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龍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100043)
現階段,鐵路建設速度加快,建設項目眾多,每個項目建設過程中都有巨額的資金流轉。鐵路建設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鐵路施工企業的生產和管理都要迎合競爭機制做出改變。工程造價是鐵路工程項目管理的核心,施工階段的工程經濟管理對提高鐵路建設項目的市場競爭力有著重要意義,在施工階段, 施工單位接觸的最多的經濟管理方面的問題就是造價、成本與索賠3 方面。
工程項目的實施就是將設計圖紙上的構想轉變成實體,在施工階段經常容易出現設計變更等干擾因素,使得施工階段的造價管理變得更加復雜且困難。相較于資本主義國家的工程造價管理,我國的工程造價管理起步較晚,發展仍較為落后。
我國的造價管理模式通常是先繪制項目建議書,在項目建議書中進行初步的投資估算。投資估算的指標是根據以往類似工程中所使用的的材料進行成本預算。然后進行項目可行性的研究,該環節的研究依舊是基于投資估算。確定好項目的整體框架和可行性后,需要落實初步設計。根據項目的概算指標進行初步設計的總概算[1]。在概算的基礎上,進行施工設計圖詳細設計,根據施工圖進行工程量的預算定額等計算。在招投標的階段,需要依據施工圖預算進行招標價的控制,也是確定合同價的重要環節。在實施階段要根據造價進行結算,該部分要依據施工圖紙進行控制,依據合同規定的內容進行條件允許之內的調整,對合同進行修改后需要進一步進行結算。造價管理貫徹在施工項目全過程,所以在竣工驗收時,也要注意對材料、財務等的結算。
我國根據蘇聯的發展模式引進了工程造價管理制度,根據這種計算模式來調整材料價格。現階段,我國的鐵路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視程度依舊不夠,許多鐵路項目建設領域較寬廣,施工環境復雜多變,每個地域的施工造價都有所不同。為了提高工程建設的成本管理,就需要對施工階段的每一個不同領域采取不同的計價模式,但是很少有成本管理人員能夠做好價格計算的材料收集。
鐵路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鐵路建設中的經濟管理。除了施工技術和施工管理體系等主觀原因,國家政策、材料價格、工程變更等難以改變的客觀因素,也會影響整個施工項目的成本。所以在施工階段的成本管理有許多待解決的問題。
大多數鐵路施工項目中,施工企業內部都會有權力以及利益的劃分,注意權責有效結合,是做好成本控制的重要措施。但是許多鐵路項目的負責企業都因為員工缺少責任意識,所以對工作中的質量要求等較低。企業內部沒有有效的激勵機制,員工在工作時也不會因為激勵機制而對工作抱有積極性。員工在工作中有所懈怠,不僅會對工程質量管理有影響,對成本控制也有顯著的消極影響。鐵路施工企業的成本控制貫穿在這個施工階段中。很多管理部門往往只是對成本管理進行目標計算和要求,實際上,成本控制需要所有施工人員來保證,需要每一個施工部門的協作。鐵路建設周期長,施工人員多,無論是材料費、勞務費還是設備維修費等,都是項目費用分配的內容。近年來,隨著施工技術的不斷提高,許多工作內容都被機器取代,成本結構中的占比變化也使得成本管理需要更新。管理機構需要認識到成本管理是貫穿在項目建設全過程中的資金管理活動,所以對成本進行管理一定要注意數據收集和變更,否則會大大降低成本管理的功效。
鐵路施工中的索賠,可能是因為業主沒有根據簽署的合同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或是技術人員沒有按照預定的時間期限提交圖紙等,都應該以業主違約的理由進行索賠。如果在施工過程中遇到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等,施工企業也會受到費用和工期的損失,但因為是不可抗力事件,所以在針對使用材料受損和工期延遲等問題進行賠償時,也要進一步商量。施工前企業會簽署相關內容的合同,但在施工過程中因為影響因素的變化,也需要進行條約內容的更改,否則在竣工結算時難免會出現結算麻煩。鐵路施工工期長,要注意市場環境變化等對工期和工費的影響變化。
經濟管理作為鐵路工程建設的主要內容,是鐵路施工企業必須重視的部分。工程經濟管理是鐵路施工企業開展計劃和實行技術支持等的基礎和前提,要想在當下的市場經濟下提高效益,就需要進行經濟管理模式的優化,使企業的管理更加科學合理。
鐵路施工企業在施工過程中的索賠有許多參考因素,索賠成功后,會降低施工成本,提高項目的經濟效益。但是施工過程中的索賠影響因素變化較大,無論是基于何種索賠事件,提起索賠,都需要有索賠依據。要想提高索賠的質量,提高職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是必然要求。項目管理的內容有許多方面,無論是工程技術的應用、工程質量的審核還是文檔管理等,都是項目管理的重要內容。經濟管理和項目管理有著密切聯系,一個項目的索賠是否成功,也會對經濟管理的結果起到直接的影響。在整個合同期間,合同上的每一個實施環節,都是職能人員工作質量考核的重點。要想對工程項目中的經濟管理優化,就需要提高經濟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我國目前的成本計算雖然有比較理想的效果,但是缺少主動性。所以要想優化經濟管理過程中的數據計算,就應該提高計算過程的智能化。鐵路施工企業在進行物資采購時,一定要進行戰略計算,根據供應鏈的具體要求盡可能降低材料采購的成本。根據材料供應鏈來進行材料成本控制,可以對整個施工進行更加統一的管理,使得整條供應鏈能以最少的成本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通過信息化的供應鏈模式對直接材料費用進行控制,是在成本管理發展中的創新措施。將整個供應鏈管理直接應用在成本管理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工作人員的效率,還能降低最終成本,實現成本控制。
鐵路項目的經濟管理是一項講究細節的工作,在施工階段會有許多現場的監管控制,如果缺少對施工現場的管理,也會因為小錯誤演變成大損失,無法及時止損。許多工程項目經濟都會因為工期的嚴要求以及質量的高追求,忽視了經濟管理的重要性,使工程經濟管理失去應當具有的意義。