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鋅
(泉州市泉港區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福建 泉州 362800)
近年來,工程建設領域大力推行改革,推進“雙隨機一公開”質量安全監管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監管效果,但還存在建筑市場違法分包轉包、掛靠,基層監督機構人員不足、專業不合理,建設各方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嚴重制約工程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作為一名基層行業監管者,現結合工作實際,談幾點看法。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目前縣區一級房地產開發、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面臨體量大、數量多等問題,但基層監管人員普遍不足,專業配備不合理,水電暖通、大型機械設備安全監管人員普遍匱乏。此外,基層質量安全監管技術設備單一、落后,缺乏先進的檢測設備,質量安全監管“人、財、物”保障存在一定的困難。
建筑市場行為對工程質量安全監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建筑市場存在違法分包轉包、低價中標、墊資施工、陰陽合同、人員掛靠、任意壓縮工期等亂象,整治這些市場亂象又存在調查取證難、執法難的問題。
建設單位作為項目建設的重要主體,主動開展質量安全管控的意識不高,不能正確處理質量安全與投資、進度的關系,甚至站到質量安全監管的對立面。設計單位作為項目建設“三控”管理的源頭,存在參與現場施工管理意愿不強、未參與現場隱蔽工程驗收、未嚴格監督檢查施工單位執行設計文件情況、對設計變更管控不嚴等問題,設計單位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欠缺。
為適應“雙隨機、一公開”質量安全監管體系要求,福建省建設廳探索建立了省廳市場監管與誠信一體化信用平臺、福建省建設工程項目建設監管系統、質量安全動態管理辦法現場評價錄入質量安全監管信用體系。質量安全監管通過利用現有的企業、人員、項目等數據庫資源,建立福建省工程建設監管系統,設立“檢查人員庫”“檢查對象庫”和“雙隨機管理庫”三個模塊,檢查人員、檢查對象通過系統隨機產生。項目的檢查記錄、責令改正通知、違規記分告知單等均在系統上操作,并向社會公開,做到全程留痕、永久追溯。
質量安全動態管理辦法從質量安全行為、實體質量、實體安全三個部分,具體到施工監理單位行為、地基基礎、主體結構、使用功能、安裝工程、基坑、模板、外架、起重機械、三寶四口、場容場貌等共計檢查條款 183 條,對現場檢查做了標準化、規劃化要求,對檢查存在的問題對各責任主體進行記分。根據《福建省建筑施工企業信用綜合評價體系企業質量安全文明施工行為評價標準(2018 年版)》和《福建省建設工程責任主體不良記錄“黑名單”管理實施辦法(試行)》文件規定,項目動態監管記分結果,通過省廳市場監管與誠信一體化監管平臺向社會公布。
通過建立市場和現場“兩場”聯動機制,將檢查結果與企業信用評價、行業日常監管掛鉤,動態評價檢查結果以分數量化形式應用到企業信用評價中,扣分嚴重的將被列入黑名單,進而影響企業參加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并在行業評先評優等方面予以限制,讓企業“一處受罰,處處受限”,從而督促各方主體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提升質量安全監管效率。
設計是工程質量、進度、投資控制的根本,是提升工程質量安全的源頭。“建筑師負責制”是國際工程建設的通行做法,在不少發達國家,建筑師不僅是設計師,還是工程師,還負責施工現場技術、材料選擇及工程管理。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僅在部分行業領域,特別是一些重點項目、邊設計邊施工的項目中推行設計師代表駐場,但在房屋市政基礎設施工程中,設計單位的質量、進度、投資控制作用還有待提升。
2019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要進一步精簡審批環節,試點探索取消施工圖審查、實行告知承諾制和設計人員終身負責制。隨著工程建設領域改革的深入,設計單位工程質量安全源頭作用越來越凸顯,也倒逼設計單位提高現場執行設計文件的管控要求,行業主管部門推行設計師代表駐場參與施工現場質量安全管控,對新形勢下質量安全監管具有重要意義。
設計師代表在施工現場履行設計單位職能,與建設、監理單位形成監管合力。通過建立設計師代表駐場制,及時監督檢查現場執行設計文件情況,參與工程隱蔽驗收、重要分部驗收、竣工前實體檢查,參與工程質量安全檢查,及時處理土建施工、安裝過程中存在的設計沖突、施工工藝難等問題,對建設單位提出的設計變更的合理性進行現場調查核實,對現場質量通病防治進行指導、改進,從而提升建設工程品質,推進工程質量安全監管變革。
2018 年 9 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為完善企業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規范企業質量安全行為,制定印發《工程質量安全手冊(試行)》,從質量安全行為、實體質量、安全生產現場管控、質量安全內頁資料等方面規范建設工程各方責任主體工程質量安全職責,但是對各級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對施工現場的質量安全監管缺乏明確的可操作性強的工作標準。
2018 年福建省建設廳制定《福建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動態監管辦法》和《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工作標準》,明確了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機構主要職責是開展質量安全文明施工行為監管記分,每季度按“雙隨機”機制公布的《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動態監管與評價事項清單》對施工現場存在的可監管評價項目監管記分一次,進一步規范了福建省各級監督機構的職責。但是對現場重大危險源的檢查監管節點和頻次未做具體要求;對鋼筋安裝工程、混凝土強度等涉及主體結構安全的關鍵部位檢查頻次不足;對地基基礎、主體、節能等重要分部驗收未明確具體監管頻率;質量安全隱患整改情況復核等需進行修改,從而對“雙隨機”檢查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補充與完善。
目前,建筑市場存在種種管理亂象,嚴重制約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監管。各級建設行業主管部門可通過開展電子化評標、配備移動式執法終端、施工監理人員實名制考勤、“四不兩直”突擊檢查等現代化、信息化的監管手段,督促建筑市場各方責任主體履職到位,推進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改革。另外,各級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機構在開展質量安全監管過程中,鼓勵開展政府購買服務參與質量安全監管,對施工現場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加大查處力度,嚴格規范執法,樹立監督機構公信力,從而提升質量安全監管水平。
工程質量安全事關百姓生命財產安全,事關國家繁榮穩定大局。在工程建設領域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新模式下,各級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和建設工程各方責任主體,應牢固樹立正確的質量安全管理理念,完善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管理標準,通過信息化、創新化的質量安全管理模式,提升施工現場質量安全管理水平,督促建設各方責任主體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確保工程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