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岳驥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執業資格注冊中心,北京 100037)
在我國實行注冊建筑師和注冊結構工程師制度后,1998年6月,全國勘察設計注冊工程師管理委員會成立了全國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專業考試專家組,拉開了在我國推行注冊巖土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的序幕。根據原人事部、建設部《關于印發“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和“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執業資格考核認定辦法”的通知》(人發[2002]35號)文件精神,2002年在全國范圍內首次組織實施了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執業資格考試,考試實行全國統一大綱、統一命題、統一閱卷。現行的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專業考試大綱是于2006年10月經修訂后頒布實施的,考試大綱包括11個科目,分別為:巖土工程勘察、巖土工程設計基本原則、淺基礎、深基礎、地基處理、土工結構與邊坡防護、基坑工程與地下工程、特殊條件下的巖土工程、地震工程、巖土工程檢測與監測、工程經濟與管理,至今已實施了13年。近10年來,我國建筑行業迅猛發展,特別是地下工程(地下管廊、地下軌道交通、城市地下綜合體等),一些新技術、新材料、新的設計方法以及相應的標準、規范不斷在工程中廣泛采用,而現行的考試大綱對上述內容未能予以相應的更新,考綱有待補充和完善。目前的考試模式:考試時間為2天,第1天專業知識考試,第2天專業案例考試,考試時長為每天上、下午各3h,總計12h。第1天的專業知識考試,上、下午各70題,其中,前40題為單選題,每題1分;后30題為多選題,每題2分,試卷滿分200分;第2天的專業案例考試,上、下午各25道題(主觀題),每題分值為2分,滿分100分。現行的考試時間偏長,題量偏多,對命題專家和考生的精力消耗較大,考試模式有待調整(優化)。
2018年,全國勘察設計注冊工程師管理委員會啟動了對現行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專業考試大綱修訂及對考試模式進行調整的工作。為使新大綱和考試模式更具科學性、合理性、實效性,提高考試效率,全國管委會秘書處組織專家組進行了調研,了解目前巖土專業的發展特點、行業訴求等問題,為考試大綱的修訂及考試模式的調整提供支撐。
由全國管委會秘書處有關人員、專家組負責人、科目負責人等組建調研課題組。具體的調研方式為:
1)召開研討會,現場發放調查問卷以了解行業訴求;
2)選取有代表性的省、市進行調研,邀請當地15~30名業界專家召開大綱修訂和考試模式調整研討會,廣泛聽取行業專家的意見和建議。
1)自2002年首次考試以來,巖土工程領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目前針對大綱涵蓋的范圍需要增加或減少哪些內容?
2)目前巖土專業考試分2d進行,第1天為專業知識考試,第2天為專業案例考試,考試時間為每天上、下午各3h。第1天為專業知識和概念性考題,上、下午各70題,其中,前40題為單選題,每題1分,后30題為多選題,每題2分,試卷滿分200分,120分合格;第2天為專業案例分析題,上、下午各25道題,每題2分,試卷滿分100分,60分合格。調整后擬改為1d,分上、下午段2份試卷,上午段試卷為專業知識和簡答題,上午段的考試可理解為廣度考試,共設90道客觀題,其中單選題50道,每題1分,多選題40道,每題2分,上午段試卷滿分130分,78分合格;下午段試卷為專業案例題(主觀題),下午段的考試可理解為深度考試,設35道案例題,每題2分,下午段試卷滿分70分,42分合格,作答時間由原上、下午各3h改為4h,上午段和下午段的考試均合格,方為考試通過。請行業專家對此調整提出意見和建議。
3)對考試大綱進行修訂,擬對原有的11個科目及內容做調整,巖土工程勘察科目適當增加題量,巖土工程設計基本原則科目建議取消,淺基礎科目適當減少題量,增加設計基本原則和施工技術考核內容,深基礎科目適當減少題量,增加設計基本原則和施工技術考核內容,地基處理科目適當減少題量,增加設計基本原則和施工技術考核內容,土工結構與邊坡防護科目題量不變,增加設計基本原則和施工技術考核內容,基坑工程與地下工程科目適當增加題量,增加設計基本原則和施工技術考核內容,特殊條件下的巖土工程科目適當減少題量,增加環境巖土工程的考核內容,地震工程科目題量與內容保持不變,巖土工程檢測與監測科目適當增加題量,增加巖土工程檢測、巖土工程與地下工程施工檢測與監測、巖土工程與地下工程運行使用檢測與監測等考核內容,工程經濟與管理科目增加職業道德考核內容。請行業專家對上述內容的修訂提出意見和建議。
4)請業界專家對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專業考試提出其它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大綱修訂調研組分別對深圳、西安、重慶和昆明4地進行了調研,調研成果為考試大綱的修訂和考試模式的調整提供了依據,現將調研情況歸納匯總如下:
1)深圳調研情況匯總
(1)對考試大綱修訂的建議
建議加大對高邊坡、深基坑、隧道等地下工程相關內容的考核力度,增加公路、鐵路施工過程中遇到重大危險的邊坡、滑坡等實際工程案例的考核內容,增加地鐵勘察、室內土工試驗及現場原位測試的考核內容,增加基坑內支撐布置的基本概念及設計方面的內容,在巖土工程勘察中增加工程物探的內容,特別是物探方法的選擇,在基坑工程與地下工程中增加頂管施工的了解及適用條件,巖土工程檢測與監測中增加自動化監測內容,增加地基處理中復合地基應用類內容,增加機場、碼頭等大面積堆載或卸載影響等方面的內容,增加巖土工程風險防控方面的內容。
適當增加巖土工程勘察、基坑工程與地下工程科目的考題數量,加大對工程實際經驗的考核,減少純理論計算的題目。減少結構專業基礎計算的部分內容,特殊條件下的巖土工程科目內容受地區影響較大,對特殊土理解的差異性較大,該科目題量可適當減少。
(2)對考試模式調整的建議
參與調研的絕大部分行業專家認為,可以借鑒美國現行的注冊巖土工程師考試模式,將考試時間由2d改為1d,時長由12h縮短至8h,對上午是專業知識和簡答題考試(客觀題)、下午是專業案例考試(主觀題)的模式表示認可。
(3)其它建議
考題設計不應過度依賴規范,最好能在1道考題中涵蓋幾個科目的知識點。應增加對工程實踐經驗的考核,以篩選出真正的工程技術人員。適當減少題量,為考生減負。
2)重慶調研情況匯總
(1)對考試大綱修訂的建議
建議考試大綱增加對巖土工程施工的考核,增加巖土工程監測預警、預測預報方面的內容,增加非確定性問題的創新性和實際能力的考核,增加已有邊坡的鑒定和加固的相關內容,增加城市地質環境、巖土工程后期服務、地下水滲流相關方面的內容,增加對場地周邊環境工程設計的內容,增加地下工程、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內容,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與場地巖土工程勘察的結合要有相應的考核內容,增加場地勘察結論的判定、地質災害評估及工程地質分析評價方面的內容。
參與調研的大部分行業專家明確表示,有必要適當增加特殊條件下的巖土工程、土工結構與邊坡工程科目的題量,淺基礎與深基礎科目的題量可適當減少,或2個科目合并為1個科目,減少承臺設計等結構專業的計算內容。部分專家認為,應增加岸坡工程、地質災害評估、地震效應評價、不利地段抗震措施、巖土工程檢測與監測的自動化等方面的考題。
(2)對考試模式調整的建議
參與調研的大部分行業專家認為,注冊巖土工程師專業考試的時間可由目前的2d改為1d,上午是簡答題(客觀題),下午是案例題(主觀題),按上、下午試卷作答時間各4h設置題量比較合理。
(3)其它建議
建議增加對巖土工程實踐經驗的考核,以便能更準確地評價工程技術人員的實際能力。
3)西安調研情況匯總
(1)對考試大綱修訂的建議
建議考試大綱增加一些與巖土實際工程案例密切相關的內容,減少一些基礎性、常識性、設計準則的內容,深基礎、淺基礎科目減少依靠電算軟件計算的基礎設計類、結構專業的題目,降低案例題的計算量。考綱中應增加全過程工程咨詢案例、巖土性狀和工程條件判斷的內容,增加深基坑支護、地下水控制、模式選擇、環境巖土工程、巖土工程病害機理性分析及處理措施等方面的內容。地下水對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建議增加地下水控制及與地下水有關的基坑工程事故分析及圍護等有關內容。
參與調研的大部分行業專家明確表示,應適當增加巖土工程勘察科目的題量,如:增加一些工程物探方法的適用范圍、工程應用類、室內試驗、原位測試技術原理及應用方面的題目。深基礎與淺基礎科目可降低考題難度,減少考題的計算步驟,加大對土力學基本原理的考核,減少樁基沉降計算、承臺設計等相關內容。土工結構與邊坡防護科目的題量可適當增加,特別是巖土設計使用參數的選取、模型建立應重點考核。增加高填方、深挖方、大面積回填土沉降、圍巖穩定性分析和處理等方面的內容。近年來,基坑工程與地下工程涉及的新工藝、新方法較多,相關的題量可適當增加。
(2)對考試模式調整的建議
行業專家認為,將注冊巖土工程師專業考試的時間由現行的2d壓縮為1d,上、下午各4h比較合理。題型可根據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上、下午試卷均由專業知識題與案例題組成,案例題與知識題的分值應有所區分,以總分劃定合格分數線,或者上、下午題型分別為客觀題和主觀題,分別計算合格標準,二者同時滿足合格要求才能判定為考試合格。
(3)其它建議
部分行業專家建議,專業案例題可適當減少,案例題最好由綜合分析題構成。減少巖土定量指標、穩定性計算和驗算題目的計算工作量。
4)昆明調研情況匯總
(1)對考試大綱修訂的建議
建議增加環境巖土工程的考核內容,增加地下水、土環境污染治理、巖土工程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及借助新科技的分析評價方法等方面的考核內容,增加高層建筑勘察、地基基礎、吹填土工程地質特征和處理措施、地下水抗浮評價(高層、多層建筑)、基坑及邊坡治理方面的考核內容。
建議適當增加巖土工程勘察、土工結構與邊坡防護、特殊條件下的巖土工程科目的題量。
(2)對考試模式調整的建議
參與調研的絕大部分行業專家,對注冊巖土工程師專業考試由2d改為1d表示支持,認為考試由2d調整為1d,提高了考試效率,減輕了專家和考生的負擔,有利于提高命題質量和考試效率。
(3)其它建議
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專業考試作為國家準入類執業資格考試,門檻設置不宜過高,考題應更貼近工程實際,能讓從事巖土工程(勘察)工作10a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中的大多數人通過考試。
考慮到自2002年注冊巖土工程師考試實施以來,僅在2002、2005年進行了2次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的考核認定工作,至今距第2次的考核認定已有14a,目前仍有一些單位的業務骨干未能取得注冊巖土工程師的執業資格,而這部分人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承擔著大部分巖土工程領域的相關工作,為此,建議有關部門通過考核認定的方式解決這部分從業人員的執業資格問題。
現實行的勘察項目負責人制度,勘察項目負責人責任過重,淡化了現場技術負責人、審核人及審定人的相關責任,即勘察項目僅有1名責任人,對于其他相應技術崗位的職責沒有明確,建議作相應的修改,參照施工中的項目經理制,使職責更明確,更有利于勘察行業的健康發展。
專家組通過對注冊巖土工程師專業考試的統計分析發現,通過考試的考生與其學歷、畢業學校及實際工作經驗的關聯性偏低,年輕人、工作年限較少的技術人員通過率偏高,而工作年限較長的老同志考試通過率反而偏低;注冊巖土工程師專業考試對于從事結構設計、巖土工程設計的人員更具有優勢;而從事巖土工程施工、勘察及工程地質的人員考試通過率相對較低。如何讓具有豐富工程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能夠通過考試,建議從考試內容和考題兩方面入手,在滿足標準要求、答案唯一性的前提下,考試內容向實際工程經驗方向傾斜,注重從業人員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核。考題要來源于工程實踐,嘗試綜合性題目。
巖土工程勘察作為巖土行業的基礎,應適當增加題量,宜傾向于考察通過原位測試分析巖土工程參數的能力。各科目的考題覆蓋面要廣,工業與民用建筑、公路、鐵路、水利等領域都要統籌兼顧,考題的難易度設置要合理,做到難而不繁。
修訂后的大綱中的科目設置可根據調研情況進行合并或者保持原有科目不變,各科目重疊部分均可出題。大綱中各科目的題量可不給定,或給出題量的范圍,以保證各科目出題的靈活性。
通過上述4次調研會專家組建議,將考試大綱中涉及了解、熟悉、掌握等程度要求的用詞刪除,保留第2章巖土工程設計基本原則,鑒于樁基礎章節的題目過于復雜,且有些題目偏于對結構工程師的考核,建議適當減少該章節的相關內容。注冊巖土工程師專業考試大綱內容的修訂不應僅局限于文字上,而是要通過考試真實的反映出專業技術人員的實際工作能力。考試大綱內容宜做加法,使大綱更為寬泛,適當增加土力學、地下水及滲流等方面內容的考核。
根據注冊巖土工程師考試發展趨勢,借鑒我國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考試和美國注冊巖土工程師專業考試的模式,綜合上述調研建議,專家組一致建議,注冊巖土工程師專業考試模式由目前的2d調整為1d,上午段考試為專業知識和簡答題(客觀題),下午段考試為專業案例題(主觀題),下午段的考試需進行專家人工復評,上午試卷由50道單選題+40道多選題構成,下午試卷由35道專業案例題構成。
上午段試卷單選題分值為1分/題,多選題分值為2分/題,下午段試卷專業案例題的分值為2分/題,考試時間為上、下午各4h,共8h,與目前的考試總時間相比減少了4h,總題量減少了65道題,合格分數線為滿分的60%,上、下午考試需同時合格方為考試通過。
調整后的考試模式涉及的內容兼顧了對巖土工程領域相關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的考核,考試通過率預計與目前持平或略高。
經調研,部分年齡偏大的專業技術骨干,由于未能通過注冊巖土工程師的基礎考試,因而不能參加注冊巖土工程師的專業考試,導致這部分具有豐富工程經驗的專業技術骨干不能以項目負責人的身份完成巖土工程項目。考慮到上述情況,建議有關部門對免基礎考試的條件作如下調整:
1)巖土工程本專業本科畢業滿15a,畢業學校需通過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評估(認證);
2)具有副高級及以上本專業技術職稱;
3)連續從事巖土工程相關工作滿10a。
考生需同時滿足上述3個條件,可免基礎考試,只參加專業考試。
行業專家一致認為,注冊巖土工程師專業考試大綱的修訂和考試模式的調整勢在必行。對考試大綱內容的修訂及對考試模式的調整,得到了業界專家的廣泛認可。現將考試大綱修訂的相關建議概括總結如下:
1)建議借鑒我國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考試和美國注冊巖土工程師專業考試的模式,結合我國國情,將考試時間由目前的2d調整為1d,上、下午各4h,共8h, 上午段的考試為專業知識和簡答題(客觀題),共設90道題,其中,單選題50道,多選題40道,單選題分值為1分/題,多選題分值為2分/題,下午段的考試為專業案例題(主觀題),共設35道題,每題2分,需進行專家人工復評,上、下午考試的合格分數線均為滿分的60%,上、下午段的考試成績均需達到合格分數線方為考試通過,下午段的考試成績以專家人工復評后的確認成績為準。
2)建議考試大綱內容增加環境巖土工程,地下空間,地下水、土環境污染治理,巖土工程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以及借助新科技的分析評價方法,高層建筑勘察、吹填土工程地質特征和處理措施,地下水抗浮評價(各類建筑),基坑、邊坡治理的勘察,已有邊坡鑒定、加固,有限元計算等內容。
3)由于各地的工程實際情況差異較大,工程側重點不同,建議加大對巖土工程勘察、土工結構與邊坡防護、特殊條件下的巖土工程、地基處理、基坑工程與地下工程章節內容的考核,其余各章節可做相應調整,減少一些結構專業的設計、驗算及數學計算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