、DMBR大通平板膜技術。2017年成立成都美富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開始致力于綠色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工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目前正在規劃建設的項目有成雅綠色電鍍產業園、宜賓綠色電鍍產業園。
宋岱峰董事長通過在環保行業數十載的探索與創新,現已擁有高效芬頓反應器、IC厭氧反應器、特種膜技術、高級催化氧化技術、高難度廢水處理工藝等200余項專利技術,帶領團隊攻克了高難度污水處理的諸多技術難題,在化工、制藥、電鍍、印染、油氣田、煤化工、食品飲料、垃圾滲濾液、市政污水處理等領域建立了多個樣板工程。
其著作論文《特種膜技術與傳統工藝處理紅霉素廢水的對比》《高難度工業廢水新型處理技術——立新HRE技術的應用》《高濃度工業廢水新型處理技術-美富特SUPER RO的介紹》在《化工環保》等雜志及全國重要行業期刊上刊登。
在宋岱峰董事長的帶領下,成都美富特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國內多家知名院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并與國內各地區多家環保龍頭企業成為戰略合作伙伴,現在成都美富特環保產業集團已在全國各地設有子公司,并且已將高新技術產品推出國門,走向世界。
(本詞條相關材料由成都美富特環保產業集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