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威
海口市林業局,海南海口570100
地質公園的理念旨在確保為科學、教育和文化服務的基礎上,保護和增進此類地區的地質意義,同時將此類地區用作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資產。雷瓊世界地質公園于2006 年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為第三批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的地質公園。2015年,經歷了9 年的管理和運營,為使公園作為一個整體更好地管理與發展,雷瓊世界地質公園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提交了擴園申請,將雷州半島、瓊州海峽及海口市納入世界地質公園范圍內,旨在借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品牌,推動社區經濟長效、可持續發展。2017 年5 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絡執行局第201 次會議通過了雷瓊世界地質公園的擴園申請。
擴園后的雷瓊世界地質公園面積達3050km2,較原公園范圍擴大了7 倍,迫切需要社區的高效參與,共同推進地質遺跡的保護和利用,以及地質公園的建設與管理,從而實現地質公園的可持續發展。海口市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管理處以雷瓊世界地質公園為例,針對公園合作伙伴建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在深入調研基礎上進行分析研究,探討合作伙伴參與地質公園建設的思路及措施。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經過歷年的發展,與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開展了一系列科研科普工作。目前,公園已建立的合作伙伴包括廣東地質學會、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中科院地質地球物理研究所、廣州地理研究所等科研機構,以及中山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海洋大學、海口經濟學院等十幾所高校;公園利用其獨特的第四紀火山地質遺跡資源,為科研院所提供開展科研項目、課題研究及教學實踐的平臺,同時也使公園科研科普工作獲得了有力的技術支持。此外,公園還與湛江、海口兩市及周邊城市的一些中小學校、旅行社及政府部門等機構合作,不定期開展科普宣傳、科普游等活動,進一步推動了地球科學普及工作,提升了公園知名度和影響力。合作伙伴對公園的建設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從其合作效果看,公園合作伙伴建設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公園合作伙伴相對較少,類型相對單一,開展的合作項目主要在科研科普方面;
二、公園缺乏與社區聯系緊密的商業伙伴,離實現區域經濟共同發展的目標還存在較大差距;
三、對于前期有過合作的企業或組織,后期合作開展持續性不夠,合作不連續。
針對上述問題,地質公園管理處近期開展了《雷瓊世界地質公園合作伙伴工作指南》編制工作,組織調研組對公園意向合作伙伴、前期合作伙伴與本地特色企業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并對調查對象進行了科學的分析,為公園遴選出優質有潛力的合作伙伴,為下一步全面合作提供指導和參考依據。
地質公園管理處對雷瓊世界地質公園整體意向性合作伙伴開展了深入的調查,共計走訪了39 家企業或組織(表1),包含餐飲、旅游、酒店住宿、教育、科研、運輸、互聯網、農業、媒體等類型。其中包含餐廳3 家、農家樂3 家、酒店及民宿5 家、大專院校4家、中小學7 家、科研單位1 家、博物館2 家、旅行社1 家、宗教場所2 家、公園1 家、社區1 家、農業基地2 家、航運集團1 家、旅游商品店1 家、互聯網公司1家、拓展基地2 家、媒體2 家。

表1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潛在合作伙伴名錄Tab.1 List of potential partners in Leiqiong World Geopark
調查過程中,主要針對企業或組織的地址、員工情況、規模、管轄隸屬、主要業務、企業概況與特色、收入類別與總額、對地質公園了解情況、與地質公園開展過的合作情況、與地質公園建立合作關系意愿等方面進行了調研。經統計,得出以下5 組分析數據。
2.2.1 調查對象類型構成比例
由雷瓊世界地質公園潛在合作伙伴類型構成圖可以看出,調查類型較為豐富,選擇了17 個行業共計39 家不同的企、事業單位及相關組織。其中,調查涉及較多的為酒店民宿、中小學以及大專院校。

圖1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潛在合作伙伴類型Fig.1 Leiqiong World Geology potential partner Type
2.2.2 調查對象地理位置分布特征
根據意向合作伙伴總體地理位置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合作伙伴均依托各個不同的城市、景點、景區分布,區域性相對較集中,區域間無銜接點,在地理位置上由北至南呈點狀分布。
在規模上大小各不相同,有大型連鎖企業,也有小型家庭式作坊。在經營基礎上,各企業或組織均是建立在公園特色地質遺跡、地質景觀的基礎上,區域特色鮮明。其中,公園北側主要依托于湖光巖景區,分布有學校、餐館、酒店民宿、旅行社、中小學校、博物館;雷州市周邊主要依托雷州市,分布有酒店、餐館、博物館;公園中部主要依托九龍山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以及龍門村“菠蘿的海”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公園南部(即海口園區)主要依托于海口市及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分布有酒店民宿、中小學、媒體、大專學校、拓展基地等。

圖2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潛在合作伙伴地理位置Fig.2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potential partners in Leiqiong World Geopark
2.2.3 調查對象對公園的了解程度
根據現場調查尋訪結果顯示,69%的調查對象對雷瓊世界地質公園比較了解,其獲得信息的途經主要為參與過公園迎檢、與公園日常有接觸、參與過公園日常活動等;18%的調查對象對雷瓊世界地質公園不了解,主要原因是其產業與公園關聯性不強、與公園接觸不多等;13%的調查對象對雷瓊世界地質公園非常了解,其主要原因是這些調查對象在公園主辦活動中承擔了關鍵任務或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且日常接觸公園管理局和相關信息較多。

圖3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潛在合作伙伴對公園的了解程度Fig.3 What potential partners of Leiqiong World Geopark know about the park
2.2.4 調查對象前期與公園合作情況
根據尋訪,調查對象中72%的企業或組織在前期與公園有過合作經歷,28%的企業或組織沒有與公園建立合作。其中,建立過合作的企業或組織,主要是通過參與公園主辦的科普活動、公園組織或自發開展的科學研究、門票代銷、品牌借用等,但大多數均為短期合作。沒有建立過合作關系的企業或組織主要為小型的學校、宗教場所或私人經營的民宿,其地理位置不具備優勢,基礎設施、文化等不具備地方特色。

圖4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潛在合作伙伴前期合作情況Fig.4 Prophase cooperation of potential partners in Leiqiong World Geopark
2.2.5 調查對象與公園合作的意向情況
地質公園管理處共對39 個意向合作伙伴進行調研,共回收意向反饋23 份,其表達的合作意向主要分為以下10 點:
①通過與公園宣傳并軌,促進企業或組織客源;
②通過與公園開展科研活動,進一步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科普知識;
③通過與公園實現資源整合,共同提高影響力;
④與公園一同組織志愿者團隊開展科普宣傳實踐活動;
⑤與公園共同開展(共享)科學研究項目、方向;
⑥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與公園共同開展研學旅游活動,開設科普課程;
⑦在景區門票上予以一定的優惠力度;
⑧通過互聯網模式與公園共同推廣品牌產品,打造線上線下的售賣渠道;
⑨在研學旅游合作的基礎上,相應給予一定的政策鼓勵和支持;
⑩希望公園給予技術支持,編制鄉土校本課程。
通過分析合作意向訴求,綜合分為:宣傳推廣、科普教育、旅游、科研和其他共5 大類。由餅狀圖可以看出,91%的調查對象清晰地表達了自身訴求,并提出了合作共贏方案。其中31%的調查對象希望公園能提供科普教育類的合作,以中小學及大專院校為主;30%的調查對象希望公園在旅游方面提供客源或予以支持,以旅行社、拓展基地為主。
根據調查結果,調研組對公園與社區合作的各方面情況及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據此編制《雷瓊世界地質公園合作伙伴工作指南》,重點抓住遴選合作伙伴這一重要環節,明確合作伙伴發展目標、遴選原則及依據、遴選要求及程序、遴選規劃等,為公園合作伙伴建設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遴選合作伙伴需要根據合作對象的區域、行業、規模、特色等多方面進行選擇,且雙方或多方均是互相配合、互利共贏的,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開展:
3.1.1 以點帶面,形成區域共贏環線
首先選擇區位相對合適、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潛在合作伙伴相對較為集群化的幾個點進行試點性合作。如以湖光巖景區為依托的湖光巖合作區,以雷州市為依托的雷州市合作區,以九龍山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為依托的九龍山合作區,以火山群公園為依托的火山群公園合作區。
3.1.1.1 湖光巖合作區
湖光巖合作區以湖光巖景區為依托,在雷瓊世界地質公園管理機構為主體核心的框架之下,將地質遺跡景觀、植物景觀、海洋生物科普知識、宗教文化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條地學知識、文化內涵、科普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環線。合作對象包括以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廣東海洋師范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為代表的科研團體,以湖光中心小學、湖光中學為代表的學校團體,以湖光巖酒店、巖湖素餐館、金鹿園為代表的經營性企業。

圖6 湖光巖合作區示意圖Fig.6 Schematic diagram of Huguangyan cooperation zone
3.1.1.2 雷州市合作區
雷州市合作區以雷州市為依托,在雷瓊世界地質公園管理機構為主體核心的框架之下,將地質遺跡景觀、人文景觀、雷州文化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一條具有雷州特色的文化景觀環線。合作對象包括以雷州市博物館為代表的科普教育公益機構,以雷祖祠為代表的宗教場所,以樟樹灣酒店、三間五房、雷州足榮村方言主題酒店為代表的經營性企業。

圖7 雷州市合作區示意圖Fig.7 Schematic diagram of Leizhou Cooperation Zone
3.1.1.3 九龍山合作區
九龍山合作區以九龍山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為依托,在雷瓊世界地質公園管理機構為主體核心的框架之下,形成以地質遺跡景觀、生態景觀、農業景觀及農副產品為特色的旅游、科研、研學路線。合作對象包括以九龍山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為代表的生態景觀區,以寶林禪寺為代表的宗教場所,以龍門村為代表的社區團體,以朱氏果業為代表的企業,以龍門小學為代表的教育團體。

圖8 九龍山合作區示意圖Fig.8 Schematic diagram of Jiulongshan Cooperation Zone
3.1.1.4 火山群公園合作區
火山群公園合作區以馬鞍嶺景區為依托,在雷瓊世界地質公園管理機構為主體核心的框架之下,將地質遺跡景觀、特色火山農產品、拓展基地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一條具有火山氣息的休閑旅游、研學科考環線。合作對象包括以寓購于游商品街、互聯網農業小鎮為代表的農產品售賣企業,以火山石斛園為代表的農業種植基,以人民騎兵營、黑豆書屋、美舍有個房、開心農場為代表的民俗餐飲團體,以石山中心小學、石山中心、五源河學校為代表的教育團體。

圖9 火山群公園合作區示意圖Fig.9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cooperation zone of the Volcano Group Park
3.1.2 擴大影響區域,增強合作區聯系
在構建出完善、正常運作的區域環線基礎上,需加強區域之間的聯系,擴大區域成果,增強影響力。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區域間溝通有無,通過商品的交換進行品牌、產品的渠道拓展;
②通過交換宣傳資料,以互為宣傳、互為展覽、互為推廣的模式進行區域形象、區域產品的推廣宣傳;
③區域間通過不定期的由公園管理機構組織開展研學旅游、研學訪問、旅游推廣等進行交流、互訪學習;
④在區域間的空白區,挖掘新的合作伙伴,通過已建立的合作伙伴模式進行帶動,形成一條區域間的過渡帶,為下一步全域旅游做鋪墊。

圖10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合作伙伴規劃Fig.10 Roadmap of Leiqiong World Geopark partner
3.1.3 強化區域特色,完善區域結構
進一步強化區域特色,改善特色商品、特色旅游主題、特色研學路線以及合作模式。在部分區域,需進一步挖掘合作伙伴,以填補合作伙伴結構上的空缺,形成一條集餐飲、住宿、游覽、購物、娛樂、教育、科研為一體的環線。
3.1.4 構建全域協作模式
通過合作區的不斷拓展延伸,最終實現全域旅游、全域協作。淡化政區界限,以地質公園為中心通過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進行區域整合,促進不同政府組織機構之間形成互相制約的負責任的管理機制,平衡社區間權力、義務與利益的分配,通過區域整合,實現區域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人與自然生態的平衡發展,對城鄉建設實行有效管理,達到社區合作的最優效果和可持續發展。
合作伙伴遴選工作的開展需要建立一套系統、完善的標準規定,以確保遴選工作規范、有序進行。《雷瓊世界地質公園合作伙伴工作指南》明確了合作伙伴的遴選應堅持依法依規、自愿參與、遴選程序公開透明等原則。根據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相關要求及公園實際,確定相關遴選資格和標準,規定遴選程序需經過前期合作分析、資格審查、現場調查、分析研究等環節。通過相關規定以確保對合作對象的質量把關,從而更有效地開展社區合作工作,發揮好地質公園品牌帶動作用。
地質公園管理處以雷瓊世界地質公園為例,構建了以地質公園為中心輻射的社區管理模式,形成了由多元化、多樣性的行為主體共同參與的新格局,通過合作、協商、伙伴關系、確立共同的目標共同來實施對地質資源的有序管理和利用,對探討中國地質公園建設和社區深度合作具有重大意義。
按照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宗旨理念及《IGGP 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操作指南》的要求,雷瓊世界地質公園與社區合作工作的推進,應結合公園的實際情況,將公園工作目標與合作伙伴的發展目標相結合,既要在宏觀上有整體的空間布局規劃及時序步驟安排,又要在微觀上對合作伙伴的遴選條件、標準、程序及具體合作內容作分類規定及相應的安排,通過規范合作伙伴的遴選工作促進合作成效,以點帶面,全域協作,使政府、企業、社區、社會組織在地質公園建設過程中協調配合、互利共贏,形成多元主體參與的合作格局,合力推動地質遺跡、文化及生態環境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更好地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地質公園管理處提供的合作模式可供中國地質公園與社區合作的探索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