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廣東省林業局發布了《廣東省林業局、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關于進一步規范交叉管理物種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自11月1日起,對原來由林業主管部門實施行政審批管理,且對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水生動物物種核準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中的交叉管理物種調整由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按照水生野生動物管理。這些物種包括揚子鱷除外的鱷目所有種和黃喉擬水龜、花龜、黑頸烏龜、黃緣閉殼龜等水生龜鱉類物種。《通知》強調,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自通知施行之日起,不再辦理交叉管理物種及其制品的人工繁育、出售、購買、利用和進出口等相關審批手續。其中,人工繁殖的管理,由各地人工繁殖交叉管理物種的單位或個人的所在地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登記、核實以及規范養殖行為。出售、購買、利用交叉管理物種及其制品需要持有農業農村部門依法依規辦理的行政許可文書,交叉管理物種的皮具制品、標本、藥品必須依法加載“中國野生動物管理專用標識”才能繼續有效。《通知》同時也強調要加大正面宣傳報道、重視廣大養殖戶的合理合法訴求,及時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11月6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成立全國動物營養指導委員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到,為加強對我國動物營養與飼料工作的統籌和指導,引導行業大聯合、大協作、大共享,系統開展飼料營養價值數據庫構建和動物營養需要量評定等基礎性工作,加快推廣飼料精準配方技術體系,促進飼料和養殖行業節本提質增效,農業農村部決定成立全國動物營養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經各方面提名推薦,委員會首批入選委員38人,李德發院士任主席,麥康森院士、印遇龍院士、姚斌院士任副主席,譙仕彥教授任秘書長,秘書處設在中國農業大學。委員會擬按養殖動物品種設立分會,由熟悉相關領域的委員負責籌建。委員會將建立動態增補和退出機制,及時吸收有能力、有意愿參與動物營養與飼料公益事業的專家學者加入。
11月11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加快水產養殖機械化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針對當前水產養殖機械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指導各地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推動水產養殖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意見》提出,到2025年,水產養殖機械化水平總體達到50%以上,育種育苗、防疫處置、起捕采收、尾水處理等薄弱環節機械化取得長足進步,主要養殖模式、重點生產環節的機械化、設施化、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綠色高效養殖機械化生產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11月16日,農業農村部官網消息,依據《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農業農村部組織全國飼料評審委員會對部分企業提出的申請進行了評審,決定對《飼料原料目錄》和《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2013)》進行增補,并對部分飼料添加劑擴大適用范圍,增補雞蛋、靈芝、姬松茸3種飼料原料進入《飼料原料目錄》;增補紫膠、蛋氨酸羥基類似物異丙酯、L-抗壞血酸鈉3個飼料添加劑品種進入《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2013)》;將蛋氨酸羥基類似物適用范圍擴大至鴨、將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適用范圍擴大至養殖動物。上述修訂意見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