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安
面對新冠疫情,尚有許多未知的領域。如疫情什么時候發生及病毒的來源?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有哪些途徑?新冠病毒是否存在氣溶膠傳播的可能,空氣中含有多少病毒可能造成人的感染?應該采取有效的空氣凈化消殺措施降低新冠病毒在空氣中的傳播風險。
在疫情之下,室內空氣污染防控還面臨不少問題。雖然我國基本有效控制了新冠病毒的傳播,但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蔓延,對許多國家的經濟、社會各方面造成了重大影響。如交通設施的停用,旅游業受到沖擊,一些大型會議、學生上課采用線上的方式,但在一些貧困、欠發達地區沒有網絡,無法交流,導致了教育的不平等。
新冠病毒難以控制的原因包括傳染性強、潛伏期的癥狀不明顯、病毒的存活時間長等。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被認為是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空氣中新冠病毒的傳播是一個逐漸認識的過程,在疫情的初期,世界衛生組織并不認可。200多位相關研究領域的世界頂級科學家聯名致信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新冠病毒能通過空氣傳播,世界衛生組織才予以認可。美國也基本認可新冠病毒可經氣溶膠傳播,指出氣溶膠傳播的媒介就是空氣,尤其是在通風不足的封閉空間內,氣溶膠傳播距離大概在兩米左右。病原微生物是一個重要的空氣污染源,全球因微生物氣溶膠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率高達20%。通過病原微生物氣溶膠傳播的疾病包括肺結核、SARS、流感,以及新冠肺炎等。由于疫情原因,人們長時間置于室內相對密閉環境,室內空氣除了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還可能有PM2.5、VOC、甲醛等傳統污染,形成了一個復合污染環境。
說到室內空氣病原微生物污染風險,相對密閉、缺少通風房間感染風險大,因此人員密集區域或所處環境相對密封的地方,特別是醫院、傳染病醫院等病人相對集中的地方,可能會產生交叉感染。
室內空氣中病原微生物污染主要有如下來源:室內環境污染、人體活動污染、花粉污染、寵物污染等。如果室外的空氣被微生物污染了,被污染的空氣可能會進入室內;另外,在一些機械通風設施,比如管道、過濾器等設施中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會進入室內;再有,假如室內有病毒攜帶者,病毒也會通過氣溶膠在室內擴散。如廣州一個病毒感染者在自己居住的公寓,病毒可能通過浴室傳播到樓上的住戶家,導致9人感染;2003年SARS時,香港的淘大花園由于地漏未發揮作用,導致331人被感染,42人死亡。室內病原微生物污染防控可以采用自然通風換氣,對于不便于開窗的地方可以采用新風系統,加強空氣的凈化。
室內空氣污染物主要包括細顆粒物PM2.5、病原微生物(包括新冠病毒)、VOC、甲醛等,屬于復合污染,給我們的室內空氣污染防控和凈化帶來很大難度。美國哈佛大學最近研究表明,空氣污染會增加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未來室內病原微生物污染防控領域研究,主要包括研制便攜式、家用的監測和分析儀器、評價室內空氣復合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研究室內空氣中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綜合防控措施,包括適合家用的、便攜式的空氣凈化設施。
我們團隊研發了新風系統—室內凈化—室內消毒—環保功能材料—排風系統全流程“五位一體”的空氣凈化技術,該系統采用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團隊的潔凈空氣發生和定向輸送技術、蘭州大學團隊的云式無菌空氣凈化器、上海大學團隊的石墨烯等環境功能材料等成果,采用模塊化設計,可通過靈活組合適用于不同應用場景,實現致病微生物的全時段徹底消殺,實現不同區域的空壓控制和空氣凈化消毒。“五位一體”系統有機協同效應明顯,對氣溶膠凈化率可達到99.9996%,利用該技術可以把普通的辦公室、會議室、住宅改造成負壓病房,空氣凈化系統能夠滿足負壓病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