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煜
(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天津300000)
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加快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腳步,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擴張了城市建設用地的面積,但是,給城市基礎設施應對暴雨洪水增加了難度,一旦出現洪災,會威脅城市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已經有不少城市發生了洪水災害,因此,必須基于科學的防洪理念指導城市防洪規劃,確保國泰民安。
一般而言,平原地區因為附近缺少洪水形成條件,常發生內澇,在降雨多發季節,導致城市內部積水。在山區,由于周邊山地與陡坡的影響,在降雨充沛季節,很容易發生洪水,從而影響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并且給我國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一般而言,導致洪災的直接原因是臺風和大潮,特別是沿海城市,很容易受到臺風的襲擊與干擾而發生洪災,而且會逐漸擴大破壞規模,造成的各種損失是無法想象的。
部分城市缺乏完善的排水系統。進行排水系統設計前,應先了解該城市的最大雨洪量,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否則會導致排水系統的排水速度和排水量不滿足要求,很多積水無法得到及時的排放,引發倒灌問題,由此出現洪澇災害。
老城基本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統,過流能力嚴重不足,且管網破損、堵塞嚴重,過流能力進一步削弱。盡管近年來城市實行“城市雙修”,對城市生態環境進行修復,對城市破舊基礎設施進行了修補,但是,老舊城市街道狹窄、地下管線錯綜復雜、空間狹隘和歷史遺留問題多,實行雨污分流改造或是提升管網防洪排澇標準難度大。
城市人口與財富高度集中,一旦出現洪災,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但是,現階段可用的防洪空間愈發變少,可用的防洪措施也不能滿足新的防洪需求,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到防洪工程中。
城市濱水不但有利于利用水資源,還能優化城市環境,我國不少城市都是濱水而建[1]。但是,由于濱水區域具有蓄洪的作用,有較高的防洪風險,且防洪工程的規劃相對復雜,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防洪工程的任務。
在城市中進行防洪規劃時,要使城市防洪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相統一,具體協調的工作內容包括城市規模與防洪、除澇的具體標準;城市建設對防洪的實際要求;城市景觀對防洪工程布局的具體要求等多項內容。在協調期間,一旦出現矛盾,應以服從城市防洪需求為關鍵,在確保可以滿足防洪的情況下,再考慮其他功能的實現,避免防洪達不到要求標準,導致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出現洪澇災害,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圍繞城市總體規劃方案布局,防洪工程的規劃與設計應與城市發展的總體布局相協調,如果協調過程中出現暫且不能解決的矛盾,應先滿足防洪需求,之后再考慮功能性需求。
目前,我國在城市防洪規劃和實踐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將主要對其重點問題進行剖析,主要為:城市防洪標準不統一、防洪思想意識有疏漏以及城市防洪工程不配套。
在我國城市規劃過程中,各個部門各自為政,特別是將防洪規劃和城市排水規劃分離開來,導致二者無論是在標準還是水文計算中都出現了很大的分歧,導致城市防洪和除澇的計算標準也不一致,使城市防洪無法進行。
城市重要干道、重要地區或短期積水即能引起嚴重后果的地區,一般采用3~5 年一遇的設計標準。然而,目前國內絕大部分城市設計標準都只有一年一遇。在加上城市防洪排澇管理水平落后,絕大部分城市防洪排澇的應急預案措施不夠完善,相當一部分城市沒有相應的內澇預警系統或預警系統不發達。
這主要體現在防洪的思想意識方面,其在城市的總體規劃以及防洪的主觀能動性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在防洪意識方面,很多人都只注重防,而沒有意識到治的重要性,所以在主觀意識方面出現了很大的疏漏。
防洪工程對城市發展建設十分關鍵,做好防洪規劃有助于避免洪水災害,確保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防洪規劃也是城市建設管理的關鍵依據,需要以完善的防洪規劃為基礎。城市防洪規劃完成后,需要認真落實,否則無法實現防洪規劃的目的[2]。
防洪規劃需要保障城市安全,防止由于洪水災害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所以,防洪規劃應將城市安全放在首位,并且結合城市環境的美化工作,不能犧牲城市防洪規劃而美化環境。
城市防洪建設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包括城市工程建設的諸多方面。所以,城市總體規劃需重點放在防洪規劃上,并與城市總體規劃同步發展。同時,還應考慮整體流域的規劃與綜合治理手段。
城區河段規模較小,為了保證洪水順利通過城區河道流到下游,應以防為主,提高城區河段對洪水的抵御水平,鞏固防洪工程,還可以通過整治較長河道的泄洪能力提高局部河段的防洪能力。
在防洪過程中,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都有較大的約束性,工程措施是通過改變洪水的自然特性實現防洪;非工程措施是通過減小洪水災害的影響達到防洪目的。在城市防洪過程中,應綜合采用2 種措施,以達到最佳抗洪效果,保證城市安全。
雖然我國現在不少城市都有防洪規劃,但都不是很完善,實施時還是有不少問題,而且防洪規劃有些缺乏資金支持,無法實現最佳的防洪效果。因此,城市發展時必須堅持發展與防洪規劃同步,制定合理的城市規劃,確保城市規劃與防洪規劃協調,推動城市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